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玉门三中 七年级 (下)教学案 使用者 初一语文组 编号 时间
课题__《一条大河》_____ _________
主备教师
蒙强
参与教师
初一语文组全体教师
审核人
李富民
课 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并掌握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使学生理解文中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及作用。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
掌握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文中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及作用。
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朗读法。
准备
补充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导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4分钟 ):
《一条大河》歌曲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1分钟 ):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三、挑战新知识
(一)【知识链接】(3分钟 )
1.刘元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编、社长。主要作品:小说集《人情》、散文集《西部生命》、《上帝广场》、《表述空间》、《没有初恋》;纪实文学集《黄河悲歌》;纪实长篇《中国钢琴梦》、《钢琴时代》等。
2.朗朗,198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 3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获得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获得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3岁获得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5岁到科蒂斯音乐学院深造,3个月后签约美国著名文体经纪公司IMG;1999年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上,因紧急替代生病的钢琴演奏家安德鲁·瓦兹而一举成名;目前郎朗和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都有合作,每年全球巡演约150场,是近年世界上最受瞩目的钢琴演奏家。
3.通感:通感修辞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
通感技巧的运用,可以突破语言表达的极限,丰富表达的意义和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二)【基础知识】( )
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铆﹙mǎo﹚牢 角逐﹙jué zhú﹚ 简陋 ﹙lóu ﹚ 卑微﹙béi wēi﹚ 偌﹙ ruó ﹚大 惬﹙qiè﹚意 戛﹙jiá﹚然 蓦地 ﹙mó dì﹚ 沉醉 ﹙chén zuì﹚ 缭绕﹙liáo rào﹚ 雄赳赳﹙jiū﹚气昂昂 矜﹙jīn﹚持 清泠泠 ﹙líng﹚ 荡漾﹙dàng yàng﹚ 缠绵 ﹙chán mián﹚ 摇曳 ﹙yè﹚ 颠簸﹙diān bǒ﹚ 潸﹙shān﹚然 浸淫﹙jìn yín﹚
饱蘸﹙zhàn﹚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找出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坚不可摧 威武雄壮 颤颤巍巍 如泣如诉 荡气回肠 催人泪下
(三)【重难点学习】( )
1、初读课文,独立思考:作者围绕“一条大河”叙写了哪两件事?各有什么感受?
本文通过写作者童年听到“一条大河”和少年听朗朗在钢琴独奏会上弹奏的“一条大河”两件事的描述,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简单谈谈作者如何使虚无缥缈,难以捕捉的音乐在文字上也有了生动的感觉?(可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谈一谈)(提示:文中关于朗朗演奏“一条大河”给人美妙感受的优美语句)
参考答案:①采用通感的手法,将音乐旋律转化为某些动作、画面等具体可感并与旋律相协调的视觉形象。②以贴切、精确、生动的比喻传达对音乐的感受。 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思想使读者体会到这首歌强大的感染力。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使音乐富有感染力。
(1)郎朗的手像气功状态中的起式,缓缓地飘落在键盘上。像灵巧的船桨划开了宁静许久的河面,那清凌凌的波纹舒缓地荡漾开来。我感觉那悠荡的波纹正款款地朝着我的心灵漫过来,层层浓烈着我的记忆,我的情感,熟悉的主旋律从一种由弱渐强的缠绵演奏中,排箫般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的内心随着清脆的琴键而合唱起来。
参考答案: 音乐是最难以描摹的。但在这里,作者却把它描摹得十分令人难忘。他用了什么“魔术”来实现这一点呢?主要是运用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的写法,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把朗朗弹琴的手比做“灵巧的船桨”,把朗朗弹琴的动作比做“划开了宁静许久的河面”,把美妙的音乐声比做“那清凌凌的波纹舒缓地荡漾开来”。
这里,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不仅把音乐声比做波纹,而且特别突出了它的动感,而且还用“款款”写出其轻盈之态,带有拟人化的效果;“漫”字形象地表现出弥漫的意味,使人沉浸的意味,音乐使人的心灵充满了美感。
“浓烈”一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因而被活用的动词就带上了形容词的韵味。
总之,写音乐,是用主观性很强的感受来写,它打通了视听的感觉,使无形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了。
(2)等他弹到快结束时,竟又重新开始了“一条大河”的旋律,那是更柔更缠绵更宽阔的声音,让你感到这条大河画轴般在你的眼前铺展开来,伴着迷蒙的雾气,有一条小船颤颤悠悠地摇曳而去,小船上乘坐的人已经看不清了——当年肖邦就是乘坐这样一艘小船离开他的祖国去漂向巴黎的,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任何国度的艺术家都得有自己的根呀!霍洛维兹在八十高龄时颤颤巍巍地回到离别多年的祖国演奏,他登台时的颤巍巍的步履在我看来不是因为他的老迈,而是因为他那颗无法平静的颠簸的心。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不能不爱自己的家。我在郎朗深情的如泣如诉的演奏中,泪水潸然而下。
参考答案: 与前面一样,这里又采用了通感的写法。与前面不同的是,作者有意识地用层层叠加的可视性意象来表现音乐,感觉显得特别丰富。而且,这里的通感,又增加了更进一层的联想,并点出题旨: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不能不爱自己的家。在这样的联想之下,作者又再回一笔,用自己的“泪水潸然而下”进一不强化了音乐的魅力。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拓展提升】( )
《我的祖国》这首旋律优美、韵味浓厚的歌曲,曾经在一代人的心中掀起波澜,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作为祖国新的一代,再来听这首老歌,谈谈你对这首歌有什么独特的情感?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五)【当堂检测】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比喻 拟人)
2.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反复 )
3.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 通感 )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审 查
意 见
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