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女生体育成绩下滑的原因及对
上初中体育课以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大部分女生体育成绩从初一、初二到初三,年龄在不断增长,体育成绩却在不断下滑。在这些年教学实践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产生此类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探索了遏制初中女生体育成绩下滑势头的对策。笔者对初中女生体育成绩下降的原因及防止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引起初中女生体育成绩下滑的原因1、是生理方面的原因。由于初中女生逐步进人青春期,初潮的来临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我国女子初潮平均年龄为13一14岁。女生月经期通常会出现情绪问题,如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等等。若遇到上体育课时则觉得很不方便,也觉得不舒服,再加之某些女生来月经时伴有腹痛或头痛则更不想动。平时老师对女生这方面卫生知识一般讲得不多,女生大多数对月经期运动持否定态度,所以一上课就请假休息,错过了很多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2、是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体育课。一方面,从初一到初三,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学习时间变紧,特别是到了初三,来自家长、社会以及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不惜一切代价抓紧时间学习。学校对于中学生这方面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够,也没有引起大家应有的注重,学生也就忽视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故而上体育课不认真,只想达标过关就行,更别说自觉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身体了。另一方面进人初中的女孩子不断成熟,女孩儿对美的追求日趋明显,上体育课免不了跑、跳、投这些项目,有些女生怕累、怕苦、怕脏。特别是夏季上室外课,怕被晒黑,又怕流汗……,思想上没有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也就不愿主动参加各种运动,有机会就请“间习”,最喜欢自由活动。3、是有很多体育课运动项目过于陈旧。没有根据初中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实际状况,田径、篮球、足球几乎没有变化,好像体育运动就这么几个项目。而深受女学生喜欢的羽毛球、游泳、乒乓球、散手、健美、女子防身、软式排球、体育舞蹈等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中几乎不涉4、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跑得快、跳得高意味着学生的体育成绩会得到高分。而“强调跑得快、跳得高是竞技体育的标准,对于天赋不好的学生,极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把提高竞技水平和提高身体素质完全等同起来,单纯追求技术水平的更高、更快、更强、更一致,而忽视了体育的开放性、自主性、愉快性。5、教学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天真烂漫的学生性格各异、爱好广泛、素质参差不齐。而传统的教材竞技内容较多、技术教学太重、考核标准太死。比如在进行投掷项目教学中,学生们一遍一遍的重复掷球动作、体会用力顺序……。活泼好动的学生们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里处在这种被动枯燥的技术练习之中,有时还为自己的动作做的不符合要求而受到同学的取笑、挖苦。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重技术、呆板课堂练习既影响了教学效果,又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扼制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传统体育教学强调教材固定,教学计划一致,而对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运动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却很少考虑,因材施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体育教学与女学生的兴趣脱离,导致学生的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相脱节。常常有这种情况:体育课上讲的项目女学生不喜欢,女学生喜欢的项目体育课却讲不到,体育课似乎成为游离于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外的东西。在这种状况下,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怎么能保证?6、是对体育教师工作的误解和轻视造成体育教师的工作被动、消极。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的学校不能把体育课放在应处的位置上。体育教师在学校不被重视,只有在运动会上拿到好的名次才能被校领导看重。因此,重尖子、轻普及,重竞技、轻全体的现象相当普遍。而社会上对体育教师更有一种误解,曾经有不少家长知道我是体育教师后说:你的课轻松,不用备课,领小孩玩叹。在这些人的眼里,文化课上不好不行,而体育课只要不出事怎么上都行。再者,由于学生多、体育教师少、场地小、器材少,教法只有一刀切。许多体育教师也一直在传统观念的误区里,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已经落伍。本来女生身体素质较差,又加上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而初中这个年龄段又是女生发育较快的一个阶段,身体在发育,而运动量在减少,久而久之则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她们的身体机能越来越不如前,表现出运动能力不强,上体育课不兴奋,精神状态不佳,呈现出一副懒散、不好动的样子,甚至把体育课当成一种可上也可不上的休息课,时间一长便造成了这种年龄在增长,体育成绩却在下降的不良现象。
二、止住初中女生体育成绩下滑的对策“健康第一”将成为体育课的首要标准,而传统的体育课的名称也变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新的体育课将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对运动项目教学不再强调技术传授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苛求每一个动作的细节。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女生训练的内容与时间。在教法上注意方法,针对不同成绩的女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让训练强度有层次性。由于体育课每班一周只上两至三节课,只靠上体育课进行练习要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是有局限性的。面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上课时注意安排好每节课的内容争取做到上一节课收到一节课的效果,对于个别请“间习”的女生还应特别布置身体恢复后的课后训练内容,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女生还应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等,达到人人得到充分锻炼的效果。为调动女生上课的积性,在练习过程中,可运用竞争游戏的形式提高她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30米迎面接力比赛,对取的组队给予表扬,以激发她们的练习兴趣,逐步树她们的自信心,在练习中由被动一自觉一自发逐次地提高她们的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2、增加对初中女学生有吸引力的运动项目,如健身操、街舞等。原来的体育课不考虑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规定单一项目,限制了女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个人兴趣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学生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全面改革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增加了教学内容、活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飞镖、软式排球、保龄球、网球、游泳等、健美、韵律操、体育舞蹈、女子防身、散手、武术、太极拳与传统养生、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项目。最重要的一点是由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项目。女学生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适合和喜欢的项目。3、为了提高女学生兴趣,教学器材也可以进行改革。比如篮球架,以往都是同样高度,可以采用升降篮球架,学生根据自己的高度投篮,甚至扣篮,体验女“飞人”的感觉。4、评价体系应改进,对有进步的女生,即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她们再努力,逐步克服她们对体育课的冷淡心理,使她们能正确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季浏教授强调,体育课评价应抛弃竞技体育的评价标准,并采用综合评价标准,譬如把合作精神、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纳人评价标准,从而激励女学生,树立女学生的自信心,5、学校还应举办有关女生月经期合理运动的知识讲座,向女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的专题讲座,消除她们对月经期运动的恐惧心理,促使她们正确对待这一生理现象,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
总之,在教育界大力贯彻”健康第一”的今天,做为强身健体主渠道的体育课是大有可为的,因此,体育课应深入改革现有的教材体系,启动和加强健身教育,体育教师要迅速更新思想观念,改变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讨健身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使体育教学思想、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能服从于健身的目标,从而培养女学生良好的健身态度和能力,有效的防止初中女生体育成绩下滑,使其掌握现代科学健身的理论及方法,为女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