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莓无公害促成栽培技术 草莓无公害促成栽培技术促成栽培是一种特早熟栽培,是采用促进花芽分化,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设施在冬季保温,防止其进入休眠,使草莓提早开花结果的栽培技术。应用促进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最早可以在当年11月中下旬开始采收上市,直至翌年6月份。鲜果上市期可达7个月,比露地草霉提早6个月上市。促成栽培需要一套设施条件,一次性投资较大,投入的劳力较大,要求管理精细,技术上的季节性极为严格。促成栽培虽然成本较高,但是由于上市早、采收期长、产量高、价值亦高。一、品种选择促成栽培用的品种要选用高界限温度花芽分化的早熟种,休眠性浅,低温季节耐寒性好。长势强,有较多
2、的健全花粉能正常开花结果,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如红颊、章姬、美国4号、石莓4号等到一些新的优良品种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二、选用壮苗壮苗的指标是:5-6片展开叶,根茎粗1.3-1.5厘米,苗重30克,叶柄短而粗壮,根须多而粗白,定植时带大土块少伤根系。三、定植与田间管理1、土地准备与定植促成栽培的定植适期是8月中旬至10月初(各个地区会有差异)。大棚轮作有利于草莓生长,有条件地地方应首先考虑进行合理的轮作。草莓不耐连作,连作会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盐分积累、病虫害增多等。由于大棚不能经常移动,及土地流转不便,现在每年仍有相当多的大棚进行连作栽培。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主
3、要有两种办法;第一,在69月份的自然多雨、高温期,掀开塑料薄膜,清除土壤表面的旧地膜,用机械深耕翻松,使其接受暴雨淋刷,烈日曝晒;第二,夏季空闲期在大棚内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如毛豆、豇豆等。促成栽培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质肥料3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氮磷钾复合化肥50千克。基肥在定植前半个月施下,土表面撒施,以机械翻耕,使有机质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合。随后开沟作畦,以深沟高畦为宜;6米宽的大棚作畦56条,畦宽100120厘米(连沟),畦面要求平整略呈龟背形,以防畦面积水而造成烂果;施肥、作畦等工作需要定植前10天完成,作畦后在畦表覆盖旧的塑料薄膜,有利于土壤中肥料熟化,并
4、能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还能避免雨水冲刷,减少肥料流失。单畦双行种植,行距2528厘米,株距1820厘米,每亩种植6000-8000棵。2、定植时期与方法定植时期为8月中旬至10月初,即在假植苗刚进入花芽分化之后。起苗要带土块,尽量少伤根系。对外地引进的苗一定要及时定植,定植前一天给育苗地浇一次透水,有利于挖苗。大小苗分棚种植,可使开花结果期一致,便于管理。钵育苗边种边脱去塑料钵,不会损伤根系,成活率高。定植时应注意定向种植,将草莓苗根茎的弓背部朝向畦外,花序的抽生会伸向畦的两侧;由于果实受光充足,果实的着色与品质均会提高,又因空气流通性好,病虫害显著减少,商品果产量增加。定植时要掌握适当的深
5、度,不宜过深过浅。定植后及浇水,促进提早成活。3、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至大棚覆膜的时期,是地上部与地下部迅速生长的时期,因叶面积大量增加,根系分布扩大,对生育十分有利。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有施肥灌水、摘叶摘芽、铺地膜、中耕除草等工作。定植后即要浇水,促进成活,为保持畦面湿润,可在畦沟内灌水,高度离畦面10-15厘米,若发现畦面干燥,及时从沟里向畦面泼水,以利苗的成活。成活后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燥度,每37天浇水或灌水一次,有喷灌和滴灌设施的地区应经常向叶片喷水,或行间滴水,保持土壤经常湿润。促成栽培覆盖地膜可以起到提高土温、促进肥料分解、防止肥料流失及减少病害发生的作用,必须及时实施。地膜覆盖时期
6、以10月20日前后最为适宜;覆盖过早,地温迅速上升时,不仅会伤害根系,还会推迟第二花序的花芽分化期;但覆盖过迟,又会影响应有的覆盖效果。尽管透明地膜升温快,但因不能有效防除杂草,生产上仍不能使用。目前生产上经常使用且效果较好的地膜为厚度0.030.05毫米的黑色不透明聚乙烯膜。黑地膜能有效防止杂草滋生,但提高土温的效果不如透明地膜。此外,当黑地膜大量吸收太阳能时,膜表面温度很高,容易引起叶片、果实的日烧病,因此生产上急待开发使用含有除草剂的透明地膜或其他特色地膜。在铺设地膜前,最好能安装滴灌设施,这样既能及时灌水,又能随时浇灌液肥,管理十分方便,可节省大量劳动力。植株生育开始时,会发生旺盛的腋
7、芽和匍匐茎,为了节省植株营养,一定要及时摘除早期抽生的腋芽,随时去除匍匐茎,这样也可避免较大的伤口。育苗期中需不断地进行摘叶,定植后也要及时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但不能过分,否则会延缓开花和果实膨大,推迟采收期。4、温度管理保温的适宜时期:大棚覆盖塑料薄膜即为保温开始期,当自然温度不断下降,气温、地温降至草莓生育适温以下时是保温适期。保温不宜过早,过早覆盖塑料薄膜时,第一花序开花虽早,但第二花序的分化会受到抑制,甚至变成匍匐茎。综合考虑气温与植株的生育状态,适宜覆盖保温的时期应在平均气温16(10月下旬至11月初),能观察到第二花序开始形成时。利用钵育苗可使花芽分化期提早,覆盖保温期也需相应提早。
8、短期保温和适当的温度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生育和开花,使植株在果实膨大期以前形成较发达的根系,较多的吸收土壤养分,为早熟高产打下基础。大棚与小环棚覆盖:大棚与小环棚覆盖的保温效果是一层塑料薄膜覆盖时,大棚要比小棚保温效果好。为了确保植株安全越冬,提高保温效果及管理方便,可采用双层大棚保温,即在大棚内搭建略小的中棚。温度要求:保温初期,温度要求相对较高,白天30、夜间12;显蕾时,白天要求2528、夜间10,如果此时夜温过高(13以上),会使腋花芽退化,雄蕊、雌蕊将受到不良影响;开花期,白天要求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2325以下,夜间68;果实收获期,白天2023、夜间为57。5、土
9、壤肥水管理保温开始后,大棚内温度较高,蒸腾量大,土壤很容易干燥,仅靠浇水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有时需进行沟灌。装有滴灌设施的大棚大约每周滴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充分湿润,这是草莓植株生育好坏的关键。追肥结合滴灌很方便,一般自定植到保温开始期需施肥12次,特别是在铺地膜前要施肥1次;以后于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初期各施1次;2月中旬植株将要恢复长势前追施1次;早春腋花芽出蕾至果实膨大期再施23次,共计78次。地膜覆盖前施肥可用氮磷钾复合化肥直接撒于畦面,轻轻中耕松土,并配合浇水,每次每亩施化肥810千克;地膜覆盖后用滴灌设施滴入液肥,追肥最好遵循少吃多餐、薄施勤施的原则,用400500倍的氮磷钾复合化肥液滴
10、灌,每次每亩滴入液肥15003000千克。6、空气湿度管理保温后大棚内的相对空气湿度较高,将有碍开花及授粉受精;果实采收期湿度太大时,容易发生灰霉病,故在地膜铺设时,对畦沟走道也应全面覆盖,不留裸地,以阻止地面水分蒸发;在走道上再铺置一层稻草,不仅行走方便,而且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结合温度管理,高温时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7、赤霉素处理大棚保温开始3天后用赤霉素处理,可促进生育,有效防止休眠。因为赤霉素在高温时效果更大,所以喷液宜选在晴朗的高温天气进行。喷液用量因品种类型而异,一般休眠性较浅的品种每株喷施一次810-6赤霉素液5毫升即可;休眠较深的品种则需喷1010-6赤霉素
11、液两次,每次每株5毫升,两次相隔710天。喷液要喷在心叶上,不宜过多过少。喷药后大棚内温度可以提高到3032,3天后即开始逐步见效。四、病虫害防治1.主要病害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小而无一定形状的红色或紫红色病斑,之后病斑扩大,病斑中心呈灰色或灰褐色圆斑。四周紫褐色,状如蛇眼。该病温暖高湿时易发生,老叶先发病,逐渐延至全株,开花结果前发病轻,开始采收后大量发生,主要影响叶面光合作用,阻碍植株生长,降低产量。白粉病。该病全株都易发生,叶片被害时发生暗色污斑,大小不等,接着在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现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枯焦,果实早期受害,停止发育、干枯,若后期受害,表面有一层白粉,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不断发生,危害极大。灰霉病。是开花后发生的主要病害,病菌先侵害小果,与湿土接触的果面先发病,后沿果梗蔓延到花序梗,干腐枯死;侵害已转色的果实时,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表面出现一层灰霉层,使果实软腐,灰霉随风吹扩散到其他果实上致病。2.病害防治方法综合预防为主。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实行23年轮作,不要雨天移栽,且宜带土移栽,少伤根系、茎叶,适时盖膜、搭棚、勤管理。及时摘除病叶、果、枯死老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保持草莓园内整洁通气,棚内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和废气对草莓的危害。采用深沟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深沟,降低地下水位。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