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化学周考测试题
命题人:伍宝珍 时间:60分钟 日期:2020年8月30日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S-32 Cl-35.5 K-39 Fe -56 Cu-64 Ce-1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内容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指放了砒霜()的酒,砒霜有剧毒,具有还原性。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其过程包含萃取操作
D.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将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B.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应将溴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不能随便丢弃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KClO 碱性溶液与 Fe(OH)3 反应:3ClO−+2Fe(OH)3=2FeO42−+3Cl−+4H++H2O
B.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S2O32- +2H+= SO2↑+S↓+H2O
C.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C17H35COOC2H5+H218O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 g晶体硅中含有Si—Si键的数目为0.1NA
B.常温下,4.6 g NO2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C.0.1 mol氯气与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1 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若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含有的NH数为0.1NA
5.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Fe2+、Cl-、Ca2+、Na+
②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K+、NH、Cl-、S2-
③常温下能够与金属Cu反应放出NO气体的溶液:Fe3+、Al3+、SO、K+
④pH=2的溶液中:NH、Na+、Cl-、Cu2+
⑤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MnO
A.③④ B.①③ C.①⑤ D.②③
6.下列有关括号内少量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HCl(Cl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饱和NaCl溶液
洗气
B
Al(Fe)
盐酸
NaOH溶液
过滤
C
CO(SO2)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D
CuCl2(FeCl3)
NaOH溶液
Cu
过滤
A.A B.B C.C D.D
7. A、B两种溶液分别含有下列十种离子中的各不相同的五种:H+、Al3+、Na+、Cu2+、NO、OH-、SO、CO、SO、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溶液为无色溶液,则A溶液中可能含有:H+、Al3+、Cl-、SO、NO
B.若A溶液有强还原性,则B溶液中可能含有:H+、Cu2+、Al3+、Cl-、NO
C.若B溶液呈强碱性,则A溶液中可能含有:H+、Al3+、Na+、Cu2+、NO
D.若B溶液有强氧化性且各离子浓度相同,则B溶液可能含有:H+、Al3+、Cu2+、NO、SO
8.工业上制备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一种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MnO2作稳定剂
B.“分离”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
C.2Na2CO3·3H2O2受热分解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干燥过碳酸钠时可采用低温干燥法
9.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
选项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将1 mol Cl2通入含1 mol FeI2的溶液中:2Fe2++2I-+2Cl2===2Fe3++4Cl-+I2
正确;Cl2过量,可将Fe2+、I-均氧化
B
1 mol·L-1的NaAlO2溶液和2.5 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均匀混合:2AlO+5H+===Al3++Al(OH)3↓+H2O
正确;AlO与Al(OH)3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
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H2O+ClO-===HClO+HSO
正确;说明酸性:H2SO3强于HClO
D
Mg(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Mg2++HCO+OH-===MgCO3↓+H2O
正确;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测定某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
用0.200 0mol/L标准盐酸溶液中和滴定待测NaOH溶液
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烧杯
B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L-1 NaClO溶液和0.1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玻璃片
C
证明AgBr的溶度积比AgCl小
向AgNO3溶液中先滴加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向其中滴加与NaCl溶液同浓度的NaBr溶液
试管、滴管
D
配制1 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 g·mL-1)
将25 g CuSO4·5H2O溶解在975 mL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
12.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xFey(C2O4)z•nH2O]是一种光敏材料,为测定该晶体中各离子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实验步骤为:(1)称量9.820g草酸合铁酸钾晶体,加热脱水得无水物质量为8,74g.(2)将所得固体配制成250mL溶液.(3)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恰好消耗0.1000mol/L KMnO4溶液24.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820g晶体中含有C2O42﹣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
B.配制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玻璃仪器只需烧杯和玻璃棒
C.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3Fe(C2O4)3•6H2O
D.9.820g样品中含K+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
13.由AlCl3溶液制备AlCl3·6H2O的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入HCl的作用是抑制AlCl3水解和降低AlCl3溶解度,使其以AlCl3·6H2O晶体形式析出
B.抽滤后洗涤时,合适的洗涤剂是饱和氯化铝溶液
C.将AlCl3·6H2O加热脱水,即可得到无水AlCl3
D.为得到纯净的AlCl3·6H2O,宜采用的干燥方式是用滤纸吸干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将酸性 KMnO4溶液分别滴入 和中,鉴别两种有机物
B.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足量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C.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水溶液,检验其是否形成胶体
D.将饱和食盐水滴加到电石中,制备乙炔气体
15.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取的流程图,已知显墨绿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①步在瓷坩埚中进行,第⑥步中加热浓缩在蒸发皿中进行
B.第②步加入的作还原剂,第④步通发生反应:是氧化产物
C.第③步分批浸取可提高浸取率
D.第⑤步加热趁热过滤,说明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6.ClO2熔点为-59.5℃,沸点为11.0℃,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爆炸,ClO2易溶于水,易与碱液反应。工业上用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制取、收集ClO2并测定其质量。
实验I:制取并收集ClO2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B应该添加___(填“冰水浴”、“沸水浴”或“60℃的热水浴”)裝置。
(2)装置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实验II:测定ClO2的质量,装置如图所示。过程如图: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硫酸溶液:
②按照如图组装好仪器: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浸没导管口;
③将生成的ClO2气体由导管通入锥形瓶的溶液中,充分吸收后,把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④用cmol/LNa2S2O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液体,共用去VmLNa2S2O3溶液(已知:I2+2S2O=2I-+S4O)。
(3)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测得通入ClO2的质量m(ClO2)=_________g(用整理过的含c、V的代数式表示)。
(6)判断下列操作对m(ClO2)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刻管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
17.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已知:①CH3OH(l)+3/2O2(g)=CO2(g)+2H2O(g) △H=-638.5kJ·mol-1
②CO(g)+1/2O2(g)=CO2(g) △H=-283.0kJ·mol-1
③H2O(l)=H2O(g) △H=+44.0kJ·mol-1
则反应CH3OH(l)+O2(g)=CO(g)+2H2O(l)的△H=____kJ·mol-1。
(2)工业上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O(g)+2H2(g)⇌CH3OH(g) △H1
Ⅱ.CO2(g)+3H2(g)⇌CH3OH(g)+H2O(g) △H2<0
Ⅲ.CO2(g)+H2(g)⇌CO(g)+H2O(g) △H3>0
①已知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减小,则该反应的△H1____0(填“>”或“<”)
②对反应Ⅱ而言,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O2的同时生成3molH2
b.反应过程中c(CO2):c(CH3OH)=1:1
c.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绝热恒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③上述反应体系中,当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50时,体系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
(3)用甲醇、二氧化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简称DMC),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g)+CO2(g)⇌CH3OCOOCH3(g)+H2O(g)。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CH3OH和2molCO2合成DMC,一定条件下C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①A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mol·L-1)-1。
②A、B、C三点的速率v(A)、v(B)、v(C)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
(4)写出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1)钪(Sc)为2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区,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离子化合物Na3[Sc(OH)6]中,存在的化学键除离子键外还有_______。
(3)Sm(钐)的单质与l,2-二碘乙烷可发生如下反应:Sm +ICH2CH2I→SmI2+CH2=CH2。ICH2CH2I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lmol 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常温下l,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化学式)。
(5)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516pm。晶胞中Ce(铈)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列式表示Ce(铈)单质的密度:__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不必计算出结果)
2020年8月30日化学周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A
C
B
D
D
B
11
12
13
14
15
AD
AD
C
CD
AB
16.(每空3分)(1)冰水浴 (2)2KClO3+H2C2O4K2CO3+2ClO2↑+CO2↑+H2O
(3)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压强相等
(4)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5)1.35cv×10-2或0.0135 cv (6)① 偏高 ② 偏低
17.(1)-443.5 kJ·mol-1 (2)①< ②ad ③P3>P2>P1 升高温度时,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Ⅲ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5分)
(3)①0.5 ② v(C)>v(B)>v(A) (4) CH3OH-6e-+8OH-=CO32-+6H2O
18.(1) d (2)共价键和配位键
(3)sp3 3.01×1024或5NA 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 (4分)
(4) N2O、CO2、CS2、BeF2等 (5)12 或
注:17,18未标注的为每空2分
2020年8月30日化学周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A
C
B
D
D
B
11
12
13
14
15
AD
AD
C
CD
AB
16.(每空3分)(1)冰水浴 (2)2KClO3+H2C2O4K2CO3+2ClO2↑+CO2↑+H2O
(3)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压强相等
(4)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5)1.35cv×10-2或0.0135 cv (6)① 偏高 ② 偏低
17.(1)-443.5 kJ·mol-1 (2)①< ②ad ③P3>P2>P1 升高温度时,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Ⅲ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使平衡体系中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5分)
(3)①0.5 ② v(C)>v(B)>v(A) (4) CH3OH-6e-+8OH-=CO32-+6H2O
18.(1) d (2)共价键和配位键
(3)sp3 3.01×1024或5NA 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 (4分)
(4) N2O、CO2、CS2、BeF2等 (5)12 或
注:17,18未标注的为每空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