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侍坐《《论语》十二章》补充阅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32272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侍坐《《论语》十二章》补充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本文档共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读文本,感受孔子的教学艺术;   2、通过分析四子之志,领会“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上节课扫请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重回孔子的课堂,去领略先贤圣哲卓越的思想。  二、分析文章结构,《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多为片段的对话,《侍坐》是罕有的长篇,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谈话。本次谈话以“言志”为话题,分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和孔子评志三部分。  三、课文研读:  (一)孔子问志  1、原文哪句话体现孔子是在问“志”?( “则何以哉” ) 2、其他内容与问“志”有何关系?(“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拉近距离,打消顾虑;“如或知尔”创设情景,畅所欲言。这些内容均为启发言“志”。)  (二)弟子述志与孔子评志  1、子路:a、子路怎样述志,所述志向内容是什么?b、子路的志向,体现他的自信还是自大?依据是什么?(《论语》其他篇章佐证;原文评志谈“哂”的原因)c、子路性格与其志向的关系。  2、冉有述志:a、冉有在什么条件下述志?(子路述志,夫子哂之;夫子点名)b、所述志向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c、孔子如何评其志?(“唯求则非邦也与?”)  3、公西华:a、公西华是在什么条件下述志?(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这句之后。而公西华善长礼宾司仪外交,恰是冉有 “俟君子”而为之事)b、所述志向内容是什么?c、孔子评其志与与评冉有之志有何不同?(评志之余评其能,“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曾晳:a、曾晳出场有何特殊之处?一字概括。(异)b、曾晳的“异”体现在哪几方面?(行为“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语言“异”:“异乎三子者之撰”;志向“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如此与众不同的回答,孔子作何反应?(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d、为什么“与点”?(结合孔子对三子之志的评价,三子之志的共同点都是从个人出发,是一种个人理想;而点之志是从整个社会出发,是一种社会理想。点之志,境界更高,符合孔子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曾自述其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其境界与点同。)  四、总结:这篇文章虽然只有300多字,却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先贤谈志图,这里有循循善诱的老师,有志向各异的学生,言语中体现的是深刻的儒家思想。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反思自己的志向,准确给自己定位,为下一步的进取,明确目标。    反思:在“吾与点也”的理解上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直接从孔子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找寻“与点”的理由,并点拨学生关注“非邦”“非诸侯”的“邦”与“诸侯”的意思,找到他们的共性。学生很快领悟“邦”与“诸侯”都是国,三人所述之志均是治国为政,都是展现个人才智,仅是个人之志。有了个人之志,不难推出曾皙的社会之志。一个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仅从文本解读,就得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