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教案.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47458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2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备课笔记) 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 周静 2016年12月30日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这个单元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学案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1.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2. 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3. 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4. 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5. 《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6.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7.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8. 怎样学习本书? 二、课堂教学: (一)中国古代有哪些文化典籍,古人是这样给它们分类的?(建议布置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画出该章节的思维导图,课上学生自主交流,展示即可) 也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二)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建议由学生课前自主完成,课上交流,教师订正即可)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对应单元 专题   春秋   战国 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哲学一   春秋战国   至两汉 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史学   西汉 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礼记》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哲学二   两汉至   隋唐 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 《百喻经》《坛经》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哲学与 宗教   唐代至   清代 与历史著作的发达相关,史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史通》《文史通义》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史学   唐代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政治学   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形成了文化的新动向。 《朱子语类》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哲学三   明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潮。 《焚书》   先秦至   明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自成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也产生了一些伟大的科技类著作。明代科学家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写出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术》《伤寒论》《营造法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 第八单元 科技之光 科技   明清   之际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了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明夷待访录》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政治学 《日知录》《文史通义》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学术 思想   近代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人境庐诗草》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文学 思想 (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现实性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   民本   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主,君为客。”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包容性 “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而不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这个“和”包括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对自然   的亲和   态度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其他 …… 对道德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 (四)如何学习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