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1《爬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体会父亲说的三次话的深刻含义。
2、 试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关注“由一件事带来启发”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父亲说的三次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关注“由一件事带来启发”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爬山》。咱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
《爬山》这篇课文既写了父子俩一块儿爬山的事情,又讲了“我”从中学到的智慧,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A:为了写爬山的事情 B:为了讲‘我’学到的智慧。
(认为是A的同学请举手,认为是B的同学请举手,好,我知道了,我们班同学都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B为了讲自己学到的智慧)
2、 没错,作者的目的正是如此,请同学们画出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读一读。(出示课件: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齐读。
二、 学习父亲的第一段话
1、 作者学到的智慧可不止一个,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把作者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用波浪线标记出来。
2、 谁来读一读我学到的第一个智慧?(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3、 父亲告诉我,我们爬山的目的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4、 征服可以换成什么词?(打败、制服、战胜、超越)
5、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个词知道的?(似懂非懂)什么是似懂非懂?
6、虽然我似懂非懂,但我征服自己了吗?我又是怎么做的?(阳光越来越烈,汗水越流越多,而我们父子俩也是越爬越高。)
7、是啊,他已经征服了自己。
8、除了阳光越来越烈,汗水越流越多,我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出示课件:当(山路又弯又窄时),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当( ),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当( ),虽然我们格外辛苦,但我们仍然坚持爬山。
9、是啊,总结学生的话,重复读句子。这就是征服自己。(板书:征服自己)
三、 学习父亲的第二段话
1、 爬上山顶后,我学到的第二个智慧是什么?(出示课件: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2、 指导朗读:同学们,他找得对吗?好,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看这段话,父亲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慢条斯理。好,什么是慢条斯理呢?慢慢地说,有条理地说。好,现在请同学们学着父亲的口吻,慢慢地有条理地说,自己先试一试。请生读。(读得好: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一位对孩子非常耐心的父亲,下面这段“我”说的话,李老师想来读一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读不好:我们是不是要把语速再放慢一点?请其他同学示范,相机表扬,这就是慢条斯理的读法。请生再读。)
4、 (出示课件:哦,我懂了。就像这次数学考试,我虽然只考了六十一分,不过我已尽了力,所以就没关系,对不对?我自以为是地说。)(指导朗读:刚才我读得怎么样?哦,我没有读出一个孩子的口气,也没有自以为是地去读,那应该怎么读?你来教教我好吗?自以为是的时候是很骄傲的,很得意的,所以我读的时候语调要高一点,语速要快一点。)现在我们分角色来练习这两段话,注意要分清角色,关注提示语。男生读父亲说的话,女生读“我”说的话。(总结:同学们,发现没有,当我们找准了角色,关注到了提示语,就能把句子读得更好了。)
5、我真的尽了力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3、 是啊,我自以为尽了力,但父亲用他那双能洞穿人心的眼睛凝视着我,(这个时候父亲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你来读)(这个时候父亲应该是严厉的语气,严肃的表情,带着一点责备)(课件出示:如果你尽了力,就的确没关系,不过,你真的尽了力吗?)
4、 真的尽了力吗?这一次,父亲强调了什么?(板书:真的尽力)
5、 那此时此刻,我会怎么想?
6、 同学们,回想自己的生活,你们有没有真的尽力,去做一件事呢?
7、 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想起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在200米的短跑中,有一个黑人小伙子冲在了最前面,眼看胜利在望,意外发生了,小伙子不小心扭伤了脚,瞬间,他由第一名变成了最后一名,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坚持一步步地走向了终点,虽然金牌与他失之交臂,但他真的尽了力,就如爬山一样,拿到冠军固然令人高兴,但努力拼搏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拿不拿得到金牌已不重要,重要得是在人们心中,他就是真正的冠军!
8、 就如“乒乓皇后”邓亚萍说的那样:(出示课件请生齐读:在比赛时,我从来没有关注结果,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拍打好!)
9、 小结:是啊,同学们,只要自己是尽心尽力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这件事都会成为我们人生中难得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这段饱含智慧的话。
四、学习父亲的第三段话
1、 在下山的途中,我学到的第三个智慧是什么?(出示课件: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2、 这一次的我还是似懂非懂吗?还会自以为是吗?我是怎么做的?(我躺在树林的草地上,闭着双眼)
3、 我们也用父亲教我的方法体验一下吧,记住,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脑袋去思考。
4、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欣赏到了什么?
5、 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只有像青山一样沉静下来,才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因此作者在最后一句里这样说——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齐读)当然,其实这个沉静也是父亲教给我的,因为是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师生共读)
五、学习理解并试背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2、多美的景色啊,这是作者用心灵感悟出来的,你看,作者笔下的事物都变得鲜活起来了,请生读(出示课件:夕阳为天边披上了艳丽的色彩,星星和月亮也为黑夜燃起了光明)这时的夕阳、星星和月亮就像有了生命一样,请生再读。父亲的爱尽在不言中,男生们读这段话:(出示课件:父亲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牵着我,长夜漫漫,山路崎岖,我们父子俩小心地迈出每一步,终于走出了黑暗而宁静的山林,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你们读懂了父亲深深的爱,在黑夜中,父亲一手拿着......女生们读。这次爬山,我最大的收获是(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再齐读这段话。(试背)
六、关注写法,推荐文章
1、围绕板书,小结写法:这节课,跟着父亲爬山,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上山时,我们懂得了要征服自己,到达山顶时,我们学会了真的尽力,下山的途中,我们又学会欣赏
2、快速默读这段文字,跟课文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少了父亲和我的对话)
那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因为这样写我们就得不到智慧,收获不了启示了)通常我们是把启示写在文章的结尾处,这篇文章不仅在结尾处进行了总结,还在写这件事的过程中,不断写到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这样写,整篇文章就活了起来,给人带来水到渠成之感。
3、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老师给你们推荐的文章,也可以试着写一写,你经历的事情,且从中获得的启发。
七、板书设计
21、爬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