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热点问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对受海啸破坏较重的披披岛周围的珊瑚礁进行实地考察,潜水人员发现,除了珊瑚礁中残留有大量铁皮、木板甚至棉被等垃圾外,还有10%至20%的珊瑚礁已经死亡。另外还有一些珊瑚礁群被海浪掀翻,如不即使为它们复原,一个月内它们就会死亡。因此该部正在制订为大海恢复生命计划,人们发现这次海啸灾难中,沿海长有红树林等生物的地区受灾情况较轻,因为这次树林形成了一道使洪水得到缓冲的“堤坝”,可见海边的湿地生态系统对防浪减灾有一定的作用。
1、湿地是指( )
A、沼泽地 B、河流和湖泊
C、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
D、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水域
2、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圈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B、 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水源
C、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稳定性差。
D、 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在海啸发生的过程中,人们惊慌,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可以通过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
3、海啸时,海浪高达数十米,人们为了适应海浪的突然袭击,调节身体的主要方式是(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二氧化碳调节
4、海啸发生时,人们惊慌、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分泌增加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催乳素
5、海啸中,海洋生物受到影响,深海生活的海豚也有被海浪冲击搁浅在陆地,人们设法将体型庞大的海豚送回深海。海洋中水深2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成分看主要有( )
A、生产者、分解者 B、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
6、受灾后,各国纷纷出动军方力量打捞尸体。在水中被分解者分解而腐烂的尸体开始直接威胁到幸存者的水供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B、是食物链中最高一个营养级
C、营腐生生活 D、异养需氧类型
7、印度洋海啸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啸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比如说损害了一些国家的珊瑚礁和起保护作用饿森林。”为此多个受灾国家决定灾后在沿海地区广种木麻黄和椰子树等树木。下列有关森林的作用错误的是( )
A、防风消浪,形成缓冲的“堤坝” B、保持水土
C、大气氧气的主要来源坝 D、涵养水源
1、D 2、C 3、C 4、C 5、B 6、C 7、C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其它未明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非典型肺炎主要由受感染者的飞沫近距离传播,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也会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致病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小时,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鼻等身体部位,这些粘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为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入侵人体的通道
苏丹红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在我国及多数国家都不属于食用色素。它一般用于溶解剂、机油、汽车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不能添加在食品中。此外,“苏丹红一号”还有苏丹红二号、三号和四号等三个化学衍生物。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苏丹红一号”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作为第三类致癌物质,包括其化学衍生物苏丹红二号、三号和四号,它们对人体的影响还在进行测试,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它们能够使老鼠和兔子得癌症。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苏丹红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 据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②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 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④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 研究人员发现,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乙肝病毒(HBV,一种DNA病毒)外,还有大量的“空心乙肝病毒”(病毒外壳)。对这种“空心乙肝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它可能是HBV侵染细胞过程中留在细胞外的外壳或增殖过程中未组装的外壳
B、它是由人体肝细胞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C、它是HBV的次级代谢产物
D、它既具有抗原特异性,也具有感染性
3 肾上腺释放醛固酮时,对这一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C
A 血钾升高是指血浆中钾高于细胞中的钾
B 血钠降低是指细胞内的钠低于血浆中的钠
C 血钠降低和血钾升高只要有一项发生就可
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B
4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 特异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
5 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 h,种植后长成植株。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结果如下表:B
溶液 雄花 雌花 比值(雄花:雌花)
水(对照) 21.1 3.8 5.6
赤霉素(100 mg/L) 4.7 4.7 1.0
CP(100 mg/L)
(一种生长调节剂) 6.2 6.8 0.9
乙烯利(1000 mg/L) 19.6 3.7 5.3
整形素(10 mg/L) 33.1 1.2 27.6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
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D.赤霉素(100 mg/L)、CP(100 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 mg/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
6用KH2PO4、KNO3、MgSO4、NH4NO3溶液为培养植物的大量元素配方溶液,这一配方是不能满足植物对大量元素的需求的,正确的修改是 (A )
A、用MnCl2代替KH2PO4 B、用NaNO3代替KNO3
C、用ZnSO4代替MgSO4 D、用Ca(NO3)2代替NH4NO3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都敏感,其中牛最易感,人也可患病。
口蹄疫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动物质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都可以是感染门户。动物产品如肉、奶、毛皮可带毒;病畜和带毒牛、猪的分泌物、排泄物、血、内脏,甚至呼出的气体都带毒,故运输车船、工具、水源、牧场、饲料、人员和非敏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
不同年龄的动物易感程度有差别,以年幼动物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一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易流地。另外,易感畜群的口蹄疫有周期暴发流地的趋积向。
症状和病变:
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丫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很快,水光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光的同时,趾间和蹄冠皮肤红、肿,进而色苍白,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后留下约色糜烂面,以后结闸。如有细菌感染,则发生化脓,蹄不能着地,甚至蹄壳脱落。
乳头也常发生水泡,进而出烂斑。有继发感染时,引起乳房炎,泌乳停止。
犊牛因吮乳,体表症状不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病死率很高。心肌质地松软,心肌变性、坏死,呈现淡黄色斑纹,或见不规则斑点,心内外膜出血,俗称“虎斑心”。
诊 断:
根据流地情况、症状和病变可诊断。确诊应报告和请有关单位化验、处理。
防 治 :
严禁自有病的国家和地区购入种畜及畜产品、饲料等。严格执行牲畜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引进种畜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
疫点及其周围受威胁区的动物,应用A、O单苗或联苗紧急免疫注射。
牛、羊口蹄疫病程只1—2周,随后自愈,矿应加强护理,喂麦麸、稀粥等食物,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