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上课时间: 星期 总第 课时 主编人:杨彩霞 审核人:于军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个性补充
《图形的相似回顾与思考》导学案(教师版)
【教师寄语】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
【学习目标】
1.归纳、总结本章知识,使知识成体系。
2.对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3.培养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
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学
知识梳理
1.思考并完成课本119页问题
2.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二、课中研学
知识点一:线段的比
例1.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其中b=3cm,c=2cm,d=6cm,求线
段a的长。
个性补充
例2.已知x:y:z=2:3:4,则等于多少?
例3.已知点P在线段AB上,且若PB=1,则求AB的长。
例4.已知AB=10cm,点P和点Q是线段AB的两个黄金分割点,求PQ的长。
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5.已知△ABC∽△DEF,∠A=30°, ∠B=70°则∠F= .
例6.已知△ABC∽△DEF,AB=2,BC=3,CA=4,DE=4,则EF= △ABC与△DEF
的周长周长比等于 ,S△ABC:S△DEF= .
例7.如图④等腰三角形AB=AC=6cm, ∠A=36°BD平分∠ABC,则图中相似的
三角形有 ,BC2= .
例8.如图⑤Rt△ABC,CD⊥AB于D,AC=3,BC=4,则AD=
BD= CD= ,
A
C
D
E
B
例9.如图⑥D.E分别是AC.AB上的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DE与△ABC相似
你添加的条件是: 。
A
D
C
A
B
D
C
B
图④ 图⑤ 图⑥
例10.如图①且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
是( )
A. B. ;
C. D.
个性补充
例11.下列各组图形中,可能不相似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有一个角为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12.不能判定△ABC与△DEF相似的条件是:( )
A. ∠A=∠D=40°∠B=60°, ∠F=80° B. ∠B=∠E,AB:BC=DE:EF
C. ∠A=∠D, AB:DE=BC:EF D. AB:DE=BC:EF=CA:FD
例13.如图,在△ABC中,D,E分别在AB、AC上,且,如果
A
B
C
D
E
AE=3.6cm,EC=2.4cm,AB=9cm,求AD和BD的长。
例1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在直线BC上,
D
B
A
C
E
且∠DAE=120°求证:①△ABD∽△EDA ②BC2=BD·EC
(二)应用巩固
15.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为4∶9,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形对应边
的比是多少?
C
D D D
F
A D D
B D D
E D D
16.如图,将矩形ABCD沿两条较长边的中点的连线对折,得到的矩形ADFE
与矩形ABCD相似,确定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
个性补充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119页3,5题
三、课后评学
(一)基础检测
1.教材120页复习题7,9题
(二)能力提升
1.教材120页复习题13题
2.练习册27页11题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