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呼兰河传》(节选)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98893 上传时间:2025-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兰河传》(节选)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呼兰河传》(节选)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兰河传》(节选)公开课教案 萧 红 学科:语文 班级:九(2)班 日期:2017.5.3 执教人:柳定海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 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真童趣很浓的文章,整篇文章洋溢着儿童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感情,很容易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是他们学习的凭借,且文本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要能在鲜活灵动的语言中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三年下来,教师基本上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熟悉如何通过文本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自身素养深入感知文本,并在更高层次上来领悟和运用文本知识。所以,教学本文,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能透过文本,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整部作品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品味灵动鲜活的语言。 教学难点: 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复杂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并作适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朗读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内容。(学生按预习要求事先预习,如朗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作者及作品、思考课后练习等。) 2. 利用早读听课文音频朗读,正音、熟悉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一猜):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在她短暂的8年创作生涯中,却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马伯乐》等。 她是谁?——对,她就是萧红。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幻灯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解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 1、选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美的一个段落,进行诵读,体味语言特点。并说说,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语句,朗读、品味、交流(备案):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 相对花而言,动的昆虫更容易引发儿童的兴趣。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2)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在风中,在雨中,在阳光下,榆树都有不同的情态,儿时的观察与成人后的想像、比较、交汇,重叠成了美丽的影像。) (3)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菜。” (评析: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祖父干活,我瞎闹、帮倒忙,祖父也不会怪我。) (4)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黄瓜没吃完又去追蜻蜓,跟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去了。” (评析: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一下子就就将“委屈”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5)“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评析:自由的玩耍,自由的“劳动”,连睡觉都这么自由。大花园真是我儿时的乐园!) (6)多种形式朗读读第28段,(如点名读、自由读、齐读、诵读等方式)研读这一段所体现的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情感。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赏析范例] 这段文字描写了祖父后花园的自然景物。这些景物(动物、植物)都是美好而有生命的,它们充满着生机,既鲜活灿烂又毫无拘束,自由自在。它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动植物任性、洒脱的个性,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扣住“自由”这个中心词语,用“愿意”、“随意”,写出了园中动植物“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也没有人问,也没有人管”这样自在逍遥的生长状态。流露着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幸福快乐的童年的怀念。 从语言运用来说,这一段使用了十一个“就“字,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罗嗦,反而有独特的味道:前三个“就”,表示强调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也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2、纵观选文,作者带着一种极其轻松自在、随意挥洒的笔调,用孩子的语言描写孩子的世界,叙写着童年乐而忘忧的生活,将花园写得如天堂般完美,处处散发着新鲜、活泼、纯真的气息,恍惚又回到了那让她魂牵梦萦的乐园。 读到这儿,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 (1)祖父的后花园真的有那么美吗? (2)作者的童年真的是那么自由幸福吗? (3)编者为什么不给选文新拟个标题呢? 第一个问题我们不难回答:祖父的后花园就像鲁迅的百草园那样,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园子。所写的景物很普通,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所写的事情也很普通:锄谷子、锄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作者为什么能把它写得这么美呢?这里固然有鲜活的语言、灵动的修辞,更重要的是作者倾注了一生的情感、毕生的追求。 第二个问题:堆满破旧东西的后花园,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后花园里除了年迈的祖父再没有玩伴了,“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的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第五章第一节)小女孩每天的生活是多么单调寂寞啊! 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惟一的伴侣,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也是刻板单调的。 第三个问题:这里可能意在提示我们要去读原著《呼兰河传》。 三、走进《呼兰河传》 认识萧红 1、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生经历坎坷,1942年1月21日,在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遗言后寂寞地离开了人间,年仅31岁。 “失家”之痛:九岁丧母,继母的虐待,父亲的暴戾,大大压抑她得个性。20岁就漂泊流浪,国难之际亡命香港。她曾说:“如果那时能回到呼兰我的家乡去,该多好啊!”然而故乡已经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一生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乏,使“无家”情节成为萧红的宿命。 “失爱”之痛:当预产期临近,初恋将她丢在旅馆抵债,腹中胎儿养不起,生下来,送了人;与第一任丈夫萧军在争吵和暴力后,带着满身,满心的创伤,带着腹中的胎儿离婚,胎儿养得起,却不幸夭折;与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的爱情也最终失败。枕边人与腹中胎儿的“剥裂”感,在萧红的灵魂中蚀出一个骇人的黑洞,一寸寸蔓延。 “失功”之痛:火热的抗战时代,名族的独立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萧红所写的坚持个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作品,得不到当时男权社会的认同,独处被遗忘的角落,生活窘迫,贫病交加。 身世如此悲惨的萧红,在重病期间,面对冷酷的现实,只能将目光投向过去,投向那有祖父陪伴的童年,那由祖父、我和后花园构成的温馨的世界,去寻找精神的慰藉,去安慰受伤的灵魂,因为那是她心灵的家园,是她精神的归宿。 2、萧红一生追求的是自由美好,得到的却是孤独寂寞和飘零的生活。这些不能不反映在她的作品中。 下面我们来看几则材料: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共有七个章节(出示):指名读 第一章 小城呼兰河 第二章 呼兰河年中盛事(叙写了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第三章 我与祖父(选文出处) 第四章 我家的荒凉 第五章 小团圆媳妇之死。 第六章 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 “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 尾 声 交待结局 (2)“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尾声) (3)我家是荒凉的……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我家是荒凉的……(第四章第二节至第五节) 分男女生读,这又是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重复写? 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但同时也能读到诗的韵味和节奏。尤其是第四章中这些语句段落的重复更能感觉童年的生活就这样重复着寂寞,心境是多么的悲凉,字里行间弥漫着无尽的慨叹和悲哀。像这样的语句段落书中还有很多处。正如矛盾先生所说,《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4)“她(指小团圆媳妇)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第五章第四节) 第五章写的是小团圆媳妇之死,这仅仅是个开始,小团圆媳妇在经历了挨打之后、又经历了跳神、热水烫驱鬼到奄奄一息的四个阶段,最后静静的死去。小团圆媳妇的命运是可悲的,她是这种陋习的牺牲品。从生命层面上揭示了人们的愚昧和麻木,“戳到的是生命层面的痛穴”。 矛盾先生说:“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点沉重起来”。故事越读就越是觉得凄婉。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萧红人生的悲凉与空虚。 正向萧红的命运一样,她在《呼兰河传》这部书中所描述的故事就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四、小结: 小说以其丰富的文化含量和深切的生命体验,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代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描绘了挣扎于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矛盾先生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五、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继续阅读萧红《呼兰河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要写出童真童趣。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