1、模块综合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月波成露露成霜 B雪融山顶响流泉C粉身碎骨浑不怕 D爆竹声中一岁除答案D解析A项,只涉及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项,只涉及物质状态的变化和水的流动,属于物理变化;C项,只涉及物质颗粒大小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项,涉及燃烧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2X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Z可以电离BZ可以表示为XY2CX形成2价阳离子DZ的电子式为:X答案D
2、解析由题意知,Z中X失去两个电子形成X2,Y形成Y,故电子式为X2。3(2019北京东城区高一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非电解质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COA BC D答案B解析“钡餐”是硫酸钡,硫酸钡是电解质,错误;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正确;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可能有CO、SO等离子,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H3O和OH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3、和电子数B35Cl2与37Cl2属于同一种物质C235U和238U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几乎相同,化学性质不同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元素答案B解析H3O质子数为11,OH中的质子数是9,两者质子数不同,故A项错误;35Cl2与37Cl2都是由氯元素组成的单质,结构相同,为同一物质,故B项正确;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因此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故C项错误;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4与H2O,故D项错误。5(2020辽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检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1 mol氯化镁中含有的离子数为NAB1 mol O2作氧化剂时转移电子数一定为4NAC23 g Na与O2充分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消耗O2分子数在0.25NA和0.5NA之间D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固体质量每增重28 g,转移电子数2NA答案C解析氧气在参加反应时一般作氧化剂,但是还原产物不一定是2价的氧,有可能是1价的氧,比如氧气与钠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时,1 mol 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则1 mol O2作氧化剂时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4NA,B项错误;23 g Na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 Na完全反应生成Na2O时,消耗氧气0.25 mol,若
5、完全生成Na2O2,则消耗氧气0.5 mol,生成混合物则消耗氧气在0.25 mol与0.5 mol之间,则消耗O2的分子数在0.25NA和0.5NA之间,C项正确;在Na2O2与CO2的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的质量,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CO2O22CO2e,则固体质量每增重28 g,即1 mol CO,转移电子1 mol,转移电子数为NA,D项错误。6(2019大连高一期末)下列各组数值或物理量中,都不随水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沸点;水分子的数目B水的质量;水的相对分子质量C水的体积;水中所含原子的数目D水的密度;水的摩
6、尔质量答案D解析水的沸点、密度、摩尔质量都不随水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7(2020西安中学高一质检)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MnO、Na、ClBK、Na、NO、COCNa、H、NO、SODFe3、Na、Cl、SO答案B解析MnO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K、Na、NO、CO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H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Fe3为有色离子,Fe3能够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8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气溶于水:C
7、l2H2O=HClHClOBFe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C将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MnO22H2ClMn2Cl2H2OD过氧化钠投入水中:Na2O22H2O=O22OH2Na答案A9(2020辽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期末)某同学用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氯化铁晶体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烧杯中H2O2溶液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BA中存在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C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D将反应后的溶液放入烧杯中再通入少量SO2,则溶液颜色立即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答案D解析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与
8、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因铁与铁离子反应,则容器A中得到物质为氯化亚铁,反应后打开K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A项正确;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B项正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C项正确;因H2O2溶液过量,所以通入少量SO2先被H2O2氧化,将H2O2还原完后才还原Fe3,D项错误。10体检时的一些指标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可将元素近似折算成相应离子)。根据下图相关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1 mmolL11.0103 molL1B可用焰色试验测定钾离子的含量C该报告中Mg2指标正常D若某人10 mL血清样本中含
9、钙离子1.2 mg,则其钙含量略偏高答案B解析1 mmolL11.0103 molL1,A正确;焰色试验只能定性判断元素的存在,不能用焰色试验测定钾离子的含量,B错误;该报告中Mg2的浓度介于0.75与1.25之间,因此指标正常,C正确;若某人10 mL血清样本中含钙离子1.2 mg,浓度是 mmolL13 mmolL1,所以其钙含量略偏高,D正确。11(2020辽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Y的简单离子与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W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答案C解析氨可作制冷剂,所以W是氮;钠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所以Y是钠;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硫单质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X、Z分别是氧、硫。非金属性X强于W,所以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A正确;Y、X的简单离子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微粒,B正确;氨水呈碱性,该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S、O属于A族,S、Na属于第三周期,D正
11、确。12(2020湖北八校协作体高一期末)已知电解熔融氯化钙可以得到金属钙和氯气。下图中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按箭头方向均可一步实现。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CaO、Ca(OH)2、CaCO3都含有氧元素,所以CaO、Ca(OH)2、CaCO3都属于氧化物B电解熔融氯化钙得到金属钙和氯气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C工业上可利用反应4的原理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D往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都可以实现反应6的转化答案D解析CaO、Ca(OH)2、CaCO3三者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别是氧化物、碱和盐,A错误;电解熔融氯化钙得到金
12、属钙和氯气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分解反应,B错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C错误;往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D正确。13下列检验Cl的方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B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C向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有ClD向某溶液中滴加用HNO3酸化
13、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答案D解析可能有CO、SO等的干扰,A错误;加入盐酸,引入Cl,B、C错误;硝酸酸化排除CO等其他离子的干扰,加硝酸银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为AgCl,由此说明原溶液中有Cl,D正确。14有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氢钠固体,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A21 B11 C12 D41答案B解析无论碳酸氢钠是直接与盐酸反应,还是先加热分解后再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相等,即消耗盐酸的量相等。15(2020湖北八校协作体高一期末)下图所
14、示实验方案无法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甲制备Fe(OH)2B用图乙制备少量Cl2C用图丙制备并收集O2D用图丁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答案B解析煤油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能隔绝氧气,可以制备氢氧化亚铁,A正确;应该用浓盐酸制备氯气,B错误;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利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CO2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该装置可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D正确。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都是静电作用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氢键是极弱的化学键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15、任何共价键中,成键原子成键后均满足稳定结构验证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的实验方法是可以看其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有离子键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变化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解析稀有气体中没有化学键,错误;氢键不是化学键,错误;阴、阳离子之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错误;BF3中B原子周围只有6个电子,不满足稳定结构,错误;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例如NH4H,错误;化学变化中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只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属于物理变化,错误。17(201
16、9成都高一质检)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未知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未知液中一定含有Fe2B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紫红色无色溶液中含有IC某少量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D将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钠表面很快变暗金属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答案D解析溶液中含有Fe3也具有上述现象,Fe2是否含有无法确定,A错误;氯水中氯气分子具有强氧化性,把I氧化为I2,溶液分层,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中呈现紫红色,在下层,不符合题意,B错误;二氧化硫气体也具有上述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一定是CO2
17、C错误。18(2019长沙市一中期末)有Na、Mg、Al、Fe、Cu五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混合物15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H2 11.2 L,求此混合物不可能的组合为()ANa和Mg BFe和Mg CCu和Al DNa和Fe答案D解析混合物15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况下H2 11.2 L,即0.5 mol,15 g金属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21 mol,故提供1 mol电子需要金属的平均质量为15 g。则提供1 mol电子需要Na的质量为23 g;Mg的质量为24 g12 g;Al的质量为27 g9 g;Fe的质量为56 g28 g;Cu不与稀硫酸
18、反应,提供1 mol电子需要Cu的质量为无穷大;故两两混合,可能的组合为Na与Mg、Na与Al、Cu与Mg、Cu与Al、Fe与Mg、Fe与Al,A、B、C均正确,D项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19(14分)已知Fe2O3与H2反应会因温度不同而可能生成Fe3O4。某兴趣小组在用H2还原Fe2O3的实验中,用磁铁吸出生成的黑色粉末X。为确定X的组成,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1)甲同学认为黑色粉末X能被磁铁吸附,因此X是铁单质。但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原因是_。(2)乙同学:先将少量黑色粉末X放入盛有足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有红色物质析出,过滤;利用磁铁
19、分离除去滤渣中的红色物质,然后向剩余滤渣中加入盐酸,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出现红色。通过分析现象,乙同学得出X的组成是Fe和Fe3O4。写出剩余滤渣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滴加KSCN溶液的目的是_。若在粉末X中直接加入盐酸、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则不出现红色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加入H2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操作Z是_。通过以上数据,可得出2.88 g黑色粉末X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为_。答案(1)Fe3O4也能被磁铁吸附(2)Fe3O48H=2Fe3Fe24H2O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确认黑色粉末中Fe3O4的存在Fe2Fe
20、3=3Fe2(3)2HH2O22Fe2=2Fe32H2O过滤n(Fe3O4)0.01 mol、n(Fe)0.01 mol解析(1)Fe、Fe3O4都能被磁铁吸附,故不能由此确定黑色粉末X就是铁单质。(2)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出现红色,可以证明溶液中存在Fe3,进而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X的成分是Fe和Fe3O4,加入盐酸后,由Fe3O4生成的氯化铁溶液会和金属铁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使溶液不变色。(3)黑色粉末溶于盐酸后形成的Fe2可被H2O2氧化为Fe3,Fe3遇碱转化为Fe(OH)3沉淀,Fe(OH)3灼烧后转化为Fe2O3。操作Z后得到沉淀,故其为过滤。3.2 g Fe2O3的
21、物质的量为0.02 mol,设X中四氧化三铁的物质的量为a mol,单质铁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232a56b2.88,3ab0.022,解得a0.01,b0.01。20(10分)(2020湖北八校协作体高一期末)已知A、B、C、D、E、F是分属三个短周期的六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某些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污染。C和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30和38的两种化合物。E与C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C、D、E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用元素符号回答);C、D、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
22、大的顺序是_(用离子符号回答)。(3)C和D形成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有_(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4)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_。(5)E、F两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_(填化学式); 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答案(1)第三周期A族(2)OSNa Na O2 S2(3)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4)NaH(5)H2S解析已知A、B、C、D、E、F是分属三个短周期六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某些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污染,B是N,则A是H。C和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30和38的两种化
23、合物,则D是Na,C是O。E与C同主族E是S,则F是Cl。(1)元素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A族。(2)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C、D、E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SNa;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C、D、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NaO2S2。(3)C和D形成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其中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4)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电子式为。(5)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E、F两种元素形成的
24、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H2S,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21(10分)(2020济南历城二中高一期末)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B_;C_;乙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_;反应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_;反应_。答案(1)NaAlFeCl2(2)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3)Fe2H=Fe2H2Fe33OH=Fe(OH)3解析金属A焰色为黄
25、色,所以A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气体甲为氢气、物质D为氢氧化钠;气体乙为黄绿色,所以乙是氯气;气体丙为氯化氢,物质E为盐酸;金属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B为铝;氢氧化钠与物质G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所以物质G是氯化铁,金属C为铁。22(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询资料时得知,干燥的CO2与Na2O2不能反应,只有在水蒸气存在下二者才能发生反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于验证上述结论。(1)装置中的试剂的最佳组合是_(填字母)。a稀盐酸 b稀硫酸c小苏打 d石灰石(2)实验时,甲同学认为关闭K1、打开K2,通过观察_判断此时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3)乙同学认为可
26、以分别按“先关闭K1、打开K2,再关闭K2、打开K1”的方式进行操作,并在a处收集所得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气体,但他发现两种情况下木条均没有复燃。丙同学经过观察分析,建议在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_;丁同学认为即使采纳丙同学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_。(4)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最终反应后中所得固体,_。答案(1)bc(2)中固体颜色是否由淡黄色变成白色(回答出要点即可)(3)除去未反应的CO2、H2O(g)水蒸气与Na2O2反应也能产生O2(4)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本题考查Na2O2、CO2的性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1)盐酸易挥发,挥发的HCl会对后面的实验产生干扰,稀硫酸与CaCO3反应会生成微溶的CaSO4,导致反应很快停止,故用稀硫酸与小苏打最佳。(3)当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CO2时,带火星的木条无法复燃,用碱石灰可以除去未反应的CO2及水蒸气。收集到的氧气也可能是由水蒸气与Na2O2反应生成的。(4)若要最终达到实验目的,还应对反应后中所得的固体进行检验,确定其中是否含有碳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