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捉迷藏》活动说明 宛南实验幼儿园 沈欢
活动名称:捉迷藏(小班)
一、设计思路:
1、源于主题《小兔乖乖》的开展
小兔可爱的形象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通过主题《小兔乖乖》的开展,幼儿喜欢亲近、照顾小兔。《捉迷藏》的活动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通过穿戴小兔头饰,师幼共同扮演兔妈妈和兔宝宝,在装扮的游戏中进行学习。
2、源于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她们更适合在游戏的情境中去玩、去学习、去获得认知与情感体验。捉迷藏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将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玩中体验,获得学习经验。
3、源于《指南》中小班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
《指南》科学领域中的“数学认知”板块有提到3-4岁幼儿会“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辨识、交流、游戏体验获得对形状特征的明显认识;三次游戏层层递进,躲藏地的变化帮助幼儿逐步感知“一样多”、“多一”以及“少一”的数学概念,从而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在游戏情境中,巩固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尝试感知多一、少一和一样多。
三、环节设置
整个活动分成两大板块:
l 图形认知
l 感知多一、少一和一样多
(一)看看说说“躲哪里”(巩固对图形的认知)
环节设计1:找一找躲藏的地方(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关键提问:兔宝宝们,今天兔妈妈要和你们一起去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看一看,你可以躲在草地上的哪些地方?
(出示草地背景以及三个躲藏的地方——大树、山洞、房子,引导幼儿完整说:我可以躲在……)
环节设计2:说一说大树、山洞、房子的形状(巩固对常见图形的认知)
关键提问:
l 大树像什么形状?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
(感知三条边、三个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尝试用正确的词汇描述。)
l 山洞看上去又像什么形状?还有什么是圆形的?
(仔细观察形状特征,鼓励幼儿完整表达。)
l 你发现房子像什么形状?你还认识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表述生活中正方形的物品)
环节特点设计:顺应幼儿学习特点
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接感知,具体形象的图片能引发幼儿积极的表达表现。但受限于年龄特点,幼儿的表述往往是不完整的,甚至只用三两个字回应。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一些直观的图片,调动幼儿对图形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发孩子的共鸣,让孩子想说、乐说、愿说;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幼儿的用词用句,通过清晰的提问,以及鼓励、引导、追问、模仿等方式激发幼儿正确、完整表达。
(二)躲躲藏藏“玩游戏”(感知多一、少一和一样多)
过渡:兔妈妈这里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都是什么呀?这些都是你们待会儿可以躲藏的地方。(边放图形,边巩固图形对应的躲藏地方)
环节设计1:第一次游戏(一样多)
兔妈妈讲述游戏规则:现在请兔宝宝们仔细听好,待会儿兔妈妈会念儿歌,小兔子们赶快找一个图形宝宝躲起来,每只小兔子找一个地方躲。等兔妈妈找到你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躲在了什么地方。
(清楚讲述,让幼儿明白游戏规则,强调一个地方只能躲藏一个兔宝宝。)
念儿歌:“捉迷藏捉迷藏,小兔小兔快快藏,123回头找,我的小兔藏好了吗?”
(兔妈妈背对着兔宝宝念儿歌的方式,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引发幼儿玩游戏的积极性。)
关键提问:笃笃笃,我的小兔躲在哪里呀?
(引导幼儿完整说:我躲在正方形的房子里……游戏中一如既往地规范幼儿的语言,表扬讲述完整的幼儿,引导个别幼儿把话讲完整,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述力。)
小结:每个小兔子都找到地方躲起来了,小兔子和躲藏的地方一样多。
环节设计2:第二次游戏:(多一块)
念儿歌:“捉迷藏捉迷藏,小兔小兔快快藏,123回头找,我的小兔藏好了吗?”
关键提问:这里怎么多出来一个图形宝宝?多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地方呀?多出来的**可以给谁躲?
(在交流中教师首先给予幼儿发现与思考的空间:图形宝宝多一个,说明什么?解决首要问题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疑问“多出来的一个可以给谁躲呢?”期间教师要稍加强调“多出来”这几个关键词,进而培养幼儿主动发现、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小结:躲藏的地方多一个,我们都有地方躲了。
环节设计3:第三次游戏:(少一块)
继续念儿歌“捉迷藏捉迷藏,小兔小兔快快藏,123回头找,我的小兔藏好了吗?”
关键提问:你找到地方躲起来了吗?为什么这只小兔没有地方躲?那你们可以帮帮这只小兔吗?
(共同发现没有找到地方躲藏的小兔子,幼儿感知体验“少一个躲藏的地方”,其中同样强调“少”这一概念,继续鼓励幼儿的主动观察,感知数量的变化。最后由问题引发幼儿乐于帮助同伴的积极心)
小结:躲藏的地方少一个,一只小兔没有地方躲,互相帮助想到好办法。
谁来了?大灰狼来了,赶快躲好没有声音哦!(播放大灰狼音乐,大灰狼找一圈、灰溜溜的走了)
大灰狼找到我们了吗?兔宝宝们都真聪明、真勇敢,躲起来没有声音大灰狼就找不到我们。
(大灰狼的出现给游戏情节加入了跌宕起伏的色彩,幼儿的情绪也随之产生变化,个别幼儿可能会出现害怕、焦虑的情绪,兔妈妈要及时安慰,在身边保护小兔子,让兔宝宝们时刻感受到妈妈对它们的关心。)
环节设计特点:
l 在游戏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变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小班幼儿更乐意在游戏的情境中模仿与学习,在实际操作与体验中获取经验。因此活动中,兔妈妈带领兔宝宝进行了三次游戏,不是简单重复的,而是在层层递进式的游戏中,让幼儿逐步感知“一样多”、“多一”、“少一”的变化。
l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在“捉迷藏”的游戏环节特别能体现这些品质。如第二、第三环节的游戏中图形宝宝多一块、少一块,幼儿是否能及时发现,发现以后又是否能想到多一块可以给谁躲?有的孩子就会想到多出来的一块可以让兔妈妈躲藏、也有的孩子会想到给同伴躲,已经有为别人考虑的意识了。那么少一块又如何去解决呢?活动中孩子们你让给我、我让给他,谦让的精神让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在互动中传递着。教师通过游戏氛围的营造、有效的师幼互动让每一个幼儿都全情投入,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专注的学习状态。
- 4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