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0课 五彩霓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通过制作文字元件、为元件添加动态效果,制作出《美丽画卷》的文字动画。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与体验,应当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合理规划、使用元件的习惯,而不是直接在时间轴上进行制作。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容易,难点在于“分离”命令的使用,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使用“分离”命令,将文字“分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实质性变化。而学生掌握了这些关键点之后,再进行动画制作、举一反三就比较容易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较强烈,同时也处于“身心聚变”的时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在掌握了Flash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持下去。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制作文字元件,并为文字元件添加“淡入淡出”的特效,在学习新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及时复习与强化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制作或演示一些其它精彩的Flash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参考教案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40’
课题
五彩霓虹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品德
知识与技能:
1.文字元件的制作。
2.Alpha通道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制作文字元件的方法与技巧。
2.通过改变Alpha通道的参数,制作出“淡入淡出”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分离”命令,将文本转化为图形,进而实现填充颜色、变形等操作,制作出有特殊效果的文字。
难点:
理解“分离”命令及Alpha通道的作用。
板书
设计
示意
框图
第10课 五彩霓虹
一、 添加文字元件
二、 制作文字动画
三、 保存、发布并观看动画
教 学 准 备
知识准备:Flash的相关操作技能。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
软件准备:Macromedia Flash 8。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意图
时间
一、课前导入,任务介绍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制作好了前三幕动画,但是还缺少一个文字片头。我们能不能模仿动画片中的片头标题、字幕等,也给自己的《美丽画卷》加上文字动画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打造具有特殊效果的文字动画!
结合实际生活思考本节课的任务。
情境导入,用具体任务驱动以激发学生兴趣。
2’
二、完成文字动画
1.效果展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制作好的文字动画的效果。
【操作演示】教师播放演示制作好的文字动画效果。
教师提问:通过观看动画,大家发现在动画中运用了哪些动画效果?你知道应该如何实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示:补间动画、透明效果、放大效果等,并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建场景。
教师提示学生新建场景的操作步骤。
【操作演示】打开“美丽画卷.fla”,增加“场景4”并重命名为“五彩霓虹”,将其拖动到场景面板的最上方,成为最先播放的内容。(提示学生,多场景动画播放时的顺序是从上到下)
3.添加文字元件。
首先,新建元件。这里要注意,元件只有三种类型:影片剪辑、按钮和图形,本节课只是形象的将存放文字的元件称作是文字元件。
【操作演示】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名称改为“美丽画卷文字”,类型为“图形”,单击“确定”按钮。
然后,使用文本工具,设置好字体、字号、颜色,在舞台中央输入文字“美丽画卷”。
【操作演示】略。
4.分离文字并填充颜色。
执行“修改”→“分离”命令,将文字分成四个单独的文本块。再次执行“修改”→“分离”命令,分离将每个文字都转变成为图形。在两次分离命令之后,文字已经转换成为了图形,这时如果使用变形工具,可以对文字进行各种形状上的改变,制作出风格各异的文字。
【操作演示】执行两次“修改”→“分离”命令,将文字分离并转换为图形。
最后,为文字上色。使用颜料桶工具为文字上色。在分离命令之后,文字默认是处于选中的状态,这时选中“颜料桶工具”,只要选择了填充色,文字就会被软件自动加上颜色,如果不符合要求,只要再次用鼠标点击文字就可以了。
【操作演示】略。
5.制作文字动画。
制作好文字元件之后,回到“五彩霓虹”场景舞台,开始制作文字动画。
【操作演示】单击“选择”工具,从“库”中将 “美丽画卷文字”元件拖到舞台中,并设置对齐方式,使其位于舞台正中央。在时间轴上第30、60、90、120、150帧处,分别插入5个关键帧,并且在每两个相邻关键帧之间创建补间动画。
接下来制作“淡入淡出”文字特效。即对应第1帧透明,第30帧不透明,第60帧不透明,第90帧不透明并放大,第120帧不透明,第150帧透明。
【操作演示】单击第1帧,再单击舞台中的文字,将属性面板中“颜色”改为“Alpha”,参数由“100%”改为“0%”,“淡入”效果就制作好了。单击第90帧,再单击舞台中的文字,执行“修改”→“变形”→“缩放和旋转”命令,将缩放参数由“100%”改为“250%”,完成文字的“放大”效果。单击第150帧,将文字的“Alpha”值改为“0%”,“淡出”效果制作完成。
制作完毕之后,测试动画效果。
【操作演示】执行“控制”→“测试场景”命令,查看本场景动画效果。
6.保存、发布并观看动画。
观看教师演示最终作品的效果,进行积极思考。
认真听讲,并观看教师的操作。
观看教师的操作,思考这样操作的原理和目的。
让学生先看到最终的效果,形成感性认识,再进行探索和学习。
通过具体的演示和解释,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原理和技巧。
3’
5’
5’
5’
2’
三、课堂练习
打开上节课制作的“荷塘月色”源文件,为“荷塘月色”加上合适的文字内容。具体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各自制作的动画所要表达的主题来确定。
在制作完成后,展示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巩固学习内容,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15’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制作出《美丽画卷》的文字动画,重点在于“分离”命令的使用。同学们在执行“分离”命令之后,可以尝试使用“选择工具”,对文字进行操作,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效果。一些形态各异的艺术字其实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制作的。
回顾所学内容,积极思考。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
学
后
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