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43484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四)理清思路.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墙上的斑点》伍尔芙 (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 《炮兽》 1、 作者雨果: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贯穿他的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九三年》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擅长美丑的对照法来体现人物的主题。 (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 A.对照法 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其实,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B. 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 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 (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丹柯》 1、 作者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早期浪漫主义作品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有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2、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手法 (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 3、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 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 家——郁达夫论鲁迅 。 小说通过精心设置的人物出场(抑此扬彼的手法)、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一位一心为公,果敢坚定,乐观执著,在民族危亡时有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不顾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也塑造了一群对残酷现实有清醒认识,但面对困难,犹豫不决,缺乏勇气,甚至丢失人的尊严的族人形象。最后悲剧的结尾让人深思,告诫世人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 《娜塔莎》 1、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娜塔莎》选自于《战争与和平》,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著,一直被称为“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和作品《安娜·卡列宁娜》,《复活》一起成为托尔斯泰的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称他为“19世纪的俄国巨人。”《西方正典》的作者称他“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2、 人物形象:娜塔莎活泼、天真、热情、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 为爱义无反顾 3、 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素芭》 1、 作者:印度的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2、 (1)人物:素芭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哑女。她心灵纯净、感情细腻丰富、敏感而孤独。她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是家庭的负担。她只能与大自然、动物们亲近交流,没有理解她,没人真正关心她,最后被父母以欺骗的方式嫁到远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3、 (2)艺术特色:“画眼睛” 《清兵卫与葫芦》 1、 作者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白桦派”的主要代表,有“日本短篇小说之神”的称号。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2、 人物:清兵卫是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的鉴赏和收藏有着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单纯、可爱又不幸的少年形象。 3、 主题:批判家长老师的武断专制、扼杀孩子个性的做法,提醒人们要尊重、爱护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⑷摇摆的体现及作用: ①倒叙,作用——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②插叙,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清兵卫爱好的葫芦,象征着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着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这样的“吊”使悲剧气氛降低,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转移到教员的失败上,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也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 ③心理活动的摇摆——生动的展示了清兵卫的心理变化和情感。 “脸无人色”体现了清兵卫的痛苦无奈。 “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体现清兵卫的紧张和害怕。 “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体现了清兵卫悲痛欲绝,心如刀绞,不敢作声,由此凸显父亲一贯粗暴的家长制作风。 《在桥边》 (1)人物:“我”是一个对单调、乏味工作不满,用乱数、不数、漏数方式来反抗,渴望美好生活的伤残军人。 (2)主题:揭示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缺乏精神关怀的问题,思考小人物的命运。 《牲畜林》 1、作者关于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阿根廷蚂蚁》、《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和《宇宙奇趣》等。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像德国的格林兄弟一样,收集编写民间故事。卡尔维诺走遍意大利,编写出一部《意大利童话》。 2、文本鉴赏 (1)朱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外貌近乎小丑,嗜酒过度,极为劣等的射击手。他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是他把德国兵间接引到“牲畜林”(直接引德国兵来的是母牛“花大姐”),也是他的拙劣射术,使得各种牲畜有余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在树林的野猫和悬崖面前丧生。因此正是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活动将整篇小说的情节连缀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2)德国兵的形象——类似摘包谷的猴子,贪婪,愚蠢,三心二意 (3)小说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使用了“延迟法”,六次射击,其中五次因各种原因没有发射。六次重复各有声色。使得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的登台演出,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起。充分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3、总结:(1)作者以幽默、调侃、嘲讽的笔调来描写牲畜林中两场笑料百出的精彩追逐,尽情地嘲弄了丑与罪恶。 (2)艺术特色:延迟的运用,使小说的结构重复递进,同时让动物一一出场,便于作者对德兵尽情戏耍。 《半张纸》斯特林堡(瑞典) (1)塑造了一个生活认真,工作努力;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务实并懂得满足青年,虽然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遭遇丧妻夭子厄运,却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勇敢地直面,把爱和痛藏在心里,把它们作为生活对自己的恩馈的年轻房客形象。 (2)艺术特色: A.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 B.构思巧妙:以小见大,于方寸之间演示大千世界 《山羊兹拉特》 1、 作者辛格,美国作家,代表作《傻瓜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艾萨克·什维斯·辛格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因为他有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普遍处境。”《山羊兹拉特》淡化了背景,以童话 的方式不漏痕迹地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2、 文本内容: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故事朴实,不加任何修饰,但读后却令人震撼人的本性,动物的善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和谐共处、患难与共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里只有真挚的情,只有融洽的爱,而不再有动物与人的区别这就是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信息。 故事以小说的形式展开情节,简单明了,即以暴风雪为山羊不卖的转机,暴风雪好象是天意的安排,特意来阻止这次对动物不义的举动从而保全了一个即将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爱的生命,于是患难中的相互救助与依赖,再次演示了人与动物的温情,虽然人有过无奈杀生的念头,但人性善良处处可见虽然山羊不通人语,但仍能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礼拜二午睡时刻》 1、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1982年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他代表作家有《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2、故事梗概: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 3、(1)人物:是一位境况不好却坚强自尊,内心悲伤、痛苦却处事不卑不亢、镇定从容,具有超越道德的伟大母爱的母亲形象。 神父:善良,富有同情心,能理解源于贫困,而从这贫困里锻造出来的自尊的高贵 (?) (2)情节结构特色: A.延迟法:花大量文字描写坐火车、小镇风貌,就是不告诉读者这对母女此行的目的。(设置悬念) B.插叙:因为小主的主题是表现“伟大的母爱”,儿子的遭遇是次要内容,所以用插叙,这样使情节更紧凑,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骑桶者》 1、 卡夫卡:奥地利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欧洲表现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变形记》《审判》《城堡》等。 2、 (1)“煤桶骑士”是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小人物,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为了避免借煤失败的难堪,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一个自悲、懦弱、封闭的人。(2)艺术特色:荒诞手法 3、 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社会民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