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婆刘维秀先进事迹材料五篇.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9216343 上传时间:2025-03-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婆刘维秀先进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婆刘维秀先进事迹材料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婆刘维秀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第一篇:公婆刘维秀先进事迹材料刘维秀先进事迹材料 刘维秀,今年84岁,XX市XX县区马庄镇小雅村村民,她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她勤劳善良、心灵手巧、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和谐,家庭相处和睦。 刘维秀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问起她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些什么窍门时,她说:“人和人之间哪会有什么矛盾呢。更何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我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其实,她算是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老人,儿女们的穿戴、新发型等等,她都能接受。和几个儿媳相处几十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他耐心批评。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前几年儿子家庭都不是很富裕,她总是帮了这家帮那家,那家需要她她就去帮忙。 如今,老人家的儿子、孙子都在外地找工,家里主要是她和儿媳一起生活,她身体健康,整天接送曾孙们上下学,从未和儿媳红过脸。她省吃俭用,平时总是把自己的零花钱拿来给曾孙们买好吃的,却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一点点营养品,她常说“人老了,吃啥都一样,孩子们正在长身体,要多补充营养。” 平时,她不但教育子孙要勤俭节约,还给曾孙讲学习的重要性,讲如何的孝敬父母。讲自己当年因家境贫困没有上学到现在还后悔的事情,孩子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人们常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找一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难上加难,刘维秀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儿媳、孙子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她觉得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前些年,儿子儿媳们每天早出晚归忙着挣钱,三个孙子都在上学,一日三餐她从不少一顿,洗衣做饭任劳任愿,从不叫苦叫累。现在年龄大了,但一刻也不闲着,总是帮着收拾屋子、接送曾孙,她说:“忙一忙其实也是一种锻炼,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为娃分担的就多分担一些。” 刘维秀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邻里的老人们说起刘维秀一个劲的竖大拇指:“那可是个好人。”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她爱好剪纸,镇上村里有什么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刘维秀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邻里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机会。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第二篇:刘秀荣先进事迹材料刘秀荣先进事迹材料 刘秀荣,女,1953年生(53岁),现任XX市神经精神病总院精神科男疗区护士长。参加工作二十八年来,一直工作在精神科护理第一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牢记宗旨,恪守诺言,爱岗敬业,赤诚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2001年以来,她两次被评为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授予市级模范护士、省优质服务诚信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待患如亲,赤诚奉献 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刘秀荣深有体会。“要想为精神病人服好务,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必须用心去护理病人,服务病人。医患之间不仅仅是护士和病人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亲人关系。”刘秀荣是这么认识的,也是这么实践的。 精神病人患病期间没有理智、意志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在被家人或单位送来时,他们大多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裤内积存粪便,全身散发酸臭味。可是无论病人多脏、多么不配合,入院后,她带领护士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来热水为病人洗1 澡,剪指甲,剃胡须,换上干净的休养服,像照顾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有一位老人在精神科住院近三十年、多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带领护士天天坚持给老人喂饭、接大小便,并定期给洗澡。病人家属看到后深受感动,感慨地说:“你们的工作太不容易了,你们做的连我们做儿女的都无法做到。”2005年,疗区收治了一位因无钱医治而在家锁了17年的患者。刘秀荣在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积极与他进行情感交流,给予他亲人般的关爱,每天领他到操场做操、做游戏,进行体能训练。这位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外界的环境,主动与人接触,并主动要求做些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这位患者提前康复出院,并被一家私企聘用。 二、不畏艰险,勇挑重担 在精神病医院工作的人都知道,男疗区的护理工作最不好干。护士们每天面对的是有各种各样表现行为的男性病人。这些病人在入院前有杀人的、放火的、自杀自伤的、伤人毁物的。他们集中在一起,其风险是可想而知。在这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可能就要被病人辱骂、袭击、骚扰,所以,女护士都不愿到男疗区工作。但刘秀荣却是主动请缨到男疗区来的,而且一干就是13年。她觉得,岗位有挑战,但总得有人干。自己是护士中年龄大的,而且还是个党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一次,一个患癫痫性人格障碍的病人要求往家里打电话,没能如愿, 就对刘秀荣怀恨在心。在刘秀荣查房时,他突然发作,追着刘秀荣又踢又打,结果身上、脸上都被踢得红一块紫一块的。由于常年与这些病人接触,刘秀荣不知被打了多少次、眼镜换了多少副。 三、钻研业务,注重服务 作为护士长,刘秀荣注重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方法。结合精神科病人特点,她从强化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入手,在精神科实施了“热情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这一特有的护理程序,对病人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的人性化“零距离”服务和“家庭式”管理,带领全科护士为病人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现在,除了本地患者外,在精神科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还有来自北京、哈尔滨以及一些来自国外的病人。 四、以身作则注重帮带 作为护士长,刘秀荣处处以身作则,注重自律。每到节假日,她都亲自在疗区值班带班;疗区无论大事小事、白天夜间,只要有事找她,她都会尽快赶到医院,从不拖延。提起刘秀荣,护士们说,“那是我们的好大姐,什么事儿,她都替我们考虑在前面,而自己却总是做出牺牲”;院里的领导和党员们提起刘秀荣,则流露出非常自豪的表情――她是我们院党员中的一 把标杆。 在市精神病总院,刘秀荣具有很强的感召力。针对精神病人因病致贫的现象,为了给长期住院的病人家属减轻负担,她每年都捐出大量衣物以及手纸等生活用品。结果这一行为感染了全院的同志。每到换季的时候,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捐款捐物献爱心。 刘秀荣也比较善于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他人。由于在精神科做护理工作需要面临工作和社会心理的双重压力,一些工作时间不长的护士在思想上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刘秀荣就跟她们促膝谈心,谈人生、谈理想,并跟她们讲自己是如何喜欢上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在她的带领下,许多当年有的产生调离精神科甚至精神病院想法的护士现在都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 第三篇:张书记先进事迹(刘同秀)张书记先进事迹(刘同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龙山村文书刘同秀,与前段时间因公殉职的张仁留书记共事27年,,他的一生虽没有建大功.立伟业,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尊严。在与他共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今天站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些他的事迹,共同缅怀老书记。 张书记,男,现年62岁,龙山村付湾组人。据张书记生前自己介绍,他3岁丧母,9岁丧父,是个孤儿,1969年参军,1972年退伍,退伍后,便在村工作,1987年开始担当村书记,直至临终。他在村工作40年。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村干部、优秀党员,他所属的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09年还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老书记在平时工作中生活中的事迹,希望大家更多的了解我们的老书记。 一、勤恳为民,毫无怨言 张书记自1972年在村任职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不计名分、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好每一件工作,其出色的处理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大公无私的公道作风,赢得了村两委及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工作期间,他不论天晴下雨,都会早早赶到村部,这是他几十年的惯例。就在病倒的那天清晨,他为了及早到村开会,匆忙吃了一碗半熟的面条,就离家而去,可在距离村部10米之遥处,突发脑溢血,经县医院、省二附院抢救无效,于年3月28日早晨7点10分去世。 平日里,不管白天黑夜还是逢年过节,遇到群众来找办事,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向来以集体的事业为重,舍小家为大家。今年正月初四晚上,白果村民组有一对夫妇吵架,造成惨案。张书记连续几天几夜都在处理此事。初六晚上,他突然感到手脚发麻,全身发抖,眼下坚持不住了,才通知朱冠银来维持现场,自己悄悄赶到镇卫生院,医生检查说血压太高,很危险,要求通知家属来,赶快住院治疗。老书记考虑到有那么多事要处理,给拒绝了,就开了一点药又马上赶到事故现场了。第二天一早他又赶到镇派出所协助调解,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半,滴水未进,镇里一位老朋友知道他高血压严重,便拉他去吃了一碗饭,然而,等他回来,不理解的村民上来就揪住他的衣领,说一些难听话,事后,又累又气的老书记在医院住了好几天,儿子愤怒地说“你为老百姓辛苦了一辈子,他们还这样对你,你图什么呢”。老书记听了,只好将解释的话语默默地闷在了心里,他用自己的真诚与辛勤,换来了龙山村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廉洁奉公,严于律己 张书记在村任职以来,严守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他从不在村报销个人支出或是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谋取私利。身为总支书记的他,平时有抽烟的习惯,但在村级支出中找不到他拿一包烟的记录,家住街道的他,周围都是饭店,同事和朋友很多,但在村招待费中找不到一张他公款私招的单据,他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感染着村里其他同志,党员和群众也都看在眼里,并由衷的敬佩着这位人民的好书记,他这种不以权谋取私,严格自律的作风,在党员干部中树立了清正为民的良好风尚。 三、顾全大局,以身作则 2005年4月,原沙河村和周岭村合并,张书记被推选为合并村书记,管辖区域的扩大,人口由原来的1200人增加到3300多人。他在近10年的书记生涯中,用事实行动表明了大公无私和以集体利益为先的大局意识,张书记深知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坚决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两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 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以及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他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对于村里的修路问题,按常规,先通村部。但是因为老书记家所在的付湾组是在原沙河村,为了打消大家的误解,他坚持先修周岭路,先后修了周岭路两公里,然后,才考虑通村部的沙河路。另外,2006年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原本,原沙河小学有十几间闲置房完全可以利用,能节省几万元,但沙河小学不在村中心地点。为了广大群众的看病方便,他最终,选在村中心地带,新建了房屋,作为医疗室。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 他的顾全大局还表现在他的目光长远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虽然只是一个村干部,但是他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他利用自己所能调动的资源,积极支持龙山村的教育。多年来,他为周岭小学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地奔走呼告。2006年,周岭小学增加了班级,教师办公室不得已变为教室。全校教师无处办公。当时,村部与周岭小学相邻。看到学校的这种困境,老书记主动提出将原村址让给小学作办公室,解决了周岭小学的燃眉之急。 周岭小学留守儿童较多,老书记积极为孩子们联系帮扶单位。去年6月份,他联系了XX市邮政局,为在校的100多名孩子带去了一万多元的书包、文具盒、文具,还有孩子们少见的肯德基,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周岭小学操场上到处都是沙子,天晴全是灰,下雨全是泥水,这种操场,既对学生的健康不利,也无法提供正常的活动空间。张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到龙山村以前的下派书记,现在是在县教育局上班。为此,老书记准备利用以前这种人脉关系为周岭小学争取资金来进行操场硬化。他原本准备于今年4月份和谢校长一道去教育局争取此事,申请报告都已写好。但是,如今这个愿望,老书记他再也无法实现了。 四、服从上级,关心下属 对上,张书记最讲党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接受任务和来人接待方面不分职别,不分主要领导和普通办事员,不分政府和站所,都是同等对待,各级各部门分配的任务,不讲条件和困难,都含笑接受并努力完成。 对下,他始终如一关心我们村里每一个人,例如。在处理民事纠纷方面,村分工是以片负责,真正解决不了的集体解决,由于他家住街上,群众找他也方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纠纷都找他处理,但他不分是哪个干部包的片,都顶枪出马,从不推诿,对于少数疑难问题,他想方设法找此亲朋好友做工作,总之,有他在场,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在计划生育方面,他肯担当担子,不论哪个片出了问题,当领导追究责任时,他不管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都揽过去说他知道,从不把责任推给我们任何人。在工资待遇方面,因工作年限和职务原因,他工资高些,可我们村历年如此,他都坚持平均分配,从来没有多少之分。由于他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评为优秀称号的机会也多,到手的奖金他不下腰包,有时平均分配给我们,有时请我们一起吃顿饭,他说工作都是大家共同干的,只不过政府表彰名额有限罢了,我不能多占。每次村集中搞大型业务时,他年老眼花,虽然不动笔,但从不离开现场,跟后搞后勤服务,没有领导架子,把我们烧茶倒水安排饭,从不提前下班,这样我们虽然多干一点,但没有人有怨言。每到农忙季节时,他从来顾不上家里农活,总是主动轮流帮我们其他村干值班,每当我们村干部哪家有重要事情,他都安排充足时间给我们提前回家准备,并且自己跑上跑下帮忙"" 五、迎难而上,为民谋利 2009年下半年,在镇领导下,我村争取了县农合办的土地整平项目,工程从施工到最后结束,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共整平土地200多亩。由于受益程度不同,群众意见难以统一,半年里,他不知做了多少工作,费了多少心血,受了多少窝囊气。土地整平后,由于土层、位置和面积的变化,难以分田到户,怎样重新承包让张书记着实费了一番心事,他利用各种关系,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前后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尤其是在35度以上高温天气下,整整在田间僵持了十多天,终于重新发包了新整平的土地,使新承包户非常满意,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了。如此一来,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强了村班子的战斗力。 张书记一直把群众的困难和愿望记在心头,我村路面崎岖,又窄又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为了让全村三千多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他计划修路。,由于是合并村,路线复杂,这条路总长度有7.8公里,连接全村26个村民组,工程量非常大,特别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如有的地方要占用土地,有的地方要清理树木和庄稼,这些事虽然很小,但很重要,处理不好,工程就开展不下去,经预算,修路总投资需要二百多万元。张书记多方打听,四处求援,为争取修路资金而奔波。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3月份,他想起了邻村有位老首长,曾在交通部任职,能不能请他帮助争取资金呢。张书记在家自己琢磨着,“不管成不成,先找他一下试试看。”为此,他和村两委多次打电话联系这位家乡老首长,又是亲情,又是友情,又是群众想修路的急切心情,最终这位老首长被他的诚心打动了,答应尽量帮忙。老书记这下可高兴了,立马找水保站鲍站长做好预算,准备材料,不管这位老首长答应不答应,他壮着胆子,于3月18日,在武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三人一行,径直去了北京。我们风风火火到了北京,这位老首长很是吃惊,说:“你们咋这么快就来了,我还正在协调此事呢。”直到第二天下午,老首长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争取一定项目资金,并说修路项目已初步落实了。老书记听到这话后,高兴得双手握住老首长的手,连声道谢,""”当晚老首长请我们一起吃了饭,并挽留我们在北京看一看、玩一玩,说实话,我当时也强烈要求在北京呆几天,去一些景点看一看,一方面,毕竟平生还是第一次来北京,另一方面,重要的事情已有答复了。不料张书记却非常坚决地说:“明天就要赶回去,把路谋划好,一点也不能耽搁,要玩,等路修通了,我们两委成员一起到首都,踏踏实实的玩一趟。”就这样,去北京的第三天,我们就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北京之行只用了3天时间,最终落实了100万的修路资金。还有缺口,老书记像讨饭一样,四处化缘,省发改委.交通厅.市邮局.县组织部、县农委,统计局、扶贫办、等所有能想到的部门都跑遍了。 去年10月,村路终于开始动工,张书记想呵护婴儿一般紧盯着施工的一举一动。修路期间,他在调解一户因修路而产生的纠纷时,右手中指在拉扯中发生骨折。当时山七医院看伤情严重,建议他到县医院做手术,他为了节约经费和时间,就在山七卫生院做了手术,手术后一个多月都拿不起筷子,都是左手用勺子吃饭,别人帮忙夹菜。古言道“十指连心”,可想而知,他的手疼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事后派出所要处罚对象户,可张书记还是坚决不同意。直到死的那一刻,他的手还是肿的,手术钢筋还没有取出来。轻伤不下火线,这是老书记做事的风格。为了保证水泥路的质量,他虽然负伤了,但天天坚守在工地上,一边跑石料场,一边跑施工现场,看水泥放得是否足量,看砂石大小是否合格。每当有人劝他休息一下时,他总是说:这条路我们盼了几十年,一定要修成质量放心路、老百姓满意路,我不在现场,我心不安啊。 为修路,他错过了多次看病机会,他的脑溢血以前也有一定的征兆,经常看到他的脸红彤彤的,我们就感觉不对劲,估计他的高血压较严重,就劝他查一下,他说反正是慢性病,没大不了的,等路修好了,再去仔细查一查"。 他忘我地工作,累倒在工作一线,可歌可泣,一生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他坚持了一辈子。苦恼中,他淡定从容;困境中,他坚守担当;平凡中,他以身作则。同样是一生,他用他的淳朴赋予了生命不平凡的意义。 在张书记出殡的那一天,街道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没有任何的组织动员,一户又一户群众自发地赶来,悄悄地跟在送行的队伍中,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长,由500米变为700米.1000米"" 老书记,您为大家奉献了40年,然而,大家对您的惦记又何止40年,今后,我们,我们的子孙,每一个走在这平坦道路上的人们,走在村里的人们,都不会忘记您,都不会忘记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一生的,我们曾经的,老书记。 老书记感人的事迹太多太多,举不胜举,他的人格魅力一定会影响久远的。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篇:好公婆先进事迹材料1好公婆先进事迹材料 ------记郭集乡高庄村委王明兰 王明兰是郭集乡高庄村委马庄村村民,今年47,自从儿子结婚3年来,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成为全村公认的好婆婆,学习好模范。 她是一位普通而又善良的农村妇女,她的身上具有着家庭农妇的纯朴,她用自己的勤劳和耐心让这个家庭保持着一种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都说找个好婆婆难、找一个又善良又纯朴的婆婆难上加难,但在王明兰眼里,做个好婆婆并不难,用她自己的话说:老人、儿子、媳妇、孙子,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一家人,要用自己的真心来对待每一个人。王明兰对儿媳妇那真叫好。自从媳妇进门,她们相处的特别好,农村很平常的婆媳吵架,在她和媳妇之间从没有发上过。她和媳妇走出去总是搀着手,又说又笑的,不知道的人都说是母女,说她对媳妇像亲生女儿一点过分,因为儿子、女儿、丈夫都不在家,她要是出去了就剩下媳妇一人在家,怕她无聊所以去哪都一起,如果有时不便一起出去,她也会去找邻居到家里去陪媳妇。这些还不止,在生活上对媳妇的照顾也很是周到,做饭时总是要问一问媳妇想吃什么,只要媳妇想吃的她就尽量满足,只要偶尔一次看到媳妇吃得少了些,她就去买好多新鲜的菜,变着法的做。而且每次做好饭都是递到媳妇手上,总是把肉挑到媳妇碗里。做饭洗碗的事从来不让媳妇干。只1 要看到媳妇换下的衣服就马上洗,每天都把媳妇的房间打扫一遍。像对待女儿一样的来伺候媳妇。有时还把媳妇当做小孩子一样,每次去赶集都问媳妇想吃什么,回来就是一大堆零食。 自从知道媳妇怀孕以后,对媳妇更是加倍呵护,用自己的真心期待着即将出世的孙子。媳妇出现早孕反应,她特别的着急心疼。逢人就问孕妇吃什么可以缓解反应,还找来了关于怀孕方面的书来看。儿子不在家,她为了更方便的照顾媳妇就跟媳妇合床一起睡了,由于媳妇胃口不好,吃得少,她就半夜起来给媳妇加餐,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生怕媳妇饿着了。 她用真心,爱着每一个人,对老人也是特别的孝顺。王明兰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花钱为老人,给老人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叫“顺”。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讲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气好,比啥都重要。多年来从没有和老人闹过不愉快。现在两位老人的身体不好,她总是很细心的照料。经常给老人做些有营养的汤补食品,隔几天就帮老人洗洗澡、洗洗衣服,收拾老人的房间,对自己的公婆就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的孝顺,她的理解是:公婆虽没有养育自己,但是她们养育了自己的丈夫,都有父母兄弟,如果自己不孝顺公婆,那有什么理由让别人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人都要将心比心。 王明兰不仅持家有序,和邻里的关系处理得也很融洽。村里的人说起她一个个的赞口不绝,那可是善良的人哪。她没和人吵过一次架,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王明兰说:“大家把关系2 处理好了比什么都好。”人生一辈子,干吗非得活的疙疙瘩瘩呢。 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常说,没有王明兰,村里就没有婆媳关系这么融洽的女风气,说她是一位好婆婆,真的是当之不愧呀。 第五篇:好公婆先进事迹材料好公婆事迹材料 刘文兵、葛兰芳夫妇是我东宁社区居民,自从儿子结婚,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是公认的好公婆。 刘文兵、葛兰芳夫妇经常说:“儿子、媳妇、孙子,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一家人,家和才能万事兴”。老夫妇两对儿媳妇那真叫好。自从媳妇进门,他们相处的特别好,葛兰芳和媳妇走出去总是有说有笑的,不知道的人都说是母女,说她对媳妇像亲生女儿一点也不过分,在生活上对媳妇的照顾也很是周到,做饭时总是要问一问媳妇想吃什么,只要媳妇想吃的她就尽量满足,只要偶尔一次看到媳妇吃得少了些,她就去买好多新鲜的菜,变着法的做。有时还把媳妇当做小孩子一样,每次去赶集都问媳妇想吃什么,回来就是一大堆零食。家务从来不让媳妇做,老两口都是把家里能做的家务都做完了,他们常说,小年轻们现在压力大,工作也辛苦,我们老两口退休了也没事做。老两口还经常给媳妇买衣服,有好看的衣服葛兰芳都会带着媳妇去试,如果合适,葛兰芳就买给媳妇。邻居们都说,他们对待媳妇就跟自己的女儿一样,老夫妇听了,总是说:“她就是我们的亲闺女。” 邻居聚在一起常说,刘文兵夫妇是好公婆,真的是当之不愧呀。 第18页 共18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