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理描写仿写》教学反思
灌村中学 朱结梅
在进行《心理描写仿写》教学设计时,我反复思量,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收获?之前上的动作描写仿写不是很理想,那心里描写仿写怎样才有效?设计的场景如果太难写,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完成不了怎么办?怎样才能将本节课重点和学校“善美”教育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原定四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减少到AB两种:A、由作者或作品中的“我”直接描述表白,常以“想”等字眼为标志,有的还使用逗号或冒号作提醒。B、通过作品中的“我”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可以有几种方式:1、让人物自己跟自己说话;2、在心里和别人说话;3、多几个猜测,多问几个为什么。C和D放到课后消化,C、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D、通过梦境、幻觉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AB两种方法模式简单易操作,又考虑到1、2号组员吃不饱,决定分层次进行训练,这样就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避免有些学生消化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出现。实践证明,分层次进行训练是明智的,学生们大都能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仿写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体现,但学习重点之一的“心理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深化文章的主题”却不能很好地体现,甚至有点忽略了。使得心理描写不能很好地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突出不了心理描写仿写的另一主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