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清照《如梦令》.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98923 上传时间:2025-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如梦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清照《如梦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梦令 李清照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2、感悟词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风格。 一、 导入新课 唐代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春晓》尽人皆知,给人留下鸟鸣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当四百年后的词坛才女李清照也偶遇这花落的清晨时,她的心中又会迸发出怎样的诗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PPT,同时板书) 二、词的常识 词起于唐,盛于宋,词又叫“长短句”。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因此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梦令就是一个词牌。 根据创作风格来分的话,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分别以辛弃疾和李清照为代表。 根据字数的多少来分类,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如梦令》共有33个字,是一首小令。 三、好词不厌百回读——读 (学好诗词,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是读。好词不厌百回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首《如梦令》。) 1、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熟全词) 2、个别同学朗读。 3、全班同学齐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这首词,要求:从语速、语气、情感三方面作评价) 4、老师范读。(同学发言) 教师小结:读这首词,语速要缓慢,语气要轻柔一些,感情要带着淡淡的忧伤。 6、全班同学再齐读一遍。 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 (有了刚才的读,下面4人或6人一组讨论,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说说词的意思) (PPT展示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酣睡。 残酒:残余的酒意,即仍有余醉。 试问:试探着问。 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明确:昨夜里雨点疏落风势猛烈, 浓浓地睡一觉也消不了残留的醉意。 试着问问那卷窗帘的小丫头, 回答却说海棠花儿依旧鲜嫩。 知道不知道哇?知道不知道哇? 应该是叶儿繁茂花儿凋零。 (PPT展示大意) 五、言为心声——悟 这首词的大意, 刚才几位同学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但是对于这首词流露的情感,估计还有很多疑问。我们说“言为心声”,作家依赖语言将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而我们读者就要依赖语言挖掘作家的情感,尤其要对诗词句中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比喻句等加以注意。今天,我们就通过: (1)、浓睡不消残酒 (字)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词)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句) 揣摩体会词人的情感。(板书:情感) 1、“浓睡不消残酒”的“酒”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PPT) 教师补充:酒是在诗词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就好几次出现了酒。比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是一种闲愁) “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酒是一种快乐) 这说明酒蕴含着一种情绪。这里的“浓睡不消残酒”,酒里面肯定也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昨晚雨疏风骤,词人对海棠花充满了担忧,借酒消愁 。 为花而醉(愁)(板书)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反映了词人什么样的心理?(PPT) 析:词人此时的心理可分为几个层次,找一声音洪亮,口齿清晰的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大家通过4人或6人一组的方式讨论,把词人的心理补充完整。 (1) 词人一夜浓睡,但清晨酒未全醒之时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说明词人(关心花事)。 (2) 昨晚雨疏风骤,词人料定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但她不亲自到园中观看,说明词人(不忍看到落花)。 (3) 词人终究还是向正在卷帘的侍女询问花事,说明词人急切地想知道(海棠花究竟怎样了)或(海棠花的消息)。 由此看见:这一“试问”,反映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这一心理其实源于对海棠花的喜爱。 (为花而问) (既然这么喜爱海棠花,当然希望卷帘人回答“海棠花经过一夜风雨,没受多大影响,还是很漂亮”。可是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我们知道昨晚雨疏风骤,海棠怎么可能依旧?可见卷帘人的粗心、敷衍,相比之下,词人的情思就要细腻得多。那海棠花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3、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 、两个“知否”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应该怎样读? (2)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的原因。 卷帘女对词人的心事毫无觉察,又对窗外的变化无动于衷,词人对卷帘女其实有一点责怪、有一点生气了。读的时候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为花而嗔) (同桌互相试读一下两个“知否”) (好,情感把握好,还要注意重音。)(老师读) 总结:读这两个“知否”,要前轻后重。(同学们再试读“知否”) (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全词)(老师评价) 那么窗外的真实的景象“绿肥红瘦”,这四个字一出来,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个词评家说,这一句词,“词语甚奇”。还有人说这四个字“为天下称之”。总之,这四个字的学问可大了。 下面大家从修辞上来品一品这句“绿肥红瘦”。 (1)借代(“绿”代叶,“红”代花)、拟人(肥、瘦)。 (2)“绿” 借代叶,“红”借代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肥和瘦是昨天风雨过后,叶子和花朵两种状态的对比) 昨晚雨点疏落风势猛烈,雨水被枝干吸收,传到叶子里面去,叶子就变得油亮亮的,变得非常鲜嫩、肥厚,显得特别有生命的活力。而风一吹,花儿全落了,词人最在乎、最喜欢的花儿凋落了,因此她该感到特别的难过、惋惜。(板书:惜花)因此,词人情感的落脚点其实在“红瘦”上。 (老师再读一遍这两句,大家注意注意听这两句) 读的时候也应落在这一“红瘦”上,而且落得要轻。 全班女生读一遍 (最有情味的两句读好。从节奏、重音、情感把握程度评价) 李清照,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爱生活、多愁善感而又敏感多思,喜欢美好的事物,就特别的喜欢花,。海棠花多开在春季,那“红瘦”不正表明花落后春天的渐渐消逝,花落春去,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因此词人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板书:惜春) 词人当时十六七岁,和你们年龄大小差不多,正值青春年华,青春是最美好的,一去不复返,一定要珍惜,所以这位才女其实是在惜青春。(板书:惜青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注意词人情感的延伸) 所以,花儿落了,她才那么伤心落寞; 所以,花儿落了,她才需要借酒消愁。 为花而醉(愁) 情感 为花而问(悲) →惜花→惜春→惜青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为花而嗔 (好,了解了词的内容,把握了词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要熟读成诵) 六、 熟读成诵——诵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七、 课外拓展 通过学习这首词,我们能感觉到李清照热爱生活而又多愁善感,她的这首饮酒、惜花之作,其实也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老师这里还有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同学们齐读,感受下她在这首词中的情感。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PPT)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她的情感:“愁”。好,我们一起来听下濮存昕老师的朗诵,再来感受一下。) (一个“愁”字又怎能概括得了?这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比起前期之词《如梦令》惜花伤春之情要哀愁深重得多。当然这跟她前期生活优裕,家庭幸福,后期国破家亡,丈夫病逝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她的词随着她的生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八、小结 今天我们走近了李清照,感悟了《如梦令》带来的青春易逝的慨叹。人生谁不惜春。古人尚且懂得惜青春,作为21世纪的你们,更应该牢牢把握住青春,珍惜青春,扬梦想之帆,行青春之路。(PPT展示) 九、作业 (PPT展示) 1、背诵并默写《如梦令》 2、将《如梦令》改写成一篇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