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掌握小学生心理对音乐老师的重要性
摘要:
小学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它的教学是 不同于其它课的教学的,对于小学生来言,情感的陶冶同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同等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自身要掌握有关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掌握小学儿童在受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使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关键词:小学音乐老师 低年级学生 音乐课堂 学生心理
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小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今的音乐课堂上不只是新歌曲和乐理知识、技能的教学,而是一个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培养的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感、启迪智慧;提高的是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能力。
同时,除了自身要掌握有关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小学儿童在受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使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一.低年级学生的“好动”心理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通性,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在音乐课堂上,学生的“好动”不一定是件坏事,与其让他们死死板板地端坐在那,还不如尽可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动起来,让他们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让他们在“动”中学、“乐”中学,反而会有事半功倍地效果。例如,在初听音乐的时候,我会让他们一边跟着音乐哼唱或默唱一边跟着感觉动起来;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我会让他们边唱边为划拍,动口、动手、又动脑;在巩固歌曲这环节中,我会多样化点:让他们一边唱一边拍手、拍腿、跺脚、拍肩、点头;女生一起唱歌男生一起拍桌子、凳子或敲小鼓、三角铁、双响筒等打击乐为她们伴奏;分几个小组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接唱等等。抓住“好动”心理开展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学习气氛,又能强化他们的音乐节奏感,还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低年级学生的“好玩”心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可开展音乐游戏,游戏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比如,学生喜欢猜谜游戏,可以把较难的乐理知识变成诗歌谜语让学生念一念、猜一猜;可接受性强的听音游戏,像弹一条不长的旋律,让他们听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音;较简单的节奏游戏,辨别各节奏选择是哪个选项或听出节奏的顺序;速度游戏,听着老师或同学给出的速度走路等……
等完全掌握歌曲后还可以弄些创编活动。比如,凭着音乐感觉在纸上画出来旋律线条或创编歌词等形式扩展开来,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把音乐,绘画和舞蹈等形式高度地融合了起来来体验、表现、创造音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参与音乐表演的快乐。
三.低年级学生的“好强”心理
劳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体验,没有这个体验就不可能会对知识真正感兴趣”。针对这点,“课堂竞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可以消除学生交头接耳、开小差等厌学现象。
每个小朋友都希望自己胜过周围的人,则我们就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去获得成功,像以小组形式或个人,看哪个小组或哪个小朋友学得更快更好。但对每位学生的每一点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自我努力。
也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还要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挑剔、限制、阻止、甚至打击或扼杀,要知道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学生的任何想象都是他个人成果,我们不应该轻易否认,而应充分关注。即使错得很离谱也要及时地鼓励和帮助他们,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当然设计的竞赛内容也要“先易到难”循序渐进,只有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每次学习都提出新的内容,逐步加深难度,才能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四.低年级学生的“自卑”心理
小学里的自卑生往往都是被家长和教师贬为“没有出息”、“朽木不可雕”,常常受到周围人的冷遇和歧视造成的,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会形成孤僻、懦弱、虚伪的性格,甚至走向悲观厌世,自我毁灭的危险道路。
战胜自卑心理最好的办法是自信,所以我们尽可能减少他们失败和受挫的机会,给孩子提供“行”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把成功作为自我激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成功--自励--自信之间的良好循环,进而破坏他们原来的自卑感。
我们还要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我们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只有施以更多的爱心,用师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才能唤起他们对进步的渴望和向上的追求。另外,创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也可以使自卑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我的神圣向往。我们只有真正爱这个职业,就会发现: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低年级学生难教,高年级难管。其中低年级这块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正处在发育、生长期的初步阶段,注意力又短、好动又好玩。相较高年级学生,他们多了分天真、单纯、活泼,少了分自觉、自制、自律,我们应该对他们多一分关心、爱护和鼓励。教师只有主动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研究设计出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情绪,养成坚持学习的意志和习惯,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并能坚持学习。理解他们,才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所
以掌握低年级心理对小学音乐教师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四版
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本娜主编《小学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6日
林崇德主编《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