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哲学逻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815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哲学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方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哲学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方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哲学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10 期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地方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和应然进行了系统论述。从发展的普遍性、内因和外因、量变和质变等科学发展视角,揭示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逻辑。透析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特色办学与规范办学、理想愿景与现实选择等现实矛盾,开展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应然之路。关键词: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哲学思考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10-171-03地方本科高校在“双一流”高校和职业本科的双面夹击下,亟待寻求困境中的新突破1。一流本科专业计划聚焦本科专业点,致力于“做强一

2、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高等教育的逻辑推演和政策延伸,本质在于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实现一流人才培养2。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地方高校转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范式改革提供了“风向标”。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以浙江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宁波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简称建环)为例,分析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解决专业建设中的主要矛盾,为地方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一、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逻辑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之中。坚持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一)内涵式发展的普遍性发

3、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不同阶段呈现不同发展方式。从国际视野看,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先后经历萌芽、成型、成熟、完善等四个阶段,其特征依次为制度建构、职能拓展、外延扩张、内涵发展。目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进入完善期,任务中心也转向质量提升、特色凝练和创新驱动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不断优化结构要素、提高办学水平。殊途同归,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类似轨迹,大致可划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 年至1998 年)为精英化阶段,其发展方式是体制改革,冲破计划经济观念障碍,突破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就业体制等制度藩篱,彼时的民办高校兴起、共建划转、合并及并轨成为此阶段高等教育的时代记忆。第二阶

4、段(1999 年至 2009年)为大众化阶段,其发展方式是外延式发展,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和提升国民素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空前的大规模发展时期,此阶段的学生扩招、院校升格、专业增设成为时代潮流,同时扩张带来的不利因素也随之彰显。第三阶段(2010 年至今)为迈向普及化阶段,其发展方式为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将扩招重点转向研究生和高职生,实质性控制本科生扩招幅度,高等院校适时将发展重点从注重数量转向提高质量。无论是先前的卓越工程师计划、CDIO改革、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当下应用型转型、新工科建设、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等政策方略,其目标无一例外指向深化办学内涵、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当

5、然,内涵式发展没有规定模板,是一种因校而异、因专业而异的发展模式。对地方高校而言,明确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任务具有普遍性,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转型提质的必然选择3。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同历史时期蕴含不同的时代特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提出、推动和实现是反映时代呼声的战略任务,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指针,充分体现了时代蕴含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6、对地方高校而言,专业是人才培养的中观载体,一流本科专业是体现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拳头产品”。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宏观层面内涵式发展的具体抓手放在中观层面的特色专业上,进而直接作用于微观层面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载体。由此可见,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是聚焦中观、夯实微观、彰显宏观的科学行动,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诉求,还折射出科学的变化规律。(二)内涵式发展受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内因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内部深化改革是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源”。一是深化管理机制改革,所在高校推行校、院、专业三级管理,调

7、动专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破除制约内涵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主动适应并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入选国家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为契机,深度开展“科教+产教”双融合,以专业认证促发展,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引育并举、质量并重,面向全球延揽人才,使得专业成为汇聚领军拔尖人才的阵地,同时以自主评聘、绩效改革为突破口,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形成工程类专业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和团结一切人力资源,形成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师资合力。外因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外部推力”,外部形势变化是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一是积极迎接国家战略布局赋予的新使命,面对经济结

8、构深度调整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所在高校突破“双一流”和本科职业教育的“前后夹击”,深化多元协同办学机制,校企共地 方 高 校 建 环 一 流 本 科 专 业 内 涵 式 发 展 的 哲 学 逻 辑蔡伟温小栋邵璟璟荫产学研经济171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10 期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新形态教材、共建一流课程、共同授课、共同指导设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变革,从供给侧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二是主动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新任务,对接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及工程总承包等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建筑设备 BIM 设计、建筑设备自动化等课程,优化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课程设计学时,

9、打造工学交替的沉浸式工程项目情景,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三是精准把握“双碳目标”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构建人工环境、低碳技术、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有机融入节能低碳元素,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三)内涵式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以量变为张力实现学生规模、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实验设施和实习条件等要素的扩张。依托量的支撑和特色的凝练,本专业跻身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入选浙江省首批优秀教学团队,拥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一流学科,实现了省级一流“专业、学科、师资、实验室”的全

10、覆盖。在量的积累中逐渐塑造了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内生了质变的坚实基础,使专业质变成为必然的趋势和目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本专业审时度势,抓住节能减排契机、紧扣转型提质目标,以质变为主要张力,聚焦办学条件、办学过程、办学水平等要素的突破,促成办学层次质的提升。本专业于 2016 年成为全国第 39 个、浙江省第1 个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的建环专业,也是办学时间最短、当时唯一没有硕士点的专业。诚然,专业认证仅仅意味着办学基准的合格,更多的是面向卓越的理念、形态和模式的持续改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任务的提出恰恰就是适应这一逻辑的行动路线。质变体现量变的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站在新起点开展一流

11、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冷静思考、理性探索,关键在于坚持和落实内涵式发展理念。对地方院校建环专业而言,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质量,本质是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体现在全面对接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以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结构体现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结构和管理机制,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改革创新。本质上,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和结构是辩证的统一,结构优化是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条件,推动办学质量的提高,而质量是结构的最终反映,合理的结构是通过内涵式发展的高

12、质量来体现。由此可见,站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新起点,协调推进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势必开辟一流本科专业发展新境界。二、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矛盾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存在于包括一流本科专业在内的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一流本科专业的申报、立项、建设、验收等全流程始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发展是由多矛盾共同作用。对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而言,亟需处理好规模扩张还是内涵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特色办学还是规范办学方略之间的矛盾、理想愿景与现实路径选择之间的矛盾。(一)聚焦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的矛盾本专业经历了专科迈向本科的喜悦,初期凭借招生数量的扩增、办学空间的拓展等外延式扩张,立足

13、教育生态系统,培养的 5 届专科生、13 届本科生分布在浙江暖通空调设计、制造、销售、施工及管理等各条战线。然而自始至终,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之间的“两难”是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聚焦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从初期的本专科兼收,到限招本科生 70名,再到现今的控制 60 名。与此同时,强化全方位招生宣传、搭建多维度学科竞赛平台、提供多渠道交流机会、设立多层次奖学金制度,多措并举吸引优秀生源。更为重要的是,凭借良好的办学声誉、区域地位,本专业受到家长和学生青睐,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此外,将省外生源比例上调至 50%,大多省份超过一本控制线,改变长期为浙江生源的单一结构,生源素质明显提高,促进良好学风

14、建设。聚焦过程监控,提升教学质量。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校、院、专业”三级监控体系,即学校宏观统筹、制订保障制度,学院中观细化、明确保障条例,专业微观执行、落实保障措施。坚持常规检查和课堂巡查相结合、学生评教和督导评价相结合,不定期、全方位、多环节对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效果开展动态评价,保障教学目标达成度。与此同时,以问题为导向,逐项逐条分析原因,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再运行再评价,形成的闭环体系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二)紧扣特色办学与规范办学的矛盾所在的宁波工程学院是典型地方本科高校,已审时度势开启应用型转型征程,提出产教融合与国际化办学的“双轮驱动”战略,引导各专业应用型办学定位,鼓励办出区

15、域教育特色和水平。然而,指导性文件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简称 指导规范)和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认证文件)对部分指标提出了规范性标准,与所在学校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紧扣认证要求,实现培养标准与行业要求相统一。根据学校提出的 OBE导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同时遵循 指导规范 和 认证文件 要求,落实控制总学时、选修学分不低于40%、实践学分不低于 40%的约束目标,对应知识单元和知识要点,新开、合并与削减部分课程,推行 TPACK 框架下课程深度整合,推行项目化教学、小班化学习、结构化研讨,提高教育供给质量。紧扣师资建设,实

16、现教书育人与社会服务相统一。本专业“外引内培”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入选为浙江省首批优秀教学团队,符合学校多元融合与协同创新的要求,但与 认证文件 仍有差距,短板体现在本科阶段为建环专业的教师比例不高。除预留计划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外,还有计划地安排本科专业为能源动力、设备自控等方向的青年教师赴建筑设计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实践,从事空调系统设计和施工协调工作,强化专业知识和工程素养4。同时,注重“知行合一”,打造“双师双能型”队伍。专业教师中 7 人具有企业单位全职工作经历,3 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鼓励教师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

17、)瞄准理想愿景与现实选择的矛盾学生的理想是经过本科阶段学习,获得专业核心技能,毕业时具备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发展潜力。然而现实情况是,因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多项原因,影响学生学习需求。瞄准专业需求核(下转第 175 页)荫产学研经济172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10 期(上接第 172 页)心,多渠道集聚办学资源。针对外部资源分散、集聚不够的问题,依托政策优势、整合平台建设、拓宽资金渠道,统筹专业与政府、产业、行业关系,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以办学经费为例,除了正常的财政拨款、各级专业、学科和实验中心等专项建设经费外,还统筹下

18、设检测中心缴纳的发展经费,横向课题上交的 12%管理费用以及校友、企业捐助的办学经费。这些经费专项用于专业实验室的维护,多媒体教室的软硬件更新,教学日常活动,教师学术与教学交流活动的资助等,充分保障专业发展需要。瞄准学生需求靶心,多途径提升发展潜力。课程体系上,注重知识单元与核心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课程间的衔接性、学期分布的均衡性,兼顾区域特点和就业需求。课程教材上,优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并补充专业前沿知识,满足优秀学生深造需求。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放学生思维空间;实施研讨式教学,适时介入、及时点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展项目案例式教学,围

19、绕工程项目全生命链条,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捕捉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发挥创造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 应用型高校土建类一流本科专业的虚拟生态系统建构与现实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YZD008)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 蔡伟,郭秀娟,温小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生态位战略路径J.高教学刊,2016(19):9-10.2 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重庆高教研究,2019,7(4):122-128.3 蔡伟.应用型高校建环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探索.文学教育,2020(08):174-176.4 蔡伟,郭秀娟,王立

20、娟.地方院校建环特色专业内涵式发展生态位战略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8(32):27-28.(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作者简介:蔡伟,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建筑教育;温小栋,宁波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邵璟璟,宁波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建筑教育。(责编:贾伟)公益属性,但是在服务主导的价值观念下,企业所注重的效益性,可以在政府和高校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中获得,所以企业也具备了服务主导逻辑的条件;其次,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三个主体通过互相服务的循环,能够形成价值观念上的合力;最后引入学生群体,实现价值同创,将三者的价值观念合成现代产业学院总体的价值

21、观念,那就是面向学生和社会,以现代产业学院这个系统整体向学生、社会输送自己的服务,助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由服务主导到价值共创的发展路线,并且完成价值链、产业链、人才链以及创新链的循环发展。五、结论与不足本文站在了新公共治理理论的视角,引入了新公共治理的核心观点“公共生产”以及“服务主导”,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主体间的协同问题,并给出具体的看法和建议:一是通过“共同生产”构建了主体间关系,并且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治理由共同生产到共同设计再到共同创新的整体优化的路径,促进了现代产业学院主体间协同。二是通过“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了主体间的价值关系,引入了学生这一被服务群体,将三者的价值理念统一到现

22、代产业学院这个整体的系统上,并且提出了价值共创的建议,在促进现代产业学院内在协同的同时,还促进了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四链合一,实现了公共价值的创造。本文的不足主要在:由于篇幅有限没有对于学生视角做过多的阐述;由于本文主要探讨主体间的协同问题,没有展开讨论对四链融合的具体路径。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沈阳理工大学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为例,辽宁省教育厅。参考文献:1 周继良.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属性与制度创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03):197-204+213.2 孙振忠,黄辉宇.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以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例J.

2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4):40-45.3 金劲彪,侯嘉淳,李继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基于江浙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05):20-27.4 金劲彪,邱昆树.现代产业学院的文化冲突及其化解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3):129-133.5 徐新洲.“三链融合”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79-80+96.6 邓小华,王晞.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与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22,38(07):37-44.7 邓志新.三螺旋理论下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困境根源、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

24、育,2021(31):45-52.8 张康之.从个人的产生到为了人的共生共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03):4-13.9 刘国买,姜哲,李宁,李婉婧.组织创新视角下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特征与变革路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5):80-86.10 周红利,陈华政.供应链理论视角下的产业学院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06):20-24.11 敬乂嘉,李丹瑶.访爱丁堡大学史蒂芬奥斯本(StephenPOsborne)教授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4(01):236-245.12 Jacob Torfing,Peter Triantafillo

25、uWhat s In AName?GraspingNew Public Governance As A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J International 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3,18(02):9-2513 Victor Pestoff,Taco Brandsen,BramVerschuereNew PublicGovernance,the Third Sector andCo Production M New York:outledge,2012:13,376,38414 John AlfordThe

26、Multiple Facets of Co Production:BuildingontheWorkofElinorOstrom J PublicManagementeview,2014,16(03):299-31615 聂劲松,胡筠,万伟平.多元化与集成化:产教融合组织形态的实践演进J.职教论坛,2021,37(02):33-39.16 翟文康,韩兆柱.多维视角下的新公共治理 J.学习论坛,2017,33(07):52-58.17 曾繁亮.价值关系的双向同构性及其发展观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12):61-66.(作者单位:孟越,闫智文,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许东辉,辽宁省审计厅 辽宁沈阳 110000)作者简介:孟越,沈阳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公司理财理论与实务;闫智文,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责编:贾伟)荫产学研经济175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