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样本数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425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样本数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样本数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样本数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10 月技术经济第 42 卷第 10 期梁本部等: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样本数据梁本部1,谢科范1,陈汉梅2,陈云1(1.武汉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武汉 430070;2.湖北技术交易所 武汉 430071)摘要: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和网络嵌入性理论,梳理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基本概念与嵌入原则,将其划分为意识嵌入、需求嵌入和技术嵌入类型。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指标体系,借助复合系统模型测算中国 31 个省级区域(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20162020年的双链双向嵌入度,从空间、时间和嵌入类型层面考察双链双向嵌入度分布现状和未来形势。研究发现:当

2、前全国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嵌入度稳步上升,省份之间存在五个层次,具有“南强北弱”和“强者越强”现象;双向嵌入度低层次省份在嵌入度增速上具有后发优势,并随着产业转移呈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中西部延伸”趋势;需求嵌入成为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度的主要内容,嵌入类型在不同区域内部省份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关键词:创新链;产业链;双向嵌入;区域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980X(2023)10002612一、引言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资源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助制度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建立了全世界最齐全

3、的工业体系,主导着部分创新链与产业链(以下简称“双链”)的融合发展趋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经验。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做出战略部署,明确了双链融合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核心作用。然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全球经济多极博弈格局,增加了市场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复杂性,扰乱了创新和生产要素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动态均衡,表现在双链协同发展领域,就是我国在关键产业链布局与核心创新链驱动层面遭遇“卡脖子”困境,供应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王璐

4、瑶等,2022),给双链双向嵌入和融合升级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所谓双链双向嵌入,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升级活动会互相受到对方经济行为的制约和激励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融合形式。通过实施双链双向嵌入,能够加速双链要素的循环升级,促进面向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因此,厘清双链双向嵌入路径和机制,是扩大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影响力的关键举措,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政策体现,也是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与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和网络嵌入性理论,借助复合系统模型测算分析中国 31个省级区域(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20162020年双链双向嵌入度时

5、空分布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为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协同升级提供理论逻辑支撑,这对我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内涵21世纪以来,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层面和视角对产业链内涵进行界定,但同时存在一些分歧。例如,从收稿日期:20221129基金项目:武汉市科协科技创新智库项目“武汉都市圈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WHKX200306)作者简介:梁本部,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通讯作者)谢科范,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陈汉梅,博士,湖北技术交易所,副研

6、究员,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管理;陈云,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创新与协同创新。26梁本部等: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价值链出发,价值链决定了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而部分研究则认为价值链是产业链的组成维度,产业链构成了价值链的物质基础(王硕和朱春艳,2021)。本质上来看,产业链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分工协作关系的网络,其“特殊”体现在协作网络是基于产业链分工,具有模组化纵向延伸的特征,即产业需要通过一种链式协作才能拥有完整的生产周期。一般而言,产业链是指某个产业从资源、原材料开始,经历上下游各部门、各企业生产运营和价值活动,到形成最终产品或服务并为用户接收的整个链条。相

7、对于产业链,创新链的主体要素由产品节点(如国家、地区或企业)变为了创新知识节点(一般为创新企业、科研机构等),而创新链结构要素,即创新链主体间的关系和运行逻辑则与产业链类似。Stephen 等(2008)将创新活动归结为企业前向、后向、水平搜寻、转换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从而形成由知识流动构成的价值链。当前学术界对创新链内涵存在两种认知:一是把创新链归结为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间试验、商业运营到规模生产的全过程,将其划分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阶段;二是把创新链理解为面向产业链不同环节创新活动组成的上下游相互链接的过程。从双链双向嵌入协同发展视角来看,创新链应具备上述两种内涵特点,即创新链是产业

8、链上下游之间、从创意产生到商业化阶段之间的,产学研用各类主体、资金人才各类要素、项目任务各类活动链接组成的系统。创新是产业链前后关联效应的纽带,生产线技术创新,劳动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率同步提高,生产要素向高利润行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郑涛和杨如雪,2022)。可见,现有研究尚未就有关双链双向嵌入内涵达成共识,有关双链双向嵌入原则和机制的讨论存在相似概念边界模糊、逻辑起点不一致的问题。(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测度当前,有关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测度,主要从其内涵出发,涉及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等主要测度内容。国内外对产业链的测度研究较为丰富,总体来看具有两种测度方法:一是从宏观经济视角,通过测量一些与生

9、产率密切相关指标(如投入产出表、进出口商品复杂度、出口结构相似度指数和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等)来反映产业链绩效、位置和关联度等变量特征(黄先海等,2016),但这些研究的测度往往局限于行业层面且测度结果对纳入变量的敏感度较高;二是从产业链主体出发,即以微观企业视角来考察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绩效,例如唐宜红和张鹏杨(2018)改进了企业所处生产链位置的测算方法,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结构分解和计量模型,定量评估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不同于产业链具有明确输入和输出指标,也不同于对生产环节科研技术水平评价,创新链整合了从理论创新到产品转换的全过程,包

10、含了基础研究、科技研发、产品试验、规模生产和投放市场等众多环节。学术界单独对创新链的全流程测量较少,没能触及到创新链投入与产出转换的“黑箱”,大多以创新链输出,即创新绩效为指标来衡量创新链的效能。例如,王玉东等(2019)从研发阶段和成果转换阶段两个一级指标和 R&D人员投入及强度等 6个二级指标来测量创新链创新绩效。柳卸林和朱浪梅(2021)面向战略性新兴企业开发突破式创新绩效量表,能够测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对中国新兴产业开展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三)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系从宏观层面来看,如图 1 所示,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为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创新链与产业链具有相互嵌入、相互协同和相互升级

11、的互动关系,产业链的升级促进了创新链的提升,创新链的提升反过来促进了产业链的升级。从理论层面来看,关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系研究主要存在“价值主导论”和“要素依赖论”:“价值主导论”强调在不同生产环节产生附加值(价值)的核心作用,认为企业为了获得价值链的最大化收益,会自动在双链关键节点最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依赖论”则突出核心技术、营商环境、创新生态和科创资源等要素对价值链的主导作用,主张价值链的波动和修改会推动甚至扭转创新链与价值链的关系(谭劲松等,2021),例如部署产业链并设计对应的创新链,可以图 1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关系微笑曲线27技术经济第 42 卷第 10 期通过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来

12、实现,而资金链、政策链则是驱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升级的基本动力。可见,产业升级和创新升级均能推动产业价值的提升。创新技术促使资源要素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聚集,而附加值高的产业则能有效支持可持续创新链的螺旋延伸。因此,从实践层面来看,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关系可以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个视角来进行归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主张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核心需求和关键问题,针对产业链中的技术难点开展科技攻关,特别是在重大基础应用产业领域积极布局关键技术,从而提升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张其仔,2021)。“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则强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要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

13、地位,充分发挥区域内科创优势和人才优势,畅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渠道,从而规避双链不当嵌入而导致技术进步的“抑制效应”和“低端锁定”。现有研究成果为理解双链双向嵌入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然而,在新发展格局时代背景下,鲜有研究对双链双向嵌入进行逻辑梳理和系统研究。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和网络嵌入性理论,尝试厘清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机制,除借助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测度双链双向嵌入度之外,还基于 20162020年中国 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指标数据为双链双向嵌入机制提供实证检验证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空间、时间和嵌入类型层面,对比分析双链双向嵌入度在

14、我国省级区域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理解和提升双链双向嵌入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启示。三、理论分析(一)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的概念与分类嵌入(embedded)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内涵,如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编程、嵌入式处理等,社会学领域的网络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等,管理学领域的组织嵌入、知识嵌入和资本嵌入等。Granovetter(1985)认为嵌入代表经济活动在社会关系模式中的情景依存,是一种处于“过度社会化”和“低度社会化”之间的影响机制。网络嵌入性理论将网络嵌入性划分为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根据经济活动的外在环境情况,将网络嵌入性区分为

15、认知嵌入性、文化嵌入性、政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尽管现有很多理论聚焦“嵌入”,但基本都局限于社会关系和结构对经济活动的制约机制,其概念的界定并不完全适用于双链双向嵌入模式。创新链与产业链具有双向嵌入的特性,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升级活动会互相受到对方经济行为的制约和激励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融合形式。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和网络嵌入性理论,可以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嵌入按照主体和客体维度划分为“意识嵌入”和“需求嵌入与技术嵌入”(图 2),此处的主体和客体维度是按照“主体嵌入于客体情境”的框架模式。意识嵌入属于嵌入主体,即将“意识”嵌入于双链的全流程和全周期,而需求嵌入和技术嵌入属于嵌入

16、客体,即将双链全流程和全周期要素嵌入于需求和技术中。其中,意识嵌入在双链双向嵌入中起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引导作用。根据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由于自动化思考形成的固定行为模式,往往会阻碍创新意识的产生(王国猛等,2020),特别是一些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往往需要创新意识的突破。因此,意识嵌入比较适用于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产业的基础领域。当然,创新意识到创新应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创新意识都能成功服务于企业战略,而将创新意识嵌入双链必须借助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基于企业价值链视角,需求嵌入是指将产品生命周期中涌现的价值需求嵌入到创新链和产业链对应环

17、节,具体表现是产品市场、产品需求和产品上市退市等对生产企业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关系嵌入,主要集中在具有充分市场化和竞争性的空白领域。需求嵌入不同于创新意识方面的战略规划,一般需要广泛的市场调研,才能做出正确的运营判断和决策。技术嵌入则代表创新链和产业链在产品研发和制造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技术是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稳固联系的重要媒介,一些基础性产业的卡脖子领域往往需要将双链要素与支持活动嵌图 2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示意图28梁本部等: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入到核心技术研发中,从而更好地将创新战略应用落地(Boxu et al,2022)。因为技术稀缺性和知识产权壁垒的存在,技术嵌入特别是关

18、键核心技术的嵌入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源要素投入和不断试错,故而其失败风险相较于意识嵌入和需求嵌入更高(张羽飞和原长弘,2022)。表 1总结了三类嵌入形式对应的双链中产品生命周期、适用的产业领域和产业培育成功率情况。表 1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嵌入类型情况维度嵌入主体嵌入客体类型意识嵌入需求嵌入技术嵌入对应的产品生命周期产品战略产品市场、产品需求、产品退市产品规划、产品开发、产品上市适用的产业领域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基础领域紧迫性、竞争性产业空白领域基础性产业的卡脖子领域产业培育成功率高中低(二)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原则基于双链双向嵌入内涵逻辑分析,可以将双链双向嵌入原则归纳为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

19、适用性原则三个方面。1.系统性原则首先,无论是创新链还是产业链,本身都是具有连贯创新和生产关系的复合系统。双向嵌入的系统性原则,首先体现在双链在上下游企业和上下游技术彼此升级过程中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双向嵌入链条上任何一个节点(如关键技术、供应链渠道、市场需求等)的突破,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系统的改造升级。其次,体现在双链升级目标一致性方面,产业链的更新升级需要持续不断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更新,创新链的迭代升级则需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运营规划,但二者升级目标都是为了再造产品生命周期,并形成利益最大化的价值链回报和长期稳定的嵌入网络关系。最后,系统性原则还体现在资源和信息共享层面,其中某链条拥有

20、的规模化平台能够为另一链条提供边际成本较低的共享要素,且部分优质的平台资源具备规模效应、网络外部性和共享经济属性。因此,在开展双链融合升级时,通过互相嵌入各自的优势平台资源和共享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能够减少产业升级和创新研发的试错成本,从而提升嵌入效能和竞争合力,实现双链双向嵌入的战略目标。2.动态性原则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嵌入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分区域的螺旋上升过程,其动态性原则体现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从时间层面来看,在互相嵌入的最初阶段,往往是特定环节的某些主体根据现实需求发起,并根据合作情况不断吸引双链中的其他主体和生产要素参与进来,双链双向嵌入从意识嵌入逐渐深化到需求嵌入

21、和技术嵌入,嵌入的内容、合作的范围及主体间的信任度逐步提升。同时,随着嵌入时间的推移,部分不适应的嵌入主体和要素会逐渐淘汰或脱离双链复合系统。空间层面来看,由于产业和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嵌入很多情况下主要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内或地理位置较近的主体间进行,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区域壁垒现象(李武艳和周依甸,2022)。然而,随着国际产业链分工的细化及现代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加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原本处于壁垒外部的嵌入要素流通性不断提升,由于空间距离带来的主体沟通与要素流动成本不断降低,进一步促进了双链双向嵌入在空间层面的动态性。3.适用性原则在关注创新链与

22、产业链的双向嵌入问题时,必须考虑是否存在嵌入过度和嵌入不足等情况。事实上,现有研究对双链双向嵌入的作用存在一些争论,特别是在网络嵌入理论应用实践过程中,发现嵌入强度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升级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着“关系嵌入悖论”现象。例如,在一些新兴技术创新过程中,较强嵌入程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达成,而过度嵌入可能导致技术“低端锁定”,反而会降低处于产业链劣势企业的创新绩效。另外,双链双向嵌入还需要考虑所在的产业领域的异质性和动态性,例如在传统制造和科技产业领域,由于存在市场垄断和知识产权壁垒,过强的嵌入水平往往会制约创新知识的获取,从而导致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而在新能源

23、、生物健康、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提高嵌入程度则更有利于平台资源整合优化,提高生产和创新要素的流通性。另外,嵌入绩效也需要区分不同双链双向嵌入过程中对创新类型的适用程度,例如,对于分布式创新需要明确主导企业与辅助企业的嵌入职责和分工,对于嵌入式创新需要关注和规避部分嵌入企业的搭便车等消极行为(艾德洲和李宇,2021),而对于突破式创新则需要更多聚焦双链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整合能力(刘小花和高山行,2020)。29技术经济第 42 卷第 10 期(三)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机制概念模型因为技术进步和应用存在“创新双螺旋”关系,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嵌入不可避免会受到“双螺旋结构”影响,

24、呈现双链要素“螺旋闭环”驱动双链双向嵌入的特征,如图 3所示。从产业链视角来看,产业链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以“产”和“用”来引导创新活动,这也是产业链嵌入创新链的主要形式。产业体系的建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功能与空间分离,能够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而产业战略规划能够明确创新链的延伸方向,从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并衍生新的创新链。从创新链视角来看,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具有天然的创新风险,风险的不确定性为实现技术突破带来可能。根据分布式创新观点,某个创新主体需要承担创新活动的领导和资源分配职责,一旦某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技术更新升级,甚至对市场需求产生深刻影响,引发全产

25、业链变革。图 3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驱动机制意识嵌入是影响双链嵌入的源动力,双链条上各层级组织机构只有统一了战略规划,才能保证双向嵌入的稳定实施;需求嵌入和技术嵌入则需要承接创新意识,同时面向上下游客户关系和技术市场,将各类生产要素嵌入需求和技术中,如图 4 所示。从双链双向嵌入驱动机制视角来看,企业是创新意识嵌入的主要载体,一方面创新意识嵌入能够直接增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度;另一方面创新意识嵌入也是衡量创新链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同样会直接影响需求嵌入和技术嵌入水平,这是因为只有明晰了产业定位和战略规划的企业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创新活动,进而衍生新的业务和市场需求。除了创新意

26、识嵌入的单向影响路径,三类嵌入类型的交互作用更能显著提升双链双向嵌入度。单独关注其中一类嵌入类型往往具有片面性,因为大部分双链上的重要节点在选择嵌入对象、嵌入内容和嵌入形式时,都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组织关系和生产要素等复杂因素影响。因此,嵌入类型对双链双向嵌入具有系统性、复合性、多路径的影响机制。四、研究方法与变量测度(一)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度测算模型根据双链双向嵌入的理论与机制分析,将某区域内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嵌入度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子系统在双向嵌入中促进区域内部创新和生产要素转化为价值,通过考察子系统有序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复合系统的双向嵌入状态。本文借鉴复合系统协同

27、度模型(马骁,2019),构建双链双向嵌入测度模型。将全国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嵌入构成的复合系统定义为Ei=E1,E2,Ei,设双向嵌入子系统的序参量为Eij=Ei1,Ei2,Eij(ij Eij ij),i和 j分别代表复合系统与子系统的序参量数量(i,j 1),ij和ij表示序参量在系统稳定状态时的下限和上限。此时,Eij的有序度可以进一步定义为图 4嵌入类型对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影响路径概念模型30梁本部等: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i(Eij)=Eij-ijij-ij,Eij为正向指标ij-Eijij-ij,Eij为负向指标(1)其中:i(Eij)0,1,且Eij会随着i(Eij)的

28、增大而对子系统的影响增加,而复合系统i(Ei)可以通过式(2)得到:i(Ei)=j=1nj i(Eij),j 0,j=1nj=1,i(Ei)0,1(2)同理可知,Ei对复合系统的贡献度会随着i(Ei)的增大而增加,式(2)中j表示Eij在整个复合系统中所占的权重。考虑到子系统序参量蕴含的信息差异性,借助熵权法确定j,构建 j个序参量矩阵:S=s11s12s1js21s22s2jsn1sn2snj(3)计算第 n个样本第 j个序参量的比重Pnj为Pnj=nj1nnj(4)随后计算第 j个序参量的信息熵值ej为ej=-1lnn1nPnj lnPnj(5)对信息熵的差异性系数进行定义,令gj=1-e

29、j,此时可以得到Eij的熵权j为j=gj1jgj(6)考虑复合系统在时间序列上从T0到T1的动态过程,双链双向嵌入度(Emb)的计算方法如式(7)所示。式(8)中用于限制只有T1i(Ei)-T0i(Ei)0,系统的双向嵌入度变化才为正向。Emb=i=1n|T1i(Ei)-T0i(Ei)n(7)=1,T1i(Ei)-T0i(Ei)0-1,其他(8)(二)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度测度指标双链双向嵌入度测算是个系统工程,在指标的选取方面要遵循适用性原则,既要满足测度指标的信度和效度,也要尽量减少冗余信息干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双链双向嵌入的类型出发,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30、地区生产总值等 3个序参量共 7个细分指标,见表 2。意识嵌入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的产生和转化层面,创新意识嵌入并非完全依靠灵感,还依赖一定的试验、生产和运营实践启发,历来原创性和突破性的重大创新意识和创新技术产生,往往需要充足的科研投入表 2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嵌入度评价体系复合系统双向嵌入程度子系统区域双向嵌入程度序参量意识嵌入 E1需求嵌入 E2技术嵌入 E3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E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经费(亿元)E12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E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E2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亿美元)E23专利授权量(件)E31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E32参考文

31、献王玉东等(2019);柳卸林和朱浪梅(2021)马骁(2019);李跟强和潘文卿(2016)李峰等(2021);刘家树等(2022)31技术经济第 42 卷第 10 期和硬件支持。因此,借鉴王玉东等(2019)及柳卸林和朱浪梅(2021)研究成果,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经费来衡量意识嵌入。一般而言,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越扎实、居民消费越活跃、社会投资越丰富,则该区域的市场和技术需求越旺盛,其中经济基础可以使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GDP越高,该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硬件设施越先进;借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居民消费活跃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高,所在区域产品需

32、求越旺盛,配套产业发展则越成熟;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越高,说明全球市场的需求越高,经济活动和贸易往来越繁荣(马骁,2019)。因此,参考李跟强和潘文卿(2016)的研究,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等三个层面测度需求嵌入。技术嵌入的衡量则主要借助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来进行测算,两个指标分别代表了区域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创造能力和转化能力(李峰等,2021;刘家树等,2022)。以上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三)数据来源根据双链双向嵌入度评价指标,从全国 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科

33、技统计年鉴 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及国家数据库等途径获取指标数据。考虑到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影响偏差和统计数据发布的延滞性,数据收集的年份限定在 2021年之前,重点考察党的十九大以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双链双向嵌入度在省级区域上的分布情况。因此,所有指标限定于各省级区域 20162020年的数据统计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五、测算结果分析(一)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基于收集的 31个省级区域 20162020年指标数据,依据式(1)式(8)计算得到各个省份的双链双向嵌入度。表 3展示了 2020年各省份双链双向嵌入度排名和层次划分,其中江苏、上海和广东位列全国前三甲和第一层次。这些省份位于长三

34、角、珠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显著,产业体系布局均衡,高科技产业集聚,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和巨大的科创优势,为双链双向嵌入提供了稳定可持续的要素保障。甘肃、宁夏、海南、青海、内蒙古、西藏位于第五层次,除海南因缺乏传统工业基础而无法体现双链嵌入指标外,其他省份均位于发展基础薄弱的西部区域。值得关注的是,处于第一层次的省份全部来自南方区域,东北三省均位于第四层次,所有北方省份在双向嵌入度上表现不佳,这与南北区域在创新文化、营商环境和产业集聚方面的差异性有关(徐君等,2022)。表 3全国省级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度层次分布层次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第五层次双向嵌入度0.300.100.3

35、00.050.100.010.050.01省级区域(按双向嵌入度大小排序)江苏、上海、广东四川、浙江、北京市、福建、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湖北、天津、湖南重庆、江西、贵州、广西、河北辽宁、山西、云南、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海南、青海、内蒙古、西藏考虑到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考察东部区域、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度区域分布情况,如图 5所示,全国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和相关研究。从全国层面来看,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红利,创新和生产要素在我国恰当政策引导下得到合理配置,全国双链双向嵌入度逐年稳步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技术和资

36、本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受阻,加上国内老龄化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宏观经济发展处于战略调整适应期,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面临着供应端紧张、研发端乏力、市场端疲软等全流程困境,双链双向嵌入度增长明显放缓。这一现象在东北区域更为突出,2018年以来,该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度增长几乎陷入停滞。从区域层面来看,双链双向嵌入度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存在着“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即产业基础越扎实、科创资源越丰富、产学研融合越紧密,则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度提升越迅速。这是因为双链双向嵌入能够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将 31个省份划分为八大区域,在此基础上,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其中东部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37、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10个省份,东北区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4个省,中部区域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6个省,西部区域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西藏 11个省份。32梁本部等: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便利要素流通,提升双链升级效率,“双向嵌入红利”反过来正向激励区域深入实施双链协同发展。(二)时间分布趋势分析将双链双向嵌入度放到时序尺度上考察,能够比较分析其在不同区域的发展趋势。图 6展示了 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20172020年双链双向嵌入度年均增长率分布情况。与双链双向嵌入度在空

38、间分布上“南强北弱”不同是,低双向嵌入度省份具有增速上的“后发优势”,增速较快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表 3 中的第二至第四层次省份,位于第五层次的海南省则以年均增速 40.29%位列第一。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经济特区海南省的产业结构得到完善升级,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融入全球价值链进程加速,未来以新兴工业、旅游业为主线的产业链将加快双链双向嵌入进程。另外,由于“先发省份”的双链双向嵌入度基数较大,位于较高层次的省份增长相对“后发省份”面临着更大的边际增长压力和更苛刻的资源总量约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省份既处于较低双向嵌入度层次,且增长速度排名靠后,如东北三省和西

39、北省份,特别是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和西藏,二者的双向嵌入度年均增长率为负,需要当地因地制宜,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大循环,在双链双向嵌入中寻求“弯道超车”。表 4展示了 20172020年 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双链双向嵌入度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早年双向嵌入度领先省份,由于受到“双向嵌入效应”红利的正向激励,始终在双链双向嵌入度方面保持领先地位,进一步反映了双链双向嵌入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马太效应”。特别是位于第一层次的江苏、上海和广东,一直保持处于领先优势。江苏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强省,区域发展和产业链分布较为均衡,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贡献了大部分的 GDP

40、,而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嵌入最能体现在传统和新兴制造业等工业领域,加之良好的产业布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具有强大工业底蕴的江苏在双向嵌入度中独占鳌头。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强省和第一人口大省,同时也是第一工业、外贸和财政大省,珠三角拥有健康稳定的产业链体系,双链协同度和双向嵌入水平较高。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金融、物流、供应链和工业中心,各类新兴科技产业快速发展,长三角区位优势、科创资源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为双链双向嵌入提供着可持续性动力。另外,随着传统制造业的向内陆迁移,先进的创新意识和成熟的产业体系随之从东部沿海区域向内陆中西部区域“溢出”,部分中西部省份承接了东部区域转移产业,而双链双向嵌入所需

41、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转化成本相对较低,表现出较快的双链双向嵌入度增长趋势。图 5全国四大经济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度分布 叽哅 喋喌 图 6省级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度 20172020年均增长率分布33技术经济第 42 卷第 10 期表 420172020年全国省级区域双向嵌入度分布省级区域江苏上海广东四川浙江北京福建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湖北天津湖南重庆江西2017年0.50570.28440.20640.17380.11010.10960.08650.08350.09690.06920.06710.06670.09000.06870.04650.03762018年0.69170.37740.3702

42、0.26880.18920.16730.12740.11710.12950.11530.10110.10450.10300.09390.08000.05792019年0.73900.39580.40890.33790.24200.22250.15280.14240.12440.14540.13640.13900.10500.11810.10270.07412020年0.80600.43480.45050.40590.29900.27710.17160.17820.15860.17440.17380.16260.13500.14530.12410.0901均值0.68560.37310.3590

43、0.29660.21010.19410.13460.13030.12730.12600.11960.11820.10830.10650.08830.0649省级区域贵州广西河北辽宁山西云南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海南青海内蒙古西藏2017年0.03920.04860.02690.06320.02280.02290.01950.01640.01210.00380.00590.00150.00330.00110.00142018年0.05830.06220.04740.08000.03720.03360.02770.01410.01250.00720.00700.00480.00450.00180.

44、00102019年0.06880.06130.06520.02000.04440.04330.03330.01820.01490.01070.00820.00580.00320.00390.00062020年0.07850.06450.08550.03000.04890.05020.03920.02190.01670.01450.00950.00580.00290.00630.0008均值0.06120.05920.05630.04830.03830.03750.02990.01760.01410.00900.00760.00450.00350.00330.0010(三)嵌入类型比较分析对全国

45、 4 个经济区域分别按照意识嵌入、需求嵌入和技术嵌入开展比较分析,如图 7 所示,可以发现,在四大经济区域中,三类嵌入类型均值的排序整体较为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需求嵌入、技术嵌入和意识嵌入。需求嵌入在三类嵌入类型中排名第一,除了与其产业培育成功率较高之外,还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2021年我国人均 GDP突破 8万元人民币并超过世界人均水平,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广泛的消费需求造就了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大量市场资本和技术知识涌入,基础设施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为双链双向嵌入提供了可持续的要素输入。然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特别是在芯片、航空引擎、工业软件和扫描电

46、镜等“卡脖子”领域,较高的技术嵌入度反映了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因此,无论是改革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基础教育,还是强化双链韧性、开展补链强链行动及“揭榜挂帅”等专项活动,技术嵌入得到从中央到部委、从地方到企业的全方位重视和全要素支持。排名靠后的是意识嵌入度,虽然我国 R&D 经费投入强度在 2017年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张其仔,2021),但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经费占比增长缓慢,对大科学实验装置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投资缺乏耐心,反映了当前 R&D经费投入“短视”行为及新发展理念贯彻不彻底现象。从区域内部横向比较视角出发,由图 7可以发现,东北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省份之

47、间双链双向嵌入度差异性较小,且大部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区域因囊括了南北省份且发展层次各异,其内部省份的嵌入度分布波动较大。另外,东部区域所有嵌入类型均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其中需求嵌入更是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反映了其旺盛的嵌入需求和强势的区位引领能力。近年来,西部区域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成渝区域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四川、陕西等西部省份异军突起,高端制造、平台经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等现代产业体系得到完善,双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多类型双链嵌入在经济平稳增长中深化发展。六、结论与启示(一)主要结论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嵌入一直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各级政府通

48、过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和推进技术市场建设等 图 7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分类型分布34梁本部等: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研究一系列举措,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和脱节问题得到较大缓解,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积累了宝贵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创新和双链双向嵌入实践经验。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梳理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系,界定了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的基本概念和嵌入原则,并将其划分为意识嵌入、需求嵌入与技术嵌入类型。明确了双链双向嵌入的驱动机制和嵌入类型对双向嵌入度的影响路径,构建了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度测算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 201

49、62020年 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时间和嵌入类型层面对比分析了双链双向嵌入度分布和趋势,研究发现:(1)当前我国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嵌入度稳步上升,在省级区域层面存在 5个层次和“南强北弱”现场,具有“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2)双链双向嵌入度低层次省份在嵌入度增速上具有“后发优势”,但东北区域和西部区域部分省份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薄弱,在双链双向嵌入度层次和增速上表现不佳,当前双向嵌入度随着产业转移呈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中西部延伸”趋势。(3)嵌入类型在我国四大经济区域排名较为一致,需求嵌入构成双链双向嵌入度主要内容,而意识嵌入在各区域仍有较大提

50、升空间,其中东部区域内部省份的嵌入类型差异较大,东北和中部区域内部省份差异度较小,而西部区域部分省份(如四川、陕西)开始逐渐在双链双向嵌入度方面发力。本文结论对我国深入实施双链双向嵌入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意识嵌入看,创新链和产业链上的企业主体应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核心使命,统一上中下游关键节点战略规划和创新意识,并将其作为双链升级的目标方向。同时,地方政府和企业还要面向市场需求,借鉴双链互相嵌入驱动机制的过程逻辑和需求嵌入影响路径,构建“供应链现代化双链位置定位”的“外承接”路径和“国内统一大市场区域协同发展规划企业市场需求”的“内循环”路径。以技术嵌入为落脚点和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