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标准化在目标管理中的作用
李连善
所谓标准化应理解为广义的标准化,即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工作标准。关于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这里不一一细述了,本文重点是想谈一下标准化在目标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管理的特点是管理机构的高效化,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及管理方法的定量化。要实现管理工作中的这四化,就必须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失败的经验加以否定,最后形成共同遵守的工作准则,也就是管理业务的标准化,所以,要搞好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
标准是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在目标管理中,它既是实现目标的程序又是衡量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形象说明了任何工作要有个标准问题。在国外,对管理工作标准是非常重视的,一般对外是保密的,称为“社外秘”,他们认为这是企业赚钱的法宝。实际上,所谓工作标准,也就是我国很早提出的岗位责任制,但从前,我们光喊岗位责任制,真正去检查、督促执行如何?存在差距。另外,有些单位的所谓岗位责任制,只有几条原则上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框用在专业繁多、综合性强的企业管理上是远不能满足的。我们讲,根据目标管理的要求,在制定管理工作标准时应有如下要求,才能避免目标流于形式。
1、 管理标准要成文。要整理成数据、文字,把各级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总结而变成单位的集体财富。要把有些定性的规定变成定量的规定。
2、 管理标准要具有权威性。责权利分明,要做强性规定,并作为单位的一个内部法律,不能可有可无,更不可视之为权宜之计。一旦定下的标准,不论什么人,任何部门都不能任意加以修改,不执行。
3、 管理标准要有客观的根据,以理服人,用数据说话,不能想入非非,更不能用想当然去说话。例如,检查工作就要明确规定按项目、数量进行检查,并均要有记录数据。
4、 管理标准要有统一性、连续性。不能一个将军3,也不能朝令夕改。例如,对重大事故处理属于哪一级哪个部门来处理,就应那一级、那一部门去处理,不能讲,今天出了事,XX领导说由下面去处理,明天换了个领导出了事,又变成由上面处理了。
5、 管理标准要有条理性,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要抽象,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像法律条文似的一一说清。要奖罚分明,便于执行,不然作为参谋的无法当好参谋,作为总经理的,也无法下决心。
6、 管理标准要有时间性,定期修改,不能一劳永逸,长期不变。既要有时间性,又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发现标准已不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或过时了或在执行中有问题,就要定期修改,一旦修改后,旧的要作废,新的要宣布生效。
目前,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目标管理,那么如何抓在目标管理中的标准化问题呢?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标准化在目标管理中的意义,要经常不断的教育各级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管理标准,工作质量标准放在首位。
第二,要强化目标管理中的标准化体系。思想上的提高,还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建立保证体系,才能使各单位的标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综合地、科学地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在推行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
第三,要结合单位工作的特点,抓好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工作标准,也即岗位职责制及标准化工作,使每个人,每件工作均按一定的标准去干。例如,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标准,也就是说,根据个人工作的职责在目标管理中,每个人应当做好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
第四,要用标准化统一单位各部门的检查办法,把目标管理中的执行结果,按照标准去进行检查和测量,以确定完成程度,为实施:“奖罚”和改进管理工作提供客观而准确的数据。
第五,要建立严格的“奖罚”标准。“奖罚”的关键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客观的尺度,干好干坏比较清楚。过去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不完全是没有奖金所致,更主要的是评价的不公正。只有建立明确具体的“奖罚”标准,并做到公开、公正、共鸣,按标准实施“奖罚”,才能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