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图式语言作为当代陶艺“人物意象”创作的经验来源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551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图式语言作为当代陶艺“人物意象”创作的经验来源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图式语言作为当代陶艺“人物意象”创作的经验来源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图式语言作为当代陶艺“人物意象”创作的经验来源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1237|2023|12艺术设计摘要:传统艺术的历时性使其在历史纵深中不断积淀并凝炼出丰富的传统图式,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不断演进,成为显性的文化符号。传统图式中的人物意象系统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文章以此为研究基础,对来自传统绘画、传统陶瓷、传统造像艺术的传统图式作为当代陶艺“人物意象”创作的经验来源加以分析。“传统图式”语汇资源构成了当代陶艺与传统文化进行语释转化的桥梁,艺术家根据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经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维度在创作中对传统图式进行新的解读与重构。Abstract:The diachronic nature of traditional art has

2、 continuously accumulated and condensed rich traditional schemata in the depth of history,evolving in content,form,language,and other aspects,becoming dominant cultural symbols.The character image system in traditional schemata has unique reg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is research,

3、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schemata from traditional painting,traditional ceramics,and traditional sculpture art as the source of experience in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 images in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The vocabulary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schema constitute a bridge between contemporar

4、y ceramic ar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erms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Artists,based on their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interpret and reconstruct traditional schemas in their cre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关键词:传统图式;当代陶

5、艺;人物陶艺;意象化Keywords:traditional schema;contemporary ceramic art;figure pottery art;imagination文陈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晓敏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宋庆璐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DOI:10.19875/ki.jzywh.2023.12.085引言贡布里希认为,图式是艺术家和观者对可见世界以及视觉图像产生的一种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它形成了一个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1。传统图式在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

6、重要地位。中国传统自然哲学观淬炼出具有独特审美观念的艺术传统图式,使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在建筑、书画、陶瓷等领域形成了“将宇宙生命系统与自我生命系统合为一体”2的艺术思维方式。传统图式在艺术中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象征寓意、造型方式、装饰方法、题材选择等方面。传统艺术的历时性使其在巨大的历史纵深中不断积淀并凝练出丰富的传统图式,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不断演进。传统图式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递进发展出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与民族文化发展休戚与共,并成为其显性的文化符号。1 艺术的话题中心“人物意象”传统图式1.1 以人为中心的艺术原点“艺术自觉”的动机产生于人类最初的自我凝望。沃尔道夫的维纳斯“母神

7、”、基克拉迪的女性与乐师雕像、米诺斯的丰收者浮雕陶罐、陕西洛南红陶人头壶、红山文化的红陶女神像、甘肃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都显现了世界各古老文明在对“人”的思考中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仰韶文化人头壶塑造了一个微仰着头的形象,略微鼓起的壶的腹部形似女性孕育的状态。人头壶的颈部设置了一个管状入水口,面部的眼睛和嘴巴则是出水口,相比于实用性,更让人关注的是眼睛作为出水口对流泪这一过程的模仿,仿佛纪念着人类孕育最初的痛楚。从艺术的发端来看,艺术的起源与“巫”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艺术就是从巫术中产生出来的,巫术是艺术产生的母体。”3“巫”本身就是一个以人类情感和精神展开的、集多

8、种原始艺术于一身的综合体。巫以“前艺术”形式作为人神之间的媒介,借助音乐、舞蹈、绘画达到“娱神”作用,由此先民创造了展示信仰和崇拜的物质性符号并使它成为法力的标志与天地沟通,祈求满足生存与繁衍的渴望。随着社会性的发展,掌握“知识”的“萨满”通过绘画、雕塑等信息中介性的“图文字”向大众传播知识信息,达到为权力服务的目的。因此,艺术有了以人为中心的原点。格罗塞在艺术起源中提到,人体装饰造型艺术是最原始的艺术形式,可见原始艺术是从“人”这个中心展开的。从艺术的形成来看原因有三。首先,在语言和文字出现之前,人的肢体语言是主要的沟通方式,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肢体语言在日后融入了舞蹈、雕刻、壁画、崖画等艺术

9、领域;其次,早期人类在面对自然现象与描述客观对象时常常把对象人格化,由此通过主观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外部环境;第三,艺术是人根据自身的经验图式和感知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作品是承载着创作者的精神和思想的载体。作为人的精神产品的艺术,其受众也是人。李泽厚认为“美离不开人和对象这两个必要的条件”“美是人对事物的自发评价,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纵观艺术历史,“人”广泛存在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各种艺术门类之中。1.2 中国意象美学观念中的“人”回望文化源头,在艺术表达中充满了有关“人”的意象性。“意象”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它具有从哲学、文化的概念向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汪裕雄

10、先生说:“中国文化推重意象,即所Traditional Schema Language as the Experience Source of Character Image in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Creation传统图式语言作为当代陶艺“人物意象”创作的经验来源探析262谓尚象意象,犹如一张巨网笼括着中国文化的全部领域。”“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是理念之物、现实之物、艺术之物的枢纽交汇点。叶朗教授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西方现象学美学的契合点。“即景会心”“因景因情”的中国意象诗学观念,与现象学美学中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意向性”和杜夫海

11、纳的“灿烂的感性”等观念相通,写心而非摹物的两者具有诸多的暗合之处。艺术中充满了“人物意象”的诗性审美。“人”的意象表达不仅是直接描摹人,也通过“向内观照”将“物”拟化为“象”,从“神与物”“心与物”“情与物”“目与心”等对应互动的意向性生成物中表达人的情思。物因心成为含情之心象,心象因物而对象化为缘物之情,心物幻化成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审美创造物。艺术并非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的直白再现,而是人对精神世界的拓展,是艺术家对客观存在进行主观选择与改造后呈现的结果,其中蕴含着艺术家的个人经验、艺术感知、思想态度等。艺术活动的创作、欣赏、评价等环节都带着独具特色的“人”的烙印。地域性文化中的“人物意象”

12、传统图式构成了传统文化的表征。艺术家借传统图式去创造和表现“人物”,进一步地巩固、丰富了传统图式。1.3 传统陶瓷“人物意象”范式的文化通感陶瓷艺术的历史继承性使其在文化传承中生成鲜明而丰富的图式语汇,经过时间的打磨铸就成经典图式,即传统艺术范式。历代创作者从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观察体味、提炼琢磨,遵循传统范式并不断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审美语言。将传统陶瓷中的“人物意象”范式在空间布局、象征寓意、造型方式、装饰方法、题材选择等五个层面的图式语言表征中进行解析,从空间布局图式来看,以中国传统“人物”彩绘瓷为例,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影响了宋元陶瓷人物画的构图章法,而明清瓷上人物画创新性地借用传统

13、园林建筑“花窗”元素在瓷胎上“开光”,创造出“二度空间”,为陶瓷叙事绘画拓展出新的审美时空。在象征寓意方面,中国青瓷系统将“尚青”引向诗学意境的美学风尚,以赓续“君子尚玉”的审美传统。在器物造型上,中国陶瓷固守了儒家审美思想推崇的“中和”“中庸”的道德观,具有对称、端庄的“拟人化”道德法度;传统陶瓷中的纹样系统,以谐音、谐意表现吉祥寓意,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独特的内容。在题材方面,官窑与民窑陶瓷均从典型文学形象中择取提炼,其中多以版印话本插图、文人画中的图式与内容为蓝本。典型的图式语言使中国传统陶瓷拥有了深刻明晰的文化属性,在视知觉体验中与西方传统陶瓷有明确的区别。中国传统陶瓷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丰

14、富的传统资源,展示出超越民族的文化通感,成为世界性文化遗产。当下,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创作源泉,成为当代陶艺创作的一种趋势。这既是艺术家走进传统、汲取传统的重要形式,又是当下艺术家表现现代审美的重要语言载体4。2 传统图式重构:当代陶艺“人物意象”创作的经验来源2.1 来自传统绘画图式语言2.1.1 汉代画像艺术汉代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称汉画像为“绣像的汉代史”。汉代帛画在先秦“楚帛画”的延续性探索中愈发深沉宏大。汉代画像艺术的形式包括画像砖、画像石、壁画、帛画及其他介质上的装饰绘画等。汉代画像艺术题材包涵了天文星象、民间神化、乐舞杂技、现实生活等,反映出社会风尚、审美取向

15、和艺术技法。汉代画像艺术除了广泛应用于墓葬礼仪,还常出现在石阙、石祠上,其表现内容包括圣贤典范和历史故事等,以期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汉代画像艺术造型风格具有程式化特征,以线面作画的方式使画面具有节奏感和体量感,选择描画运动中的人以达到以“动”传神的创作思维。总体而言,两汉人以主体视角对生命轮回、民族豪气、贤士胸襟、孤忠风流进行主观的组建,最终成就奇秀隽永的汉代画像艺术。汉代画像艺术与陶泥的碰撞产生了微妙的、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当代陶艺作品。青年艺术家黄山吸收了汉代画像艺术,尤其是汉画像石的表现手法,以传统雕塑手法结合陶泥独特的成型方式,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厚重历史情怀的陶艺作品。在 汉风列传

16、 系列作品中,黄山聚焦中国古代“士”的信念,创作了一系列充满奋进人生态度和浪漫主义情怀的士人形象。艺术家抓取运动中的人物姿态,采用泥片贴筑的方式造型,这种以动传神的方式使得作品浑厚又不失灵动,作品整体具有韵律感。在描绘对象动态与体块关系上,艺术家以夸张的手法“豪放而不疏散”地进行整体处理,并辅以色彩传达情绪,选择朴拙自然的釉彩使得作品“粗犷而不鄙野”,“传神写照”的直观效果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跨越千年的汉画图式语汇历久弥新,作为当代陶艺创作的经验来源为析出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作品提供了无限的灵感。2.1.2 传统民间人物木版年画汉画像砖与画像石的墨拓图本为版印奠定了技艺雏形。版印艺术被视为中

17、国印刷术的延伸,版印艺术在悠悠历史中串联起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民族文化图景。尤其是传统民间人物木版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场景、文化需求、民众理想中不断锤炼,最终形成了蕴含深刻人文观和民族性的传统艺术形式。明清时期的版画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书籍刻本绣像、摹习画谱、文书笺纸、墨谱、娱乐酒牌等,其中用于宗教典籍、文学名著刻本插图、岁时节令活动的版画中存在大量的传统民间人物形象。传统民间版画人物图式特征可以从形式和视觉符号两方面加以分析。在形式上,明清民间人物版画在构图上学习中国画的章法,不仅运用诗词、印章来丰富画面,还通过开光营造舞台式构图。在刻画人物时追求圆满性,表现为刻画人物正面、

18、全身像等。版画中的人物刻画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如“武将无颈,美女无肩”。意象符号的组合也呈现程式化特征,如和合二仙与喜鹊组合代表“合门喜庆”。传统民间人物版画具有木版画的“木味”“刀味”“石味”的材质特征和“点”“线”“圈”的雕刻技法特征。传统版画具有独特的色彩符号系统,多注重主观性和直觉性,这些特征共同造就了传统民间人物版画的图式语言。当代陶艺家将传统版画的人物图式语言运用到创作中,使作品跨越审美时空、超越媒介,丰富了陶艺的文化内涵。例如艺术家夏少华所作的 徽州故事,由九组人物与圆盘组成,圆盘之于盘中人物像独特的戏剧舞台。艺术家在人物动态上参考了戏剧、木版年画中较为灵动的造型,人物服饰塑造出衣

19、袂飘飘的效果。作品充分展现了写意、古拙的版印韵味。吴旻的作品建立在陶瓷雕塑和绘画两个维度之上,从立体造型和平面绘画两个角度展现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符号和传统精神的体悟。作品喜狮由童子和狮子组成,童子的表情与狮性同频变化,或威严或喜乐,整件作品中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版画韵味。作品的陶塑语言有鲜明的“刀味”和“斧劈皴”特点,流畅的外形轮廓刚强有力。对于传统题材,吴旻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从写意与肌理语言上进行当代性转换,使作品更具有张力与实践意义。2.2 来自传统陶瓷的经典图式2.2.1 陶瓷器物的人格化图式语言陶瓷艺术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历史视野的古老艺术门类,是形成“传统图式”的重要来源。在观念析出方面,

20、陶瓷本体内藏“五行相生”哲学观,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庄子将“道”以人为核心,从生命、精神角度去投视“道”。陶瓷生产是五行统一的过程,其形、色与纹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象征寓意,传统陶瓷的造物思想是一种精神境界,超越了物质性。道以器为载体,通过对“道”的理解而塑造出“象”,再通过“器”表征“道”的意象,从而引导人们求证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真理实相,器与“道”的精神追求发生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宋代瓷器将“老庄美学”的阐释推向历史高峰,在意境营造中更加侧重“治心”,即对心境的向内观照。可以说,宋瓷就是“至人”境界的拟像。陶瓷具有传统沿革的历时性特征,历代陶瓷艺术在造型、装饰、色彩中都承袭着丰富的图式语汇,并于其

21、中附加上时代烙印与民族审美特征。263237|2023|12艺术设计如宋人源于宫廷礼仪规范的需要重视对先秦器物图谱的研究,通过“以文译器”作为建构古代图像的逻辑基础,编撰出礼书图谱,此后金石学家出于历史探查或博古收藏、著录需求而编制了吉金图谱。北宋李公麟著有考古图古器图周鉴图洗玉池古玉图四部吉金图录。宣和年间(公元 11191125 年),以吉金图录体系为蓝本完成宣和博古图,宫廷礼器以此图像形制为范本,重构了对先秦“三代”器物视觉形象的想象5。礼制化、气韵悠古雅致的赵宋器物文化呈现出“人格化”图式特征,其器物造型定式作为“艺术图式”,成为后世瓷器的典范。明代瓷器在形制上沿革了宋代美学,而又吸纳

22、了元青花的“装饰图式”。清代陶瓷在赓续传统陶瓷图式语汇之外,融合了西方的装饰主义艺术语言,在“彩瓷”的复古造型上添加奇巧,在经典纹饰中更加繁缛,装饰抒情性背后体现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中国陶瓷艺术的器物传统图式语言具有极强的隐喻性,丰富的象征性符号高度浓缩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即自我完善的道德。这些符号可以表征如天地“大美”、君子“文质彬彬”、道德“无瑕”等人格意象性的东方哲学。陶瓷艺术的传统图式语言具有审美共识性。无论是指向文化源头,发掘关于“人的艺术”原点,还是在当代艺术意义中重构人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提纯的艺术语言,因其在超越文化身份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故

23、而在全球化时代中,陶瓷获得了广泛的审美共识6。基于传统陶瓷器物人格化认识的基本逻辑,传统图式在当代陶艺创作中构成了新陶瓷媒介语言与传统文脉进行当代语释转化的桥梁,现当代陶艺的“人格意象”多元化表达,是陶艺家对文化记忆中的传统图式和自身经验进行甄选并转化为艺术表达的可视化符号,作品的意义就不仅局限于审美空间,更为陶艺家与观者的心灵共鸣构建了意象审美空间。2.2.2 人物叙事主题传统瓷绘的图式语言传统瓷绘艺术是陶瓷材料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宋金元时期,北方磁州窑和元青花上都出现了艺术水平极高的人物叙事瓷绘。平整的瓷枕枕面与大体量的陶瓷器,为人物叙事瓷绘提供了绘画条件。元的民族等级制度以及科举制度的废除

24、,迫使文士儒生走向民间,从政治抱负转向文学创作,以撰写杂剧、散曲、话本谋生。由文本中析出的久在民间传唱、反映现实的人物故事成为重要的艺术题材,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中塑造的脍炙人口的文学形象,借此人物故事图大量出现在瓷器上,如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焚香拜月孟月梅写恨锦香亭等。宋金元陶瓷上的人物叙事瓷绘吸纳了人物白描、水墨皴法等文人画技巧,如白地黑花孩儿垂钓纹枕。在题材上,瓷绘以婴戏、杂艺、元杂剧故事、八仙故事等表现市井意趣,如借鉴谷子敬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吕仙度城南柳瓷枕,再如借鉴文士会棋的题材创作的文士会棋图枕,在意境上学习马远、夏圭错落有致的构图。瓷上彩绘既体现民间审美风尚,又强调文人

25、风骨,形成了典型性的人物叙事瓷绘内容范式。传统人物瓷绘最显著的图式特征为叙事性。这些瓷绘大都以图概事,描绘类型化人物或具有显著特征的图像,其中的细节预示情节的发生或人物的身份,静止的场景以动寓静,给观者遐想的空间。传统人物瓷绘的图式特征还表现为文人特质与世俗性的互释互补,源于当时的士人阶层直接参与创作或间接影响创作。与此同时,民窑与平民文化的繁荣使陶瓷上存在大量表现民俗与民间娱乐的图像。文人气质与浓烈世俗性的碰撞使传统人物瓷绘趋向雅俗共赏。当代艺术家冯都通以昆剧中的牡丹亭和白蛇传为题材,创作了当代陶艺作品昆曲印象游园惊梦与昆曲印象小青小白。艺术家运用了浮雕语言将人物进行压缩处理,同时借用了人物

26、画流畅的线条,白釉与青釉如冰似玉,充满写意性与隐喻。2.3 来自传统造像的图式语言造像是传统宗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具象的视觉形式再现了宗教文化中抽象的精神内涵。关于造像的传统图式对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可以从形式与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形式方面分析,汉晋佛教到达中国后,兴起了大规模开凿石窟造像,佛陀、菩萨、罗汉、金刚以及飞天等形象仍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唐代石窟造像人物的面容、衣纹的塑造逐渐本土化,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造像图式。另外,庙宇和宫观内普遍存在着泥胎造像或夹纻造像。相对石窟的硬性凿刻,泥塑与夹纻法的可塑性能够更加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动态和细节,极大地丰富了造像艺术的形式。

27、当代艺术家韩美林作品 永恒与瞬逝为一组基于传统造像图式语言重构的重要作品,艺术家抓住造像图式中錾刻的文化记忆,通过陶瓷灵动的釉彩“窑变”技艺,使作品演绎出更加深刻的文化信息。这种由远古走向现代的审美跨越性思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注重向现代艺术的转换。明代善塑“瓷像”的工艺大师,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其中“瓷圣”何朝宗的传世之作有“渡海达摩”“盘膝观音”等。这些作品已经超越了佛典教义而成为美与善的化身。之前的人物造像,几乎都是服务于政治和宗教的大型雕塑,而何朝宗的瓷塑吸收历代雕塑之所长,继承了唐代人物画风格,从取材、构思到手作的全过程都是独立的,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体现出艺术独立自

28、觉的特征。艺术家赵兰涛的作品大都以偈语命名,其作品营构出“禅”的境界。卧云观山系列以传统造像图式为构图蓝本,塑造了一系列类似佛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或卧或坐于云上。云的表面饰以金色波点和突出的金色椎体,带刺的云是不可触摸的,寓意人的欲望,艺术家借此说明幸福来源于内心的超脱。造像艺术中附加了许多具有丰富意涵的文化元素,如菩提、宝相花、莲花等从佛教教义文本中析出的元素,它们也成为传统陶瓷造型上常见的浮雕纹饰,如南北朝仰覆莲花尊、五代青瓷莲花盏等。国内当代陶艺家融合了传统造像的堆塑、模印、线刻等技术,吸收造型形式语言和文化元素的精髓,碰撞出别具一格的陶艺作品。结语当代陶艺在传统图式的滋养下扎根繁荣,其

29、内容与形式却已在艺术史进程中发生了文化审美变迁,在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审美转换的过程中,从古代艺术中汲取营养7,在土与火作为艺术媒介的观念表达中获得文化认同,这逐渐成为了当代陶艺家不断回溯的实践方式。传统图式语汇在当代陶艺中不局限于视知觉层面的文化符号表征,更多地是从审美观和价值观上层层陶染,浸润滋养当代民族文化的土壤。艺术家对传统图式进行全新解读,从而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维度中建立中国当代陶艺的话语体系。参考文献:1邵乐.贡布里希图式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2李丹.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J.记者摇篮,2016(07):41-42.3王炳社.隐喻艺术思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雷雨童.当代陶艺的本源探索与语言实践J.美术,2022(04):140.5黎晟.宋人三代古物图像知识的形成、传播与重构J.民族艺术,2018(01):112-123+129.6黄焕义,韩祥翠.现代陶艺的民族身份与国际视野J.陶瓷学报,2019,40(04):550-554.7雷雨童.当代陶艺的本源探索与语言实践J.美术,2022(04):140-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