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骨气教学设计馆陶县房寨中学 邵梦婕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论点和所运用的论据,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材料。2、掌握运用实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把握议论文的结构。3、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论点和所运用的论据,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材料。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实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把握议论文的结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六十年代初期,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等原因,我国经济处于暂时的严重困难时期。一部分人在困难面前犹豫彷徨,周边国家都在等着中国走向灭亡。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吴晗对我们的国家前途充满信心,满怀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谈骨气。今天,
2、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谈骨气。二、明确目标三、通读课文,掌握字词要求:边读课文边勾画生字词,标清段落序号。 熟读课后字词,补充“宁”字相关成语。速读课文,理清结构。1、回顾议论文相关的文体知识。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课文划分结构。四、课文探究(一)分析第一部分1、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申问题:中心论点为什么不是题目?(题目是论题,不是中心论点)2、齐读论点,对比一下,若改成“我们中国人有骨气”,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是”有强调作用,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3、作者引用孟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诠释了“骨气”这一概念,明确了“骨气”的内涵,也是
3、道理论据。(二)分析第二部分1、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个实例。文天祥拒绝降元。饿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2、为什么不按照年代先后排序?明确:分别照应了孟子的话,逻辑清楚。3、详述文天祥的事迹,对比课文的概述,为什么不叙述具体些呢?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服务,只需要简明概括。体现了论据的概括性。4、饿人的例子可否换成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明确:三个实例中的人物正好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饿人是奴隶社会,文天祥是封建社会,闻一多是现代。证明了课文中“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骨气的人。”五、拓展延伸1、请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明确: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4、有骨气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同仇敌忾,义无反顾,这是骨气;屈原在离骚中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实现报国爱民的理想,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这也是骨气;陶渊明清贫,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是骨气;顾炎武饱经忧患,坚持抗清斗争,至死不渝,是骨气2、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骨气?学生讨论,自主回答。六、作业仿照谈骨气的结构,以“谈 ”为题目,写一篇300字的小议论文,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板书设计:谈骨气提出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实例论证文天祥宁死不屈 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怒对枪口 威武不能屈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