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朝读经典《三峡》教学设计(思源昌学).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40082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读经典《三峡》教学设计(思源昌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朝读经典《三峡》教学设计(思源昌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 朝读经典《三峡》教学设计 湖北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陈昌学 【教材分析】 《三峡》是湖北人民出版社八年级《朝读经典》学生读本第六单元“荆山楚水”中的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描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选自于《水经注》,作者是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课文抓住三峡景物的特点,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现了景物的神韵。文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浑然一体,先写山后写水、先总后分,颇为巧妙。语言骈散结合,言简意赅,充满生气。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应在疏通文句、把握文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作脉络,选择关键词语,理清背诵思路;展开联想想象,在现三峡壮景,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通过诵读,涵咏品味,体会意境,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新课标》对八年级学习要求是“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品读,通过诵读来感悟文章内容,做到理解成诵。《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展示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整个教学宜采用诵读法、品读法、点拨讨论法、延伸拓展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美景,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受美。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三峡相关资料,课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开阔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文言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圈点勾画,学习古人写景手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诵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运用圈点勾画,ppt课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 诵读法、品读法、点拨讨论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写景脉络;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过程】 主要五个环节:一导入;二诵读;三感知;四探究;五拓展。   一、激情导入 (2分钟) 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之一。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播放有关《三峡风光》片,或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3分钟) 多媒体显示: 1、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爱好游历,足迹遍布名山大川,著有《水经注》一书。 2、《水经注》:是我国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全书40卷,郦道元以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祖国名山大川,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它不仅具有地理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诵读课文(15分钟) (一)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读准字音 阙(que) 叠嶂(zhang) 曦月(xi) 襄陵(xiang) 沿溯(su) 素湍(tuan) 绝巘(yan) 飞漱(shu) 长啸(xiao) 属引(zhu) 哀转(zhuan) ‚通假字(略) ƒ古今异义(略) ④一词多义(略) (二)再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划分节奏、注意韵律及情调; ‚教师领读,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跟读。 ƒ学生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整体感知(15分钟) 阅读课文,解决下面问题。 (一)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拔】:连绵、高峻 (二)请概括课文第2--4段的文意? 【交流点拨】:2段写夏季三峡景色: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3段写冬春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4段写秋天三峡景色: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三)作者写了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交流点拨】:抓住了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四)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拔】: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  五、合作探究(10分钟) (一)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交流点拔】:因为“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色。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二)语言赏析: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大声诵读并认真体味。 【交流点拔】:文中描写春冬两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姿,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在一个“趣”字上。表达了见春冬之景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又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六、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然后,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请说说此诗与课文内容上的联系,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是描写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此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季三峡水流迅疾;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附:【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是《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文品格!郦道元在《三峡》中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着重写了三峡雄奇壮丽的山和清幽秀丽的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其文学价值极高。   《三峡》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诵读”贯穿全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是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品味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背诵法”加以检验,整堂课有诵读、有品位,有积累,有方法指导,有理解感悟。美丽的文章,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美美地学习,美美地收获。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通联:湖北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陈昌学 邮编:438300 Tel:1359760293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