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9的乘法口诀》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35394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9的乘法口诀》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9的乘法口诀》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的乘法口诀 (第80~85页) 编写意图 例4教学9的乘法口诀。其编排思路与8的乘法口诀一致,便于师生教学。 (1)以中国传统活动龙舟赛为背景引入,一方面使学生体会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产生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连加提供了直观支撑;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在社会活动中需要有一种朝气勃发、齐心协力的团体合作精神。 (2)记忆乘法口诀的难点是能否正确确定每一个积。为此,9的乘法口诀继续延用数轴这一直观模型,以袋鼠均匀跳格(每格为9)的方式让学生逐一算出的连加9的结果,使学生清楚9的乘法口诀中每一个积的来源,理解相邻两个乘法口诀中的积之间是一种相差9的关系,同时为学生正确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9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动态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思考:有几条龙舟在比赛?每条龙舟上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龙舟赛?同时,在数轴下面的空格里填数,为后续环节作好准备。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写出9的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进而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再引导学生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规律。 (2)借助数轴,初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有条件的可动态展示袋鼠跳格图。从标出O点开始,袋鼠每跳一格,就在落脚处点上一个点,并标上相应的数字或方框。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袋鼠均匀跳格的全过程,看出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突出每一个数都是9连加的和。 编写意图 (1)第1题继续以蝴蝶、蜜蜂采花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应用9的乘法口诀按顺序进行计算。也可任选一组数(如9×6)让学生说出得数。 (2)第2题打乱顺序,让学生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要求比第1题有所提高,可逐步培养学生迅速、正确进行乘法口算的能力。 (3)第3题以对号停车形式让学生综合进行加法、乘法的运算,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义,又可训练灵活运算的能力。 (4)第4题是引导学生探索9的表内乘法的积的特征,进而发现、总结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利用百数表培养探究及运用规律的能力。 第4题可在圈好后,让学生整体感知所圈的9个数在整个表中的位置和走向,研究这些数的特征。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发现的规律,如:9×1的积比10少l,9×2的积比20少2……9×9的积比90少9;每个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都是9;9×2的积的十位数是1,个位数是899×3的积的十位数是2,个位数是7;9×5与9×6、9×4与9×7、9×3与9×8、2×9与9×9这四对算式的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是颠倒的……再运用这些规律记忆9的乘法口诀。如当分不清6×9的积是54还是45时,可以推算:6个9的积比60少6,所以6×9的积应是54。 (2)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第1~5题主要是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虽然比较枯燥,但又必须掌握。因此,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编写意图 (1)第6题利用题组沟通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同时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思考的能力。 (2)第7题包含两个题,都是看图列乘法算式,并利用乘法口诀口算的内容。第(1)题是一图两式,第(2)题是一图一式。 (3)第8题是直接应用乘法的意义和9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稍复杂些。 (4)第9题要求从“一七得七”背到“九九八十一”,也可以任意规定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全面巩固已学过的乘法口诀。 (5)第10题呈现了公园划船的情境,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解决问题所需信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让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通过对比发现规律,沟通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第6题可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个算式,说明异同;再独立计算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5个9加上1个9是6个9;7个9减去1个9也是6个9;最后明确可以借此记忆9的乘法口诀。 (2)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练习第7、8、10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可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题意。如第8题:“两棵树相距5米,排成一行,10棵树总长多少米?”二是注重分析,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选择算法。如第8题是求9个间距长多少米,就是求9个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三是做完后要注意检查,培养检验的良好习惯。 (3)注意培养“四能”。 第10题中呈现的信息比较丰富,教师要结合第(1)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结合第(2)题,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编写意图 (1)第11题是较为开放的找规律填数的练习,可以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第12题是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9的乘法口诀,同时复习前面内容并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3)第13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前面探索出的规律推算已学乘法口诀不能解决的乘法计算题9×10。如果学生通过学具摆的方式得出答案也是可以的。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游戏”介绍用手指直观、方便地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伸出双手,手心向里,从左往右依次用9个手指来表示 “一九到九九”9句口诀。所屈手指左边的手指数表示得数的十位数,右边的手指数表示得数的个位数,如从左往右屈第三个手指表示三九二十七。 教学建议 (1)在探究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第11题可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由于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有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如:有的根据“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9”这样一个规律来填数;有的根据10-0=10、20-1=19、30-2=28……这样一个规律来填数;有的根据“从第二个数开始,十位上的数字逐渐增加1,个位上的数字逐渐减少1”这样一个规律来填数……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明确结构,弄清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第12、13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第12题重在巩固连续两问的内容,培养学生连贯地思考的能力;第13题重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两数的含义进行推算。如果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直接说出是9 0元,也是可以的,应加以鼓励。 编写意图 (1)例5编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座位数够不够坐的问题。教材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重在突出“阅读理解”与 “分析解决”环节。 (2)阅读理解,重在引导学生读懂图中呈现的信息并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读出图意的角度决定了后面环节中选择运算和列式的角度,理解不同具体的解决方式也就不同。对“坐得下吗”的理解涉及到信息的转换,即将“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一共32人”转换为“一共需要32个座位”,为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3)分析与解决,呈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与解决步骤:先算出客车的座位数再比较。教材基于学生读懂图意的不同角度,呈现了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做一做”以学生熟悉的蛋托上的鸡蛋为素材,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运算,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重在展示思维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本例题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而使学生明白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时也会有不同的策略。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如果学生有其他策略,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2)通过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解答正确吗?”中可以组织学生思考3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用到了哪些方法?”“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逐步让学生学会回顾与反思的方法。 编写意图 (1)练习二十一共安排7道练习题,对解决问题的内容进行重点练习。 (2)第1题,让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的口算练习,应对学生提出一定的速度要求。 (3)第2题,需要直接应用乘法的含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4)第3、6题是针对例5的巩固练习。第3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看懂图,并充分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加以解决。第6题则需要学生通过实物图,加以想象,找出图中隐藏着的必要条件——每节车厢需要用6个车轮,进而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5)第4题是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一个变式。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所发现,如积的排列规律等。 (6)第5题是带着练的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能按正确的顺序计算即可。 (7)第7题是星号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为后面除法中的试商作准备。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页习题在对学生读图、读表等理解题意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充分的引导。如练习第6题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信息,是怎么知道的;练习第7题时,让学生说说“最大”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思考等。以此促进学生从多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除了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熟记乘法口诀的练习,如第4题、第7题等,即应在练习的形式、趣味性上下功夫,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