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插上信息技术翅膀-让音乐课“活”起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32206 上传时间:2025-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上信息技术翅膀-让音乐课“活”起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插上信息技术翅膀-让音乐课“活”起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插上信息技术翅膀,让音乐课“活”起来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蔡梅华 (上海市奉贤区齐贤学校, 邮编 201403 )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教师在音乐课中使用声情同步、声形并茂的多媒体素材,而传统音乐教学中的钢琴、录音机、黑板、挂图等媒体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需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的愿望随着我校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完善而逐步得到实现。如何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笔者在实践尝试中认为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至少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协助建立形象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方便引入音乐作品中的元素、呈现作品意境,提高学生欣赏水平,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师生、生生交流方式,增进情感交流。本文首先基于教学实践阐述了目前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困境,随后就信息技术如何有助于解决这些困境进行了分点论述。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教学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笔者曾聆听过一节市级的获奖课,该课的拓展部分要求学生表演歌颂祖国的歌曲,并进行交流。活动之前教师创设了一段教学情境:将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剪辑,并配以音乐,伴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幕幕熟悉而又感人的画面出现在眼帘,时而催人泪下、时而激情满怀,在场所有人的心都被揪住了。随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话要对祖国妈妈说,有什么歌要献给祖国妈妈吗?”话音刚落,学生们按捺不住早已激动的情绪,争先恐后地用各种表演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亲身体验了多媒体教学情境给音乐课堂带来的活力和艺术魅力。如:在《一段美丽的传说》一课讲授中, 在课的导入部分笔者创设了这样一段情境:播放Flash歌曲《两只蝴蝶》,让学生随音乐走进教室。学生一下被多彩的画面、熟悉的歌词旋律、生动的情节所吸引,很快进入了教学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意犹未尽时笔者提问:“这首歌曲是否让你们想起了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学生们异口同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而自然地引入授课主题,随后结合多媒体故事情境动画引入本课教学重点——“爱情主题”的欣赏。伴随生动故事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各个主题通过PPT跟随剧情生动有序地呈现给学生, 再次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也为作品曲式结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做好了铺垫。整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层层引入,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成功的教学实践证实,在教学各个环节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情境,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持续地保持学习兴趣,甚至有可能激发学生课后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信息技术有助于引入音乐作品中的元素、呈现作品意境,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很多人对音乐的评价只停留在好听与不好听的水平上,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因此不能从作品的内容、形式、哲理上体验作品所赋予的情感内容、思想意境乃至理性的思考。如果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只注重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以及音乐背后的元素,那么,我们的学生也永远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 图1《蜗牛》词曲分析 作品音乐要素分析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教学中,音乐理论教学一直是学生眼中最枯燥的一个环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丰富了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并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歌唱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都需结合谱例进行音乐要素的分析和主题旋律的视唱。以往教学过程中,谱例如何呈现一直困扰着教师的教学。把歌(曲)谱抄在黑板上,分析时较易,但反复擦费时;学生自己看书(书上没有的教师还要复印,确保人手一份)听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一些识谱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难题。如在教授《蜗牛》时,为提高学生的歌曲鉴赏能力,感悟歌曲内涵,笔者结合歌曲的主题旋律进行词曲的分析。具体做法:将计算机处理好的一段歌曲谱例呈现在大屏幕上(图1),讲到哪里,按下遥控,标记就出现在哪里。这样教师讲得方便,学生听得明白,即使识谱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上课的节奏。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学生能感受词曲的完美结合,能提高对流行歌曲的认识以及对歌曲的鉴赏能力,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时也能够较好地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能说出欣赏后的感想,知道一首好歌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呈现作品意境、引入音乐人文知识,深化音乐欣赏内涵 音乐教材中不同时代的中外歌(乐)曲,由于时代、文化氛围的不同,要使学生饶有兴趣并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并非容易。在以往的音乐欣赏过程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单一学生兴趣不浓或者难以理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上的展示功能,可更为强烈、更有震撼力地呈现多姿多彩的作品意境,能唤起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从歌声中感悟人生》这一单元,教材内容是八、九十年代优秀流行歌曲合辑,相对其他单元而言学生比较喜欢,但如今的流行歌曲层出不穷,在风格上也与那个年代有所不同,而且受网络的影响淘汰得也快,学生对一首歌曲的喜好也往往不会保持很长的时间,这些“过时”的通俗歌曲能否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曾经在本单元的歌曲欣赏教学过程中,当我用录音机播放这些歌曲时,竟然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太老土了,放些流行的吧,”让我很是尴尬。想想只是相隔了二十多年的歌曲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中外的古典、民族、高雅音乐,让我很是困惑。如今,运用信息技术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感觉得心应手。歌曲欣赏除音频之外还有Flash动画、现场音乐会视频、流行音乐伴奏下教师的现场演唱、图片背景、歌词字幕等等,当歌曲以这种多媒体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没了浮躁的讲话声,听到的只是学生们情不自禁的歌声,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其中一首郑智化的《水手》,教学中我没有运用教材所提供的音像资料,而是从网上下载了现场版的《水手》进行欣赏,虽然在音质上没有录制的好,但是,歌手郑智化拄拐上台演出的情景,场面宏大,群情激昂,让学生感受这样的场面并跟唱,学生容易受现场气氛的感染,入景生情,歌曲《水手》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更容易表现出来。结合问题:歌曲的哪几句最感动你?歌曲表现了水手怎样的精神?引导学生去重点感受歌曲的主题旋律。在现场气氛的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唱起来,加强了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和理解,增强了对歌曲的感悟。另外两首歌曲《蜗牛》和《好大一棵树》我分别运用了Flash动画和MP3伴奏下教师的现场演唱,三首歌曲通过三种不同的媒体使学生对这些老歌重新有了一种新鲜感,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整节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音乐中含蓄的感情外露,化为外景,使学生在视听结合中,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感情、入景生情,把音乐欣赏从官能欣赏发展为情感欣赏。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情境之中慢慢品味,不仅熟悉了歌曲旋律、也领悟了歌曲《蜗牛》《水手》《好大一棵树》中蕴涵的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从歌声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在这些优秀作品的感染下,更懂得了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中要有所选择的欣赏和演唱,让好歌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和谐,感觉音乐课堂真的“活”起来了。 其次,音乐作品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音乐本身的一些要素之外,还须对音乐作品相关的政治、历史、文学、音乐家生平、创作背景等人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以往教学过程中,不仅资料查找费劲,而且一贯的语言介绍方式非常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如今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生动形象地将这些音乐背后的元素传递给学生,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例如:在欣赏《长征组歌》时,起码要让学生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性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否则无法真正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欣赏之前,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介绍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视频,学生很受感动,之后再结合PPT对《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和形式作简单介绍,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思路清晰、了解深刻。又如:在欣赏歌曲《水手》之前,为了帮助学生领悟歌曲的内涵,笔者将网上收集到的资料作成PPT来介绍歌手郑智化的感人故事以及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学生从故事、作品风格简介中了解了歌手郑智化,感受到其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为歌曲的欣赏理解作好了充分准备。一曲听完学生领悟到原来这首郑智化作词、作曲的《水手》正是他内心的独白,再次感受了郑智化的自强不息,从而感悟了歌曲的内涵,从中受到了教育和启发。 此外,音乐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有着较强的思想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唤起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从而能更有效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在学唱《七子之歌》的同时,给学生放一段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剧片段及澳门回归的视频,使学生在了解作品背后故事的同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能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把这种感情融合在自己的歌唱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达到音乐审美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师生互动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一般通过课本、课堂等有限的途径进行学习,而且中学音乐课每星期只有一节,教师与学生交流非常有限。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学生的学习也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生也可以自己创作音乐作品,并通过PPT等技术工具进行分享与交流,在促进学生学习个性、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相互交流合作意识,拓宽了思维。实践中,笔者尝试建立主题单元学习网站开展教学:如在《走进通俗歌曲、感悟人生真谛》一课中,运用主题单元学习网站上的互动交流,开展一次以“说说自己喜欢的歌星和最喜欢的一首流行歌曲及其理由”讨论活动。活动之后发现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论坛, 且大多数学生喜欢一首歌曲的理由就是好听,通过此项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认识还较为肤浅,就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更多渗透了这块内容。此外,笔者运用主题单元学习资源网引导学生回家与父母交流爸爸妈妈们的“青春之歌”,欣赏教师推荐的好歌,鼓励学生课外收集自己喜爱的歌,引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中选择好歌。主题单元学习网站的建立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也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另外,信息技术引入也促进音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综合方式评价都能得以实现。而且,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档案袋更便于教师跟踪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传统音乐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信息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因此,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驶下成为一双灵活的翅膀,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