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32355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抽学生回答。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抽学生回答。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抽学生回答。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四、阅读理解3、4自然段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五、分析阅读5-8自然段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六、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七、完成课堂练习   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   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八、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