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ZZB 0362-2018 耐震精密压力表.pdf

上传人:clo****rst 文档编号:91563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ZZB 0362-2018 耐震精密压力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T∕ZZB 0362-2018 耐震精密压力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T∕ZZB 0362-2018 耐震精密压力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T∕ZZB 0362-2018 耐震精密压力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T∕ZZB 0362-2018 耐震精密压力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品分类 . 2 5 基本要求 . 2 6 技术要求 . 3 7 试验方法 . 6 8 检验规则 . 8 9 标志、包装与贮存 . 9 10 质量承诺 . 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试验顺序及项目之间间歇时间 . 1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检验注意事项 . 12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制订。

2、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红旗仪表(长兴)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富阳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浙江国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普赛迅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春龙、蔡绯、徐富群、屠彬彬、谈念庐、周永华、黄锦栋、温金建、李晓军。 本标准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耐震精密压力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震精密压力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贮存及质量承诺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测量元件为弹簧管(C形管、螺旋管),并采用灌充液和阻尼器进行防震处理的机械指针式精密压力表和精密真空表(以下

3、简称仪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222 弹簧钢 GB/T 1226 一般压力表 GB/T 1227 精密压力表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02008,IEC 60068-2-3:1995,idt) GB/T 4423 GB/T 4423 GB/T 8892 压力表用铜合金管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

4、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115 压铸铝合金 GB/T 17214.32000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条件 第3部分:机械影响(idt IEC 606534-3:1983) GB/T 20878 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 25480 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GB 26788 弹性式压力仪表通用安全规范 JB/T 5528 压力表标度及分划 JB/T 6804 抗震压力表 JB/T 9252 工业自动化仪表 指针指示部分的基本型式、尺寸及指针的一般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26及JB/T 680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5、.1 耐震精密压力表 shock-resistant accurate pressure gauge 准确度等级优于或等于0.4级并在震动条件(V.H.4级)下保持其准确度等级的压力表和真空表。 4 产品分类 4.1 型式 4.1.1 仪表按测量类别分为:压力表、真空表。 4.1.2 仪表的按安装方式分为:直接安装式、嵌装式。 4.2 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分为:0.25级、0.4级。 4.3 基本参数 4.3.1 仪表外壳的公称直径(mm)分为 150、200、250、300、400。 4.3.2 仪表的测量范围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测量范围 单位为兆帕 类型 测量范围

6、压力表 00.1 00.16 00.25 00.4 00.6 01 01.6 02.5 04 06 010 016 025 040 060 0100 0160 0250 真空表 -0.10 4.3.3 仪表的标度、标度划分及分格值应符合 JB/T 5528 中的有关规定。 4.3.4 仪表的安装尺寸应符合 GB/T 12272017 中的有关规定。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 5.1.1 产品在设计时应考虑资源节约保护和重复利用,如外壳(表壳与表盖)的密封方式,宜采用可拆卸密封方式,不宜使用焊接、铆接和滚边等不便拆装的密封方式。 5.1.2 产品的结构和外观设计过程中,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7、(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AutoCAD、UG、SolidWorks、CorelDRAW 等),对结构、装配关系进行建模,并进行验证试验,以保证设计的有效性。 5.2 材料 5.2.1 仪表的导压传动部件应选用高强度、强韧性的材料制作。其抗拉强度不低于 370MPa,伸长率不小于 18。 5.2.2 仪表接头所选用的材料抗拉强度应不低于 370MPa,采用的材料及执行标准见表 2。 表2 接头材料 接头材料 执行标准 碳素结构钢 GB/T 700 铜合金 GB/T 4423 奥氏体不锈钢 GB/T 20878 5.2.3 仪表的压力测量元件(弹簧管)应选用专用的优质材料制作,采用的材料及执行标准见

8、表 3。 表3 测量元件材料 测量上限 弹簧管材料 执行标准 6MPa 锡青铜合金 GB/T 8892 10MPa 优质弹簧钢 GB/T 1222 不限 奥氏体不锈钢 GB/T 20878 5.2.4 仪表的外壳采用铝合金或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其材质应分别符合 GB/T 15115 和 GB/T 20878 的要求。 5.2.5 应选用甲基硅油或类似性能的灌充液,并保证无毒无害。 5.3 生产制造 5.3.1 具备自主加工关键零部件的能力,采用外购方式应保持同等质量水平。自主加工采用数字化加工设备,至少应配备拉伸机、弯管机、热处理设备、数控机床和焊接设备等。 5.3.2 具备生产过程工艺保证的能

9、力,至少包括:激光焊接、高频焊接、超压试漏、壳体密封性检测等技术手段。 5.4 检测 5.4.1 具备产品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能力,至少应配备:壳体密封性检测装置、影像测量仪、超压试漏设备和涂层测厚仪等。 5.4.2 建立产品计量实验室,且同时拥有建立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标准器和配套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程的要求。 5.4.3 应配备满足 6.1.1 和 6.1.2 要求的高低温试验、振动试验台。 5.4.4 应配备耐久性试验装置,满足产品以及测量元件的耐久性试验要求。 6 技术要求 6.1 正常工作条件 6.1.1 仪表正常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5+55。 6.1.2 仪表的正常工作环境振动条件应

10、不超过 GB/T 17214.32000 规定的 V.H.4 级。 6.2 参比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仪表的基本误差、回差、轻敲位移、零点误差、指针偏转的平稳性及抗被测介质脉动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条款的规定: 环境温度:0.25 级仪表为 202,0.4 级仪表为 203; 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位置; 负荷变化均匀。 注:未注明时,正常工作位置系指表盘垂直安装。 6.3 基本误差 仪表的基本误差以引用误差表示,其值应不大于表4规定的基本误差限。 表4 基本误差限 准确度等级 基本误差限(以量程的计) 0.25 级 0.25 0.4 级 0.4 6.4 回差 仪表示值回差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绝

11、对值。 6.5 轻敲位移 在测量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 用手指轻敲仪表外壳使指针能摆动时, 指针指示值的变动量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1/2。 6.6 零点误差 6.6.1 仪表按正常位置安装,弹簧管内无外加负荷时,零点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示值误差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 6.6.2 无调零装置的仪表,不应设有抑制零位的装置。 6.6.3 装有调零装置的仪表,零点调节范围应不小于其量程的 2。实现零点校准后,仪表仍应符合6.3 的规定。 6.7 指针偏转的平稳性 在测量范围内,指针偏转应平稳,无跳动或卡针现象。 6.8 抗被测介质脉动性能 当负荷为脉动压力时: a) 仪表的减幅比不大于 0.5;

12、b) 仪表的脉动误差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 2 倍。 注:本条款仅适用于带阻尼器的仪表。 6.9 温度影响 当使用环境温度偏离202(0.25级)、203(0.4级)时,仪表的示值误差(包括零点)分别不应超过式(1)规定的范围: =(Kt)(1) 式中: 环境温度偏离202(0.25级)、203(0.4级)时的示值误差允许值,表示方法与基本误差限相同,; 本标准第6.3条规定的基本误差限绝对值,; t |t2t1|,; t2 本标准第6.1.1条规定的环境温度的任意值,; t1 对于0.25级的仪表, 当t2高于22时, 为22, 当t2低于18时, 为18; 对于0.4级的仪表,当t2高于23时

13、,为23,当t2低于17时,为17; K 温度影响系数,其值为0.04/。 6.10 超压 仪表应按表5的规定,承受超压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6.36.8的规定。 表5 超压试验 测量上限U /MPa 负荷(测量上限值的) 时间/h U 10 125 0.5 10U 60 115 0.5 60U 160 110 0.5 U 160 90100 4 6.11 交变压力 对于量程小于或等于 160 MPa 的仪表,应按表 6 规定承受交变压力试验。 表6 交变压力试验 量程S /MPa 交变幅度(量程的百分数) 交变频率/(次/min) 交变次数 S 2.5 (205)(755)范围内幅度不小于

14、50 30 30000 2.5S 160 60 20000 对于量程大于160 MPa的仪表,应能承受连续6次(每次试验间隔时间为5min)为时10min的上限值压力。 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6.36.8的规定。 6.12 耐工作环境振动性能 仪表应能承受GB/T 17214.32000规定的V.H.4级的振动,振动中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两倍。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6.36.8的规定,并无机械损伤。 6.13 抗运输环境性能 仪表在包装、运输条件下应能承受GB/T 25480规定的抗运输环境性能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6.36.8的规定。其中: a) 相对湿度项目不要求做; b) 高温+60;

15、 c) 低温-40; d) 自由跌落高度为 100mm。 6.14 指示装置 6.14.1 标度及标度盘 仪表的标度应符合JB/T 5528的规定,其标度盘应带有镜面环。 6.14.2 指针 仪表的指针应符合JB/T 9252的规定。 6.14.3 指针与标度盘间的距离 仪表指针与标度盘之间的距离应在0.5mm1.5mm范围内。 6.15 外观 6.15.1 仪表可见部分应无明显的瑕疵、 划伤, 接头螺纹应无明显的毛刺和损伤; 标度、 标示等应清晰、正确和完整。 6.15.2 表壳内灌充液应清洁、透明,并不应有气泡等妨碍读数的缺陷,液面高度位于表壳中心上方0.25D0.3D(D为仪表外壳公称直

16、径)之间,且无渗漏现象。 7 试验方法 7.1 要求 仪表的试验顺序及各试验项目之间的间歇时间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验注意事项见附录B。 7.2 试验条件 按6.2参比工作条件。 7.3 试验仪器 试验用标准仪器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不大于被检仪表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1/4。 7.4 试验用工作介质 压力上限值不大于0.25MPa的仪表,工作介质为清洁的空气或无毒无害、化学性能稳定的气体。 压力上限值大于0.25MPa的仪表, 工作介质可为无腐蚀性的液体。 对于压力上限值大于0.25MPa但不大于2.5MPa的仪表,实际是用于测量气体压力的仪表,工作介质也可为清洁的空气或无毒无害、化学性能稳定的气体

17、。 7.5 检验点 以标有数字的标度线作为检验点。 7.6 检验方法 采用被检仪表与标准仪器比较的方法进行检验。 7.7 基本误差试验 7.7.1 仪表在试验前,由零点平稳地增负荷至测量范围上限(真空表不低于当地可抽得极限真空的90),并保持 3min,然后再均匀缓慢地减负荷到零点,此后在 5min 内开始检验。 7.7.2 检验时由零点均匀缓慢地增负荷,检验各规定的检验点至测量上限(真空表不低于当地可抽得极限真空的 90),并保持 3min,然后再均匀缓慢地减负荷到零点,检验各检验点。 7.7.3 检验时各检验点应进行两次读数,一次是在负荷平稳达到规定检验点的值,即轻敲仪表外壳前时读数,另一

18、次是在轻敲仪表外壳后读数。 7.7.4 基本误差应在正反行程中,轻敲前后各检验一次,轻敲前(后)示值与检验点的值之差为基本误差。 7.7.5 对 0.4 级的仪表应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检验, 对于 0.25 级的仪表应按上述方法连续进行两次检验。 7.8 回差试验 在7.7试验中,记录同一检验点轻敲表壳后正行程示值和反行程示值,两者之差为回差。 7.9 轻敲位移试验 在7.7试验中,记录同一检验点轻敲表壳后指针的变动量,该变动量为轻敲位移。 7.10 零点误差试验 7.10.1 当仪表不带有调零装置时, 在 7.7 试验中, 负荷为零时, 目测被检仪表指针轻敲前后所处位置。 7.10.2 当仪表

19、有调零装置时,应给仪表加压至上限值,保持 3min,降压至上限值 2的负荷,调节调零装置校准零位。然后增负荷并对各个规定检验点附加上限值 2的负荷检至上限值。再检验相同点,再减负荷至零。 7.11 指针偏转平稳性检验 在7.7试验中,观察指针偏转的平稳性。 7.12 抗被测介质脉动试验 在7.2规定的条件下, 将仪表安装在能产生正弦波形、 频率为 (605) 次/min的交变压力试验机上,施加交变负荷使其中值处在测量上限值4050之间的一个检验点上, 交变负荷变化幅值为测量上限值的15, 待仪表交变幅度稳定后, 记录仪表的实际压力变化范围与输入压力变化范围, 按照JB/T 6804 的规定计算

20、仪表的减幅比和脉动误差。 7.13 温度影响试验 将仪表放入恒温箱中。将仪表放入恒温箱中,逐渐升(降)温至6.1.1条中的温度范围的上(下)限值,并使仪表承受上限值3/4的负荷,待温度至规定值时保温不少于3h,然后减负荷至零,按7.7.1、7.7.2和7.10.1条进行检验。 注:对于表壳不带容积补偿装置的仪表,试验时应使表壳内与大气保持畅通。 7.14 超压试验 在7.2规定的条件下,仪表按6.10的规定进行超压试验。卸掉负荷后在30min内按7.77.12检验。 7.15 交变压力试验 在7.2规定的条件下, 将仪表安装在能产生正弦波形的交变压力试验机上, 按表6的规定的交变次数进行试验。

21、试验后在30min内按7.77.12检验。 7.16 耐工作环境振动性能试验 7.16.1 在 7.2 规定的条件下, 按 GB/T2423.10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试验参数按 GB/T 17214.32000中的 V.H.4 级的规定。 7.16.2 初始振动响应检查时,施加测量上限值 50的负荷。 7.16.3 耐久性试验采用定频试验,施加测量上限值 50的负荷,定频振动时间为 1h。 7.16.4 试验结束后,仪表应无机械损伤,在参比条件下放置 1h,按本标准中 7.77.12 进行检验。 7.17 抗运输环境性试验 仪表按6.13的要求及GB/T 25480中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22、。试验后按本标准中7.77.12进行检验。 7.18 指示装置试验 目测检验及用游标卡尺测量。 7.19 外观检查 仪表处于正常工作位置时检查表壳内的液面高度,并目测检验其余要求。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及判定规则 按表7所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所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方可出厂。 表7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条款号 试验方法条款号 1 基本误差 6.3 7.7 2 回差 6.4 7.8 3 轻敲位移 6.5 7.9 4 零点误差 6.6 7.10 5 指针偏转的平稳性 6.7 7.11 6 抗被测介质脉动性能 6.8 7.12 7 温度影响

23、 6.9 7.13 8 超压 6.10 7.14 9 交变压力 6.11 7.15 10 耐工作环境振动性能 6.12 7.16 11 抗运输环境性能 6.13 7.17 12 指示装置 6.14 7.18 13 外观 6.15 7.19 注:“”表示应检验项目,“”表示不检项目。 8.2 型式试验及判定规则 按表7所规定的全部项目进行型式试验。 在下列情况下,仪表按本标准中全部技术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试制定型; b) 成批生产的仪表定期检验; c) 当设计、工艺、材料等方面有重大变更时; d) 停止生产的仪表再次生产时。 在a)、c)项的情况下,从试制品中任意抽取三台仪表,作为被

24、检样本;在b)、d)项的情况下,应随机抽取同一批产品中的四台仪表,作为被检样本。 被检样本只有在所规定的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时,则型式试验通过。但对b)、d)项的情况,若某台仪表中有一个检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 则应加倍抽取样本进行复检, 复检样本只检验样本的不合格项目;经检验合格后,则型式试验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9 标志、包装与贮存 9.1 标志 仪表的标度盘上应标有: a) 生产商或商标; b) 仪表名称; c) 计量单位; d) 准确度等级; e) 制造年月及仪表编号; f) 正常工作环境温度; g) 正常工作环境振动等级; h) 关于安全、正确使用的其他提示。 注:f)、g)、h)三

25、项也可在仪表使用说明书或其他标志中标示。 9.2 包装 仪表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规定,其防护类型由生产商自定。 9.3 贮存 仪表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室内,室内空气应洁净,对仪表无腐蚀作用。 10 质量承诺 10.1 质保服务 10.1.1 仪表的质保期为自产品出厂之日起 18 个月内,在客户正常的储运、使用条件下,因产品的制造质量问题而不能正常使用时,免费退换产品。 10.1.2 在质保期内, 产品因使用不当而不能正常工作时, 产品制造商应无偿为用户修理或更换零部件。 10.1.3 在质保期外,产品制造商有偿为用户提供终身修理或更换服务。 10.2 售后服务 10.2.1 仪表制造

26、商应有独立的售后服务部门,并设有售后服务电话、热线或其他网络售后服务平台。 10.2.2 售后服务部门应在 1h 内响应客户报修要求,24h 内给出解决方案。 10.2.3 售后服务人员如不能通过电话及其他网络售后服务平台解决客户问题, 应能提供上门服务, 具体时间由售后服务人员与客户协商。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试验顺序及项目之间间歇时间 A.1 试验顺序及项目之间间隙时间如下图: 图 A.1 A.2 各试验之前允许调零,但在项目试验进行中不允许调零。 A.3 7.9.2 的试验在示值检验后接着进行。 交变压力试验 抗工作环境振动性能试验 抗运输环境性能试验 试验后30min内进行示值检

27、验和抗被测介质脉动试验。 常温下放置不少于 1h。 参比温度下放置 1h 后进行示值检验和抗被测介质脉动试验。 参比温度下放置 3h 后进行示值检验和抗被测介质脉动试验。 高温试验 常温下放置不少于 2h。 低温试验 常温下放置不少于 1h。 常温下放置不少于 2h。 指示装置及外观检验 示值检验 抗被测介质脉动性能 超压试验 示值检验包括:基本误差、回差、轻敲位移、 零点误差、 指针偏转平稳性。 检验前,仪表在参比条件下放置 3h。 试验后30min内进行示值检验和抗被测介质脉动试验。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检验注意事项 B.1 检验用介质为液体时,必须注意液位差的影响。如有液位差影响必须考虑对测量结果加以修正。 B.2 检验用介质为气体时,必须排除弹簧管内的气体,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