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
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 所属学科:数学
引言:
首先播放一些在我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为几何图形的物品,询问同学们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由此开始创设情境。
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我们作为数学方向的师范类学生,今天以一名实习教师的身份对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这一北师大版7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本次探究鉴于之前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目的为让学生通过已经建立的知识结构来进行自主探究,完善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系统。
任务:
为了成功完成这次的探究学习任务,全面认识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我们要归纳一些主要主题进行探究,做到有的放矢。我们主要对以下主题进行探究:
1. 看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 由已建立的知识体系下自主探究本节学习的几何图形
3. 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要探究以上主题,需要分别从生活、数学等角度探究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我们需要分别担任生活小组组长、数学小组组长、后勤小组组长、技术小组组长,也就是需要分成四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收集、整理和探究。
生活小组:搜寻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查找关于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熟悉教案。
数学小组:以专业知识角度对其他小组的任务内容进行修改。
后勤小组:搜索资料、整合资料。
技术小组:将后勤小组整理好的内容整合为ppt。
请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综合整理为演示文稿,以便授课时展示讲演。
资源:
生活:
数学:
如果这些资料还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建议你利用下列搜索引擎查询:
百度
搜狐
雅虎中文
新浪网
过程:
1.小组分工、明确任务
(1本组共分为三个小队,2人一小组(其中一组为一人),分别为生活小组、数学小组、后勤小组,技术小组。
(2)每个小队需要选出队长,组内要做出明确的分工,如:负责收集文字资料、负责图片收集、负责整理资料、负责设计排版、负责报告发言等,也可以一人身兼多职。也可以每人分别负责探究任务中的某一项。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本组工作方案,拟定探究计划,确定探究子课题。(即:拟订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4)明确了自己的角色任务后就可以开展探究实践了。探究之前请参考以下建议:
l 如果有人发现了可以帮助其他人探究的信息,请与别人共享。
l 每个人应该认真收集信息,这对探究大有帮助。
l 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项目,而不是由单独一个人去完成。
2.收集资料、协作交流
各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源网址查找资料。
(1)密切联系各组的任务,到互联网上去找资料。
(2)把你找到的资料复制粘贴下来或者记录下来。最好分类整理为文件夹。
(3)收集资料时要注意:
l 要围绕问题广泛地收集、了解资料,注意尽可能完整地收集信息。
l 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当你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求助同学和老师。
l 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收集资料,如报纸、杂志、图书等。
3.汇总资料、制作作品
(1)小组讨论,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进行信息的筛选、评价,提炼出本组的观点。
(2)把小组综合整理出的探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
4.完成作品,提交作业
各小组将自己完成的演示文稿通过网络提交到教师机或网络学习平台,以便全班师生浏览、点评。
评价: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向同学们汇报小组的探究成果,同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2)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疑问,现场请教汇报同学,解决自己的疑惑。
(3)根据教师提供的如下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4)根据评价的意见,修改完善本组的幻灯片,以便巡回报告时拿出最精彩的作品。
项目
优秀
良好
一般
自评
互评
资料的收集
能够明确地围绕平面几何图形这一课题,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围绕主题准确地搜集资料,资料丰富。
围绕课题较为明确,能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围绕主题搜集资料,资料较丰富。
围绕课题不够明确,搜集资料与课题联系不大,资料不丰富。
内容的分析
对平面几何图形了解详细透彻,内容充实,能够条理清晰、完整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易于理解。
资料来源丰富、内容充分,但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分析存在不足,需要对资料进行消化、吸收。
能够初步完成课题,对平面图形的分析正确,但不深入。
成果展示
能用自己的语言对主题进行介绍。论据充足,内容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
介绍的内容正确,能引用资料,适当地进行组织,内容中包含一些自己的感受。
介绍的内容正确,完全引用资料的内容,没有加工资料,组织不够合理。
报告设计
每一张幻灯片在视觉上有整洁和统一的版面设计,设计新颖,能增强文稿的可欣赏性。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在视觉上的效果还可以,能起到文稿的可看性。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效果不好,设计太过单调。
团队协作
合作目标与责任明确,效率高。讨论充分,相互尊重对方的观点,并能妥善处理矛盾。在陈述过程中,其他成员能进行补充。
合作目标明确,有分工,效率较高。有讨论交流,有时能尊重不同观点,矛盾也能得到解决。
合作有目标有分工,但不够明确,效率一般。能进行讨论与协商,但不能妥善处理产生的矛盾。
教师评价
结论: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对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大家的团队协作性,从学习知识中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感,也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及数学中的图形问题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联系生活的综合性自然学科,因此对数学平面几何图形问题的认识不应只局限在数学这一个学科上,而是应该联系地、整体地看待、分析问题,比如图形的形状、特征、性质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对一个问题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通过学习平面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此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设计思想:
l 教学需要分析:
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这一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是在讲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截面是平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这四节内容后,是在学生经历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后,在前四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能力。所以,这一节在中学数学里起到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承前:生活中丰富的图形世界为基础;启后:为以后学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知识作铺垫。平面图形是由同一个平面内的点、线构成的图形。例如线段、多边形、圆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建筑设计、机器制造等都涉及到平面图形的画法和计算。
l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探究课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发现创新的能力较高,对平面和立体的区分都已有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自主研究和探索的目的。
l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技能目标:
1.发展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能力;
2.培养推理能力及用含n的式子表示规律的能力;
3.多边形的特征;
4.有条理的思考能力;
5.弧和扇形的概念。
l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重点突破方案: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感知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
难点突破方案:让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时安排
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