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7616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林凯(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514015)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迈向普及化阶段,高校招收的大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发突出,这种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和客观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学者认为,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2、,大学生通过其所具有的能力得到的工作能力,含有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其他硬性条件;另一方面,既满足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又符合持续工作的需要。一般情况下,能力与岗位必须密切联系,尤其是初入职场的高校学生,必须满足综合素养、学历等硬性条件,还需要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1。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在知识积累、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持续的再学习的能力2。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在校的大学生通过在大学期间认真刻苦地学习,在毕业后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并在所从事职业相应的岗位上能够维持工作的正常开展且能够获得职业进一步发展的综合能力。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足的地方比较明显,从实际工

3、作角度来讲,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不足;从个人定位来说,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大多比较浮躁,不踏实、不稳定,没有较好的职业规划等。概括来说,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强大学生专业能力是指经过对某一专业进行系统学习、接受特定培训后,该专业学生获得的其他专业学生不具备或相对欠缺的能力3。扎实的专业能力是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入职后在用人单位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更是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不断开拓进取、回馈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具备专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任务,也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4。目前,部分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强,如部

4、分大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解决办法不多,且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不够,对于本领域最新专业技术进展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部分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够,不能胜任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导致不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能从事对专业要求不高的通用技能岗位工作,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以至于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派上用场,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长期没有得到使用而荒废,严重影响到个人后续的职业发展。大学生专业能力不强,有待于学校进一步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有待于用人单位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5、,以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高校大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载体,通过实践环节实现知识向各种能力的转化,是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和现实运用,是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5。通过对一些高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高校并没有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即使制订了相关的培养计划,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在制订计划后很少付诸行动,使得很多计划都出现了言而不行或行DOI:10.16681/ki.wcqe.202319022作者简介:林凯(1982),男,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高等教育管理。摘要: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好更快

6、就业,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关键词:就业能力;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19-0090-04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19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19 期而未果的局面6。由于受到现有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部分高校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共建对外实践基地的合作较少,对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

7、要,同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较低,导致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受到很大的制约。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缺少统筹谋划,在落实上责任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到位,组织大学生参加的一些实习实训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成效并不明显。部分高校对社团活动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发挥方面重视不够,对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要开展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只是照搬书本知识开展工作,比较浮躁,且对工作开展的难度估计不足,主动实践和亲自参与的热情不高,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还有待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努力,全面加强

8、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三)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不强组织领导能力不仅是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其他专门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可以从胜任力特征结构的三个方面来分析。组织领导能力的个性特征主要是指一个人或团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组织领导能力的行为特征主要是指在特定情景下对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的具体运用。组织领导能力的情景条件是指个人或组织表现出组织领导能力的一定情景。如何发现和培养更多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才,是当今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之一。人才如何提升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或者如何激发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不仅是人才本身应该思考的事情,也是组织培训机构应该研究、探

9、讨和实践的课题7。用人单位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安排普遍是先让他们从事一些岗位的基础工作,因此对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要求不高。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也有所期望,即将他们作为单位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希望他们尽快提高自己,成长为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但大学生在领会用人单位意图,主动加强锻炼,敢于主动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全面提高组织领导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奉献精神不够,不敢承担责任,怕苦怕累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的不足,往往与其在校期间较少参加提升组织领导能力的活动和训练密切相关。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只关注自己的学业情况,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准备各类考试上;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

10、沉迷于网络和游戏,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娱乐消遣上。同时,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都表现出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漠不关心,对参加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组织领导能力的认识不足,导致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仍然没有任何的提高。(四)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让人终身受益的、具有可迁移性的职业核心能力。学生若能在大学时代就积极训练并坚持运用这项能力,那么入职后就能从较高层次的视角上看待问题并能轻车熟路地解决问题8。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有利于提升工作的成效,但在现实的工作中,大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往往显得束手无策,非常缺乏这项能力。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

11、难和问题时,往往想的是由其他同事去解决,或者把困难和问题提交给上级部门,由上级部门协调解决,自己则绕开困难和问题,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部分大学生缺少直面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也缺少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手段,即由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同时担心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在工作中总是畏手畏脚,最后导致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也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主要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关,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由家里的长辈帮忙解决,缺少自己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此外,在大学期间,高校较少针对大学

12、生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这也使得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五)大学生的求职能力不足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求职能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事关就业之前大学生将自己所具备的与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相联系的基础素质及与未来职业相关联的专业能力表达出来的程度。同时,这种能力还事关求职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准确判断及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19 期对就业机会的把握程度9。目前,高校在促进大学生求职能力提升的工作模式与方式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有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存在问题,尤其是“理论教育多,实践指导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求职的各

13、项活动。同时在促进大学生求职能力提升的工作内容上也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在当前高校学生求职能力提升工作的开展中,就业心理训练、专业训练、职业规划和竞争能力训练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各类求职实践训练开展得较少10。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求职能力相对薄弱,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就业能力缺少客观的评价,就业观念不正确,简单地以薪酬待遇来衡量一份工作,不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对用人单位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有些大学生在就业地点上明确表示只选择在一线大城市就业,对到其他城市或到基层就业持抵触的态度;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明确表示只选择到跨国企业和大企业就业,对到

14、中小企业就业持观望态度;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明确表示只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对体制外的工作不予考虑。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认识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准备不足,导致工作稳定性不够,经常跳槽的大学生比例较高,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的情况有较多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也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所在高校的评价,不利于高校顺利开展学生就业工作。因此,高校要积极改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式,将职业指导贯穿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三、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一)制定明确的就业能力提升目标高校在制定就业能力提升目标时,要充

15、分考虑到自身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一方面,压力来自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新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原有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故必须重新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压力来自生源数量和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的生存将面临危机,最主要的影响是一批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办学声誉不佳的高校将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困境,其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此,高校必须围绕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以良好的办学声誉吸引生源,全面拓展生存空间。即高校要

16、直面困难和压力,制定明确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目标,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进而不断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制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目标具体如下: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强、就业观念正确的大学生,使其能够顺利就业,并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进而成为能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的职业人员。(二)建立专业和学科调整的有效渠道高校应深入行业和用人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认真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学情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认真分析社会的人才需求,全面加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时对学校现有的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调整和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设立

17、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兴专业、调整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方向、推进专业课程的改革等。一是要发挥专业课程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主渠道的作用,把知识传授和就业能力提升相结合,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加快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营造大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成效。与此同时,应同步加强作为专业建设基础的学科建设,使高校的学科结构调整与专业调整同步,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二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明确专业定位和个人发展目标,认真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能力要求、教学计划等,并积极与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等进行交流,弄清楚本专业究竟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基

18、本能力素质要求是怎样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尽快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向,这是专业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目标和方向明确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就有了指路明灯,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主动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实现个人的有效成长11。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个人发展目标,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学习效率,全面提升专业能力。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19 期(三)完善以实践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培养途径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基地建设,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主动加强对接,与政府、

19、企业、其他高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依托它们建设对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加大资源和经费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创业实践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等,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校院两级管理、以院系作为实施主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同时,明确要求院系根据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目标,结合专业设置的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标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组织人员认真做好工作,以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为学生交流平台的作用,注重加强建设和规范管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全面

20、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而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四)构建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的互动机制高校要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与政府、产业界和用人单位的协商和谈判,要选聘专业人员从事产学合作的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和合作谈判,全面提升产学合作的实效。此外,高校要建立产学合作的相关机制,构建产学合作详细协议框架,明确校企双方在产学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产学合作具体措施,要通过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使产学合作双方成为战略合作者。政府、产业界和用人单位可通过积极赞助高校创新计划、支持大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师研究计划、提供学生奖学金、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等方式参与高校的发展。围绕大学生就

21、业能力的提升,政府、产业界和用人单位可通过积极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建议、选派行业专家担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导师、与学校全面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等方式进行合作教学。(五)探索建立全过程职业指导新模式高校要加强对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运用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要积极进行职业指导的实践创新,探索建立全过程职业指导的新模式。在管理机制上,要改变仅由学校层面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建立校院两级共同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管理机制,并在院系配备专职的职业发展指导人员,同时要求专任教师参与指导。在指导周期上,要确保指导能够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做到每学年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对本科

22、生实行四年全链条的指导,在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职业兴趣探索并唤起职业意识;在大学二、三年级阶段,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意向探索并初步制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在大学三、四年级阶段,引导大学生初次分析职业意向并开展专业实习,使其对自己的职业意向做出初步的判断;从大四到初次就业阶段,引导大学生初步稳定职业意向,并向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提升求职的技能。在服务内容上,大学生职业指导既包括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又包括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过程的指导服务,可以确保职业指导服务的周密细致。概言之,通过校院两级全力协调配合,可全面提升大学生求职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其就业能力,为其

23、职业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四、结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高校需要全面掌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路径对其进行提升。即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只有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目标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实效。参考文献:1 汪磊,吕佳.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161-164.2 张秀娟.大学生职业认知与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122-124.3 王雪,王喆,庞东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五育工作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融合研究J.科教导刊,2022(18):7-9

24、.4 封珊,王明东.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8):4-6.5 谢丽.大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47-48,51.6 张在冉.浅析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8):91-92.7 刘沛.基于胜任力视角的组织领导能力分析与培养J.城市管理与科技,2022,23(3):85-86.8 郭廷花.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1):120-121,124.9 闫震普,吉丽娟,张亚丽.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33(2):4-7.10 代艳萍.当代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路径及相关策略J.职业,2015(17):139-140.11 侯明昌.大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人力资源开发,2022(6):54-5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