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节,弹力,1,一、形变,1,、形变: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的改变,拉伸,压缩,弯曲,扭转,2,一、形变,(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等),桌上子放着本书,书和桌面有没有发生形变呢?,问题,演示,3,实验,手挤压玻璃瓶,观察水柱的变化。,(,微小形变的演示,),4,5,2,、形变的分类,1,)按形变程度分,2,)按可否恢复分,明显形变,微小形变,非弹性形变,(,也叫范性形变,),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停止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即使撤去作用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6,范性形变,7,二、弹力:,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装,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物体,1,受到物体,2,的作用,物体,1,发生了形变,物体,1,对物体,2,产生了弹力,作用过程,8,二、弹力:,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接触,使它发生形变,并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的条件(原因),1、物体间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力,9,例,1,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C,、只要两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A,B,C,例,2,、分析,A,对,C,有无弹力作用,D,10,三、弹力的方向:,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11,受力分析,只分析物体,所受的力,静止在地面上的篮球,G,N,12,例 题,分析书放在桌面或倾斜木板上时,书和木板所受的弹力,书,木板,书,板,N1,N,1,N,2,N,2,1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点与平面接触,N,N,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光滑斜面,A,B,N,A,N,B,14,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点与曲面接触,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与过接触点的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N,1,N,2,半球形的碗,A,B,N,A,N,B,15,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曲面与曲面接触,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半球形的碗,N,A,B,N,N,B,对,A,16,判断下列支持面对物体弹力的方向,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垂直平面。,点与平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平面。,曲面和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相当于点与点),17,判断下列支持面对物体弹力的方向,点和曲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切面,点和线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线,18,例,3,: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和,O,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N,a,,对,b,球和,c,球的弹力分别为,N,b,和,N,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N,a,、,N,b,、,N,c,的方向均由,P,点指向球心,B.,弹力,N,a,、,N,b,、,N,c,的方向均由,P,点指向重心,C.,弹力,N,a,、,N,b,、,N,c,的方向都竖直向上,A,b,O,a,O,b,O,c,P,P,P,Q,Q,Q,a,c,19,弹力,弹力方向,练习:画出各小球所受弹力,20,弹力,弹力有无的判断,(,1,)利用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2,)利用假设法判断,:,如果受力的话,则画出它们的受力图!,21,总结,:绳上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那么绳子的拉力的方向如何呢?,轻绳的受力特点:,1,、只能拉不能压,;,2,、轻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方向,;,3,、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轻绳受力特点,22,G,T,a,T,b,a,b,例如,A,A,23,分析下列物体所受的力,A,B,B,G,T,A,G,T,2,T,1,1,2,24,例: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弹力。,O,25,弹簧弹力方向又什么样的呢?,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26,轻杆受力特点,轻杆的含义:,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轻杆受力特点:,1,、可拉可压;,2,、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可能沿任意方向,27,我们对弹力方向做一个总结,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2,、轻绳(或橡皮条)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点与面接触时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4,、平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5,、曲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6,、曲面与曲面相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过接触点的分切面,通过两球球心而指向受力物体,28,四、弹力的作用点和大小,1、,弹力的作用点,:两物体接触处,在受力物体上。,2,、对于同一物体,,弹力大小,同形变大小有关。,利用力的平衡来计算,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弹簧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29,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3,2,8,所示不计摩擦,,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30,弹力,5,、弹力大小,(,1,)由受力分析得到。,(,2,)弹簧的弹力(弹性限度内),:,胡克定律,弹力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也消失。,弹力(限度内),劲度系数,:表示弹簧的一种属性,他的数值与弹簧的材料,弹簧丝的粗细,弹簧圈的直径,单位长度的匝数及弹簧的原长有关。,单位:,牛,/,米(),变化量,与原长比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原长,压缩量,伸长量,31,弹力,5,、弹力大小,胡克定律的图像描述:,形变量,32,弹力,5,、弹力大小,胡克定律的图像描述:,横截距:弹簧的原长,弹簧的长度,33,弹力,5,、弹力大小,弹簧的传并联使用:,(,1,)弹簧的串联使用:,(,2,)弹簧的并联使用:,34,弹力,5,、弹力大小,例,1,: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挂重为,6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cm,,则弹簧的原长为,_cm,,劲度系数为,_N/m,。,例,2,: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它表示,_,若用,200N,的力拉弹簧,则弹簧伸长,_m,。,弹簧每伸长或缩短,1m,需,500N,的拉力或压力,,0.4,例,3,:一根轻质弹簧,(,自身的质量、重力不计,),,原长,L,0,10cm,,在它的下端挂,G,10N,为砝码时,长度变为,L,1,12cm,,则,:,(,1,)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2,)如果在它的下端挂上一个重物时,弹簧的长度,L,2,15cm,,该物体多重?,35,36,37,G,A,=100N,,,G,B,40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和弹簧的伸长量。,38,小结,一、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二、,弹力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2,、拉力:,绳的拉力,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三、弹力大小:,1,、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k x,2,、其它弹力:由物体受,其它力,和,运动状态,求解,39,弹力有无的判断,对于微小形变,用假设推理法,A,B,光滑水平面并排放着静止的木块,A,、,B,假设,A,、,B,间有弹力,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G,N,地,N,AB,B,不可能静止,所以,A,、,B,间没有弹力,40,弹力有无的判断,判断球与斜面间有无弹力,假设球与斜面间有弹力,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G,T,N,斜面球,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41,弹力有无的判断,光滑球静止在水平地面,假设球与木块间有弹力,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G,N,N,木块球,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42,例: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弹力。,43,如图所示,,A,、,B,是质量均为,m,的两条磁铁,,C,为木块,水平放置。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A,、,F,1,mg,,,F,2,=2mg,B,、,F,1,mg,,,F,2,=2mg,C,、,F,1,mg,,,F,2,=2mg,D,、,F,1,mg,,,F,2,2mg,N,S,N,S,A,B,C,B,44,两根长均为,20cm,的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200N/m,,,k2,100N/m,,弹簧,k2,固定在,A,上,弹簧,k1,固定在,A,、,B,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竖直,如图所示。已知,A,、,B,所受的重力都是,4N,,今在,k2,的端点,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地向上拉,当,P,点向上升距离为多少 时,,B,和地面恰好接触而没有作用力。弹簧自重不计,。,45,如图,3,2,5,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1,)弹簧的原长;,(,2,)弹簧的劲度系数;,(,3,)弹簧长为,0.2m,时弹力的大小,(,1,),10cm,(,2,),200N/m,(,3,),20N,4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