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镇中
九年语文导学案
授课人
时间
《茶馆》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戏剧的有关知识。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剧情。
【预习提示】
(一)了解有关戏剧的知识
1、概念:戏剧是一门综合析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2、戏剧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根据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3、剧本的特点:(1)由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组成(2)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3)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4、戏剧冲突对展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1966),小说家,剧作家。他出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抚养长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其中1959年发表并演出《茶馆》后,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它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老舍被授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三)剧情简介
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 历史画面。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原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寻巨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样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注音:戊戌( ) 裕( )泰 拉纤( ) 当( )归
贵庚( ) 珍馐( ) 趿拉( )咂摸( )( )
太监( )
词:化干戈为玉帛 珍馐 天庭饱满 地阁方圆
【合作探究】
1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2、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