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课时 四边形(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9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1“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例1的图形模型、不规则形状纸若干、点子图、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了解学情。
课件播放各种图形。
师:我们的校园真漂亮啊,同学们,咱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校园中有哪些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很快判断出课件给出的图形,但是会有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表述不清楚甚至混淆。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2.发现新知,导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都没有忘记咱们学过的这些图形,今天我们要深入认识其中的一类图形——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1)]
3.画一画,了解学生初步印象。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呢?对四边形有哪些想法呢?请根据你们的想法,动动手把四边形画出来吧。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收集素材。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对学生进行简单检测,了解学生心中对四边形的印象,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快速地进入新课,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加深印象。
二、展示讨论,认识四边形
1.讨论四边形特征。
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画出的四边形,教师将学生画出的一些四边形贴在黑板上,相互观察,找四边形的普遍特征。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画出的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教师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一些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师:观察大家所画的四边形,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能发现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都有四个角。
预设2: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有四个角,可出示下面的图形。
预设3:如果学生不能明确说出有四条直直的边,只说出了有四条边,那用下图来引导学生观察:它是四边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都有四个角。
让学生在直观的比较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四边形,并仔细观察寻找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个角。此时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表象认识是不全面的,接下来通过反例,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四边形的表象。
2.分类,巩固对四边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课件出示教科书P79例1。
师:四边形躲在了这些图形中,你发现它们的踪迹了吗?试着圈一圈。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圈出图形
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其他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寻找,在物体上发现四边形。
师: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学情预设】桌子的表面是四边形;汽车的玻璃窗是四边形;数学书的封面是四边形等。
4.画一画,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79“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由作图,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结合四边形的特点描述画图的过程。
在学具袋中拿出点子图画出不同的四边形。课件展示学生画的结果或指名学生上台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学情预设】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都有4个角。
再次出示教科书P79例1,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四边形并说出理由。
师小结: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辨一辨、画一画、围一围、说一说等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四边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81“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口答,并说说判断依据,可以让学生上台在点子图上画出反例。
2.连一连。
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上台完成。其他学生同桌之间在座位上用“上下左右”表述清楚小猫的行走路线,如有错误,小组内相互纠错并说明不符合四边形的哪个特征。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四边形的基础上,安排辨一辨、找一找、连一连等活动,让学生把已经建立的四边形的表象以物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体验中再一次丰富对四边形的感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四边形的特征,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会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了吗?
▶板书设计
四边形(1)
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