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与融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471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与融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与融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与融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教学研究4020236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与融合赵艳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甘肃张掖734000【摘要】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能把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生硬割裂,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物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物理教师要强调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初中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石,它为高中阶段物理概念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与融合,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优化初中

2、物理教学提供一定帮助。【关键词】初中物理;高中物理;衔接融合【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96X(2023)06-0040-03在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过程。物理知识本身的逻辑是递进的,各个概念和理论之间紧密相连。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能把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强行割裂,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初中物理教师要做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这样有助于提升物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教师需认识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物理知识是高中物

3、理学习的基础,通过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物理概念和理论,为高中物理学习打好基础,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延伸,在教学中强调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物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方式,以便在高中阶段更好地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关注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存在的难点1.1认知能力有差异学生思维的认知发展对物理学习尤为重要。因为物理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4、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要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对物理学习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在初中阶段,学生心理认知属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事物和经验为基础,容易掌握直观形象的知识。例如在八年级学习力学时,学生需要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更侧重于观察、分析和描绘具体现象。由于这些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然而,随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例如在高一学生学习力的分解时,除了需

5、要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将复杂的现象简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更加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认知难点。一方面,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更加严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培养的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更加注重概念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减少学生未来学习高中物理的阻力。1.2知识迁移的跳跃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时常会表现出对

6、难题的畏惧,尤其是在力学和电学这两个领域。这种畏难心理往往源于物理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跳跃性变化,以及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物理学习,初中物理教师应明确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性。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在初中阶段教学重点通常在于直观地理解惯性这一现象;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将这一概念与其他力学概念联系起来并掌握相关的数学推导。这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教学研究4120236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和挫败。类似的问题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很多,如静电学、磁场等。这些知识点都涉及到定量与定性上的跳跃性变化,导致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

7、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困难2。1.3学习思维定势的影响随着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严密,对抽象思维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需要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能量转化为例,初中阶段的教学通常关注物体从静止到开始释放能量的过程,如滑块从斜面滑下、弹簧释放等。这些知识都有具体的生活应用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抽象程度有所提高,例如自由落体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以便理解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在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未能充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弹力为例,有些教师只在讲解弹簧、橡皮筋等具体实例时讲解弹力,

8、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与学生深入分析压力、拉力等力的产生原因。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割裂,给学生在知识体系衔接上带来难题。2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融合策略2.1关注内容延展,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思维物理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现象和基本规律的科学,包含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要学好物理,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要素,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如何联系和应用它们。学生要分析物理概念所具有的意义,这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关注内容延展对实现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初中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高中物理学习,从而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逻

9、辑。这样有助于建立学生的知识框架,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辨析一些相近且易混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如力与压力、功与能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解释和示范,帮助他们认清这些概念的异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时出现偏差,提高学习效果3。以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几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折射成虚像,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方向发展,推动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作图法分析光路从光疏到光密介质的折射。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光

10、线在交界面上的折射现象。通过作图法,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相对于入射角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折射定律对光路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折射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光现象,如“人看水中鱼”和“水中鱼看人”进一步阐述折射的概念。当人站在水面上看水中的鱼时,由于光的折射,鱼的位置看上去会偏离实际位置。同样,当水中的鱼看水面上的人时,也会因为光线的折射而产生错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折射现象及其对物体观察的影响。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折射成虚像的原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到虚像产生的过程。

11、例如将一个硬币放在透明容器中,用水将硬币覆盖后,从不同角度观察硬币的位置,学生可以发现硬币的位置虚像与实际位置并不一致,从而理解折射成虚像的概念。再以八年级下册“透镜凸透镜”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透镜”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的作用。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利用凸透镜汇聚太阳光可以把地面上的纸烧焦。在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作图法分析。通过在黑板上画出凸透镜、物体以及光线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再次相交形成像的过程。教师还可适当渗透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更深入地学习透镜成像原理,为其高中学习相关

12、板块的完整内容奠定基础4。2.2活用实验教学,助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形象思维特性是指人们通过直观、具体的形象或场景来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规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直观、具体和生动的特点,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要将概念、规律教学与观察、演示实验教学整合在一起。在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以前述案例为代表,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

13、受光线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过程,避免重概念、规律教学,忽略观察、演示实验教学。教师过分强调概念和规律的讲解,而忽视与实际生活场景的联系,可能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精 品 生 活Trendy Life教学研究4220236的理解变得片面和抽象。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演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物理知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利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5。以八年级下册“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相关教学为例。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同时

14、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教师先进行演示,将杠杆放置在支点上,使杠杆水平放置;用量具测量砝码挂钩的长度,并在杠杆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挂上砝码,记录下砝码的质量和挂钩到支点的距离;在杠杆的另一侧选择一个位置摆放小物体,如橡皮擦或小石子,并调整其位置直至杠杆达到平衡状态;用量具测量小物体到支点的距离,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和小物体。教师向学生提问杠杆平衡的原理和关键变量,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行实验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结果由小组讨论出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原理。2.3引入模型教学法,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反映和替代客观对象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15、方法,它能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模型是一种简化和抽象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现象和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建立大量的物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物理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6。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了解和熟悉物理模型教学法及其作用,初中教学应引入物理模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通过使用具体的模型,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和直观,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时,教师可以使用镜子和透镜等具体模型来展示光线的传播路径,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传播特性。在初中阶段渗透模型思维方法,有助于避免学生进入高一接触到理想模型时的陌生感。

16、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理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为他们在高中阶段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初中阶段模型教学法的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模型来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这种思维方式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高中物理涉及更多的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以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教学为例,通过模型教学法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平衡原理,并为学习高中物理打下基础。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力的概念,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并简要介绍力的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平衡杆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构造和特点,并引导

17、学生思考模型如何表现力的平衡原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操作平衡杆模型,通过调整支点和砝码的位置,实现杆的平衡7。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辅导学生对力的平衡进行定量分析,如计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推导力臂与力的关系等。在应用模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如天平、杠杆等,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衡原理和力矩概念进行分析和解答。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平衡原理和力矩概念的应用。教师由此通过模型教学法,实现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与融合。3结语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与融合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注重采用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8、,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够建立良好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 闫赛楠.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元认知理论 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6.2 康建平.加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的示例讨论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5):61-64.3 孙素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5):43,45.4 虢志航.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不同点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10):95.5 张云香.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知识衔接 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121.6 王长伟.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探讨 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9):37.7 杜培玉.浅议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之间的衔接 J.才智,2013(18):84-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