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空城计》
授课人
王 端
学校
盖州市太阳升学校
版 本
语文出版社
年 级
七年一班
单 元
第二单元
课 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运用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梳理故事情节。
2、 以文本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重视生师、生生及生文间的“对话”,并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领略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理解分析问题,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课前已预习课文,课余时间又阅读了《三国演义》相关章节,初步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第95回的故事梗概。
2、上节课学习了一些有关小说的常识,对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3、七年级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乐于表达。
4、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提问、相互评价的互动气氛较浓。
5、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分析表达能力尚不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是什么样的?探究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的?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电子白板 微课视频 视频 音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 计 意 图
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
讲授新课
教师用《空盒计》导入:
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猜测,并作出理性分析
导语:近期我们同学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积极踊跃,所以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但礼物只有一份,谁能猜对,这份礼物将最终归属于谁。
不好意思,大家都猜错了,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猜错了呢?
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要“忽悠”大家吗?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其实,老师今天是诸葛门前弄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教正宗的《空城计》。
我想此时此刻,我们同
学早已迫不及待,想穿
越回英雄辈出的三国时
代。“空城计”这个故
事究竟是诸葛亮有意使
然还是被迫为之呢?
视频播放《故事背景》
老师前一天通过班级微
信群发布预习检测题,
学生通过跟帖方式作答
课堂选取学生答卷讲评
1、阅读文本,梳理故事情节:
高潮 发展 高潮 结局
(教师指点方法:先抓
高潮)
教师总结归纳,板书。
书越读越厚,我们从一
篇故事中归纳出主要情
节,书越读越厚,我们
试着根据这四句话,复
述故事内容,可以有自己
的发挥。
指名发言并引导学生互
评作出点评。
猜测并阐述理由
分析猜错原因
明确知识并巩固
分析、作答。
。
练习复述,举手发言
音频《十面埋伏》自制教具
微课视频
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了解背景,激趣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并简单复述
随堂练习
拓展练习
课后作业
结束语
2、慧眼善辨:分析胜败原因
布置问题,引导作答并总结:(从“空城计”字面
入手。
板书
无兵可守,失城则败,
诸葛亮只能兵行险招
兵不厌诈,虚虚实实,
诸葛亮是在险中求胜。
司马懿用一成不变的眼
光看待诸葛亮,而诸葛亮恰恰猜中并利用了司马懿的心理,那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我是主角:
司马懿并非等闲之辈,发挥想象,想象司马懿得知真相后的反应。
拓展练习:我在现场
读历史故事,我们总会生发出一些奇怪的想法,特别是我们同学十三四岁的年龄,更容易想到一个问题:假如我是当时的某某,我一定会如何如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
小结:假如我在现场,我们同学都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否可行。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永远没有假如。正是诸葛亮、司马懿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闪亮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星空。
布置作业:结合文本,从人物角度入手,试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教师寄语: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西城之役,胜负已定。可是拥有诸葛亮的蜀汉,最终也没能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壮志未酬
根据文本,结合自身理
解,作出合理分析
选取小说中八个角色,
按平时的八个学习小组,每组出一名代表抽签决定角色,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回答。
课后完成
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
微课视频
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
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分析并阐述看法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豪
感,树立正确
历史观
检查课堂所学
知识掌握情况,
并能适度发挥
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实际阐述看法的能力
训练学生对描
写的分析能力,
并为下课时学
习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探究
历史、辩证分析
问题的兴趣。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拥有司马懿的曹魏也
没能挡住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由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建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英雄可以点亮时代,却无法改写历史。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最先进的生产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
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空 城 计
罗贯中
险——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教者力图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学习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位于“了解故事是什么样的?探究故事为什么是这样的?”鼓励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主,并以文本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有序相承。教者注重引导分析,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激发学生的历史观,培养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教者预期的学习目标能够基本实现,并能在细节上有所提升,能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并主动发言,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能在评价中发现自身不足。
不足之处: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待提升。
预期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教者能更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更广泛地阅读、更理性地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