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语文论文:基于“学为中心”的思考和策略.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20435 上传时间:2025-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基于“学为中心”的思考和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基于“学为中心”的思考和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 奏响“预习”三乐章 ——基于“学为中心”的思考和策略 【摘要】预习是自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长时间还是被很多语文老师所忽视,让预习处于尴尬乃至缺失的地位。笔者在2013年参加了市教研会和安吉县递铺小学学习之后,对预习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笔者从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导学案(预习单)的设计和预习的评价三大块进行了自己一些浅薄的阐述。希能抛砖引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迈开结实的一步。 【关键词】圈画式 批注式 导学案 闯关 《现代汉语字典》,对预习的解释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可见,预习是自学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教师专业标准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看来,预习不仅能发挥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预习这一个载体,使他们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为中心。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笔者也充分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也布置学生去预习,但只是在表皮上做了些工夫,未落到实处,反思了一下,觉得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问题一:预习指导未明确。《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预习这块的指导甚少,我们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在做。往往只是把预习理解成读几遍课文,对于不同学段,需要达到哪个目标也没有做深入地思考。学生也就云里雾里,预习结束后,文章上留不下一点预习的痕迹。 问题二:预习过程未到位。学生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学生在完成预习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好的孩子,能按老师的要求百折不挠,但对于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孩子,可能就不尽人意。 问题三:预习评价未完善。由于新教材容量大、教学节奏快等原因,忽视预习效果的评价激励,长期下去,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淡薄了。 上学期,我们学校邀请了曹桂梅老师来给我们低段的老师把脉指导。曹老师的预习专题的讲座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随后,笔者又参加了“以学为中心”的市语文教研会,笔者对预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指导为范例,练好预习的“前奏曲” 预习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我们根据学段特点,低段先把预习放入课堂,让孩子们掌握方法,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那么到二年级的下学期可以放到课外。最主要的是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案。 由于学生各个学段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笔者认为预习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因此,笔者把这它分成了两种预习方式:圈画式预习和批注式预习。 一、5+1步——圈画式预习 圈画式预习一般适合在一二年级以及阅读能力相对薄弱的三年级上学期。他重点体现在字词的落实上。下面重点阐述一下这种预习方法的几个步骤。 1、读 (1)读课文。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由于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因此在课内预习指导时,就安排学生读1遍课文,如果当预习这个环节放到课外时,笔者觉得课文的读应该在3遍以上。(2)读一读带有拼音的生字。要求读3遍以上。 2、记 记一记要认的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来记,如形声字可以用字义藏在字形中,要求学生会找出字义藏在哪儿,字形藏在哪儿?为什么?他容音形义的三结合,他比机械的加一加更有内涵。也可以用换一换、减一减、猜谜语等等的办法来记。对于难记的,有困难的在旁边打个问号。 3、画 画词语。那么该画文中的哪些词语呢?第一、生字组成的新词语。第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第三、画画你喜欢的词语。画词语其实就是一个积累词语的过程,同时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画出的词语。他们也很自然地把这种方法迁移到看课外书时,他们的眼睛也会敏锐起来,也会去关注好的词语。到了二年级下册,我觉得还可以引申到画短语,比如四册的《泉水》一课中的“的、地”的短语挺多的,如: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更大更甜的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尽情地歌唱等,我们可以让学生积累。 4、标 标小节。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了解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小结构成,有的小结可能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小结可能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都便于操作,标上了小结号,我们很快能找到要学习的段落,又如学生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 5、思 思文中大意。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是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是缺少方法,盲目地不知从何下手,低段也要做好铺垫,人人参与。这一步骤我们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就可以实施。我们低段的文章大多都是记叙类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想写了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用比较简单的话讲一讲。 6、写 写什么呢?看插图写词句。这一环节是弹性的,没有具体规定要写多少的内容,主要让孩子们遵循能者多写的原则。 以下是人教版第四册《笋芽儿》的一幅插图。 学生根据图片写了以下一些词语: 嫩绿 使劲 又粗又壮 春雨绵绵 绿草如茵 叽叽喳喳 关心地说 喜气洋洋 心花怒放 句子(1)淅沥沥,淅沥沥,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2)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飞回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绿的毯子。 二、5+1步——批注式预习 批注式预习适合三年级下学期及以上高年级。他重点体现在对词句理解的感悟上。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走: 1、读 读是学习课文的最基本的感悟,因此到了高段也是要求第一步是读。比起低段,读的内容有所增加。在每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导读,每单元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前也安排了一个预习提示。这些也要在预习的时候进行读的要求。除读课文外,生字的要求也是不放松的,读一读生字以及词语表中的词语。 2、划 划指的是用笔划出词语、短语。到了中段,笔者觉得好的句子也画画,如人教版六册《燕子》中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段文字是多么的优美,把燕子的样子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们都知道“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把这些优美的、经典的储存起来,不怕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墨水了。同时对提高了学生读书注意力,加强了其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在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在不懂的词语、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一下问号,这样可以引起注意并加深思考。提高预习的效率。 3、查 (1)查读音。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可以用上字典这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引导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来找到字的读音。 (2)查意思。学词语光会读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一些词语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近义换词法、联系生活法,但是也有字,它能独立存在,但是在平时生活中见到较少,一些比较难的字的意思,我们就要运用《新华字典》,也有一些成语的理解,让学生去请教《现代汉语字典》、《成语字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3)查背景。有些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因此可以采用背景入手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书籍,去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这样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4、思 (1)想文章的大意。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标上文章的小节号,然后结合提示、课文内容、练习题进行初步思考,了解课文思路。 (2)想文章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的表现手法,可以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弄清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文章的优点。 (3)想文章的异同点。高段的课文,我们不仅要关注课文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关注文章的写作秘妙。这秘妙往往藏在了文章的写作形式上。然而,编者也是把结构形式差不多的安排在同一组中,但还是存在着差异。在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把阅读的这篇课文与学过的同类课文联系起来,或同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他们存在的一些异同点,从在找异同点中受到写作方法的启发。 5、注 (1)注解释。利用学习工具,对于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查字典,然后把词语的意思写在文中,以便在课堂中可以交流。 (2)注疑问。对于文中的写作手法、内容等有什么疑问的,我们直接可以注在书上。 (3)注看法。这一块重点是在熟读的基础,你从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然后直接写在书上或预习单上。 6、摘 摘就是在预习或学习中发现的精彩语句,哲理性强的成语典故,警句摘录抄写下来,进行知识的积累,以备运用。这块内容也是一个选做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再做要求。 以导学案为媒介,践行“预习”的进行曲 前一阶段,笔者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现在我们比较时髦导学案非常合乎教育理念和前进的教育思想。导学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他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他的出现,让预习的地位更为突出。同时导学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预习乃至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层次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教师就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足功夫。笔者分学段阐述第一课时导学单中有关预习部分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第一学段,突出字词 第一学段的重点是关注字词的学习。在2013年的温岭市语文教研会上,冯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向我们传递了第一学段导读的方向。我们学校也进行了尝试,在从预习指导课上了一个阶段后,笔者在这一学期人教版第三册《泉水》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预习单。 《泉水》预习单 一、自学生字词语。 1、我会拼一拼,读一读。 哦 股 缝 罐 塔 杜 鹃 脆 读得好的请小组长打上五角星。( ★) 2、用各种方法来记记生字。 记得好的请小组长打上五角星。( ★) 3、读一读。 石缝 山腰 水塔 瓦罐 一股清泉 阳光灿烂的世界 伴奏 美丽的身影 明亮的大镜子 更大更甜的果子 静静的山谷 尽情地歌唱 清脆的歌声 欢快的泉水 互相问候(约定) 二、我会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我会填。 泉水流进 ,流过 ,流到 ,穿过 ,跑下 ,跑进 。 从这张导学单我们看到了第一学段重点关注的是字词的落实,然后再用填空的形式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为第二学段的理解做基础。 二、第二学段,突出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的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学段的侧重点较第一学段有了一些变化,从识字到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笔者引用曹桂梅老师所说第二学段应做的是:1、在课堂里培养学生阅读课文。2、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3、吸收语言,形成表达。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导读案的设计要包含三个板块:理解、感悟、表达。 《掌声》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字词 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麻 症 疾 姿 势 况 镇 绪 述 励 2、我会摘录文中的词语: 3、多音字我会填: luò ( ) diào ( ) 落 là ( ) 调 tiáo ( ) lào ( ) 二、理解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 )因为得了( ),腿脚( ), 所以一开始她非常( ),后来,因为( )给了她( ), 她变得( )的事。 三、感悟 1、抄写描写变化前的英子的句子: 感悟:我从“( )”体会到( )。 2、抄写描写变化后的英子的句子: 感悟:我从“( )”体会到( )。 上面的人教版第五册《掌声》是我们学校吴老师设计的一个导学案,在这份导学案上,与第一学段相比,突出了理解,多了感悟一环节。也就是我们在上面预习指导时的批注这一块紧密联系起来。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铺垫。 三、第三学段,突出感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的目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 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我们看一下这份涉及到预习部分的导学案。 基础部分 一、自学字词: 1、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并抄写 2、我要重点提醒的是 二、整体感知: 1、我读课文给家长听个,评价:(   )签名:           2、我知道主要讲松鼠在“我”家里做了 、 、 、这三件事。这是采用 的方法来概括的。 要点部分 一、感受一家人对松鼠的特殊感情。 (一)细读第2自然段。 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1、我从这段话中的“ ”这个词语感受到 ,我仿佛看到了 。 2、我能有感情朗读。(提醒重音、语速、语调) (二)我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对松鼠有特殊感情的其他句子。 从这人教版第九册《跑进家来的松鼠》这一课的导学单我们可以看出,更多地关注了对词句的感悟,同时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紧扣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 以闯关为落点,谱写“预习”的评价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评出来的。当一个人没有目标和约束,一切皆为自由,终将会失去动力和追求。因此,评价显示出他独特的魅力。《新课程标准》对于评价这一块也是重点提出,但是预习的评价,往往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放之任之,随波逐流,泛不起一丝涟漪。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让评价在预习中唱响,必将会事半功倍。 第一关:家长评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的学习要把家长带动起来。现在的家长基本都不是文盲,有一定的文化,对于督促和评价家长能够胜任。刚开始笔者还要求家长对照预习的5+1步逐一对照签字(已读、已画等),形成习惯后,就签一个——已完成。家长对于孩子的预习的态度做一个评价,笔者家长签认真、较认真、不认真三个等级,从学生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质量。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孩子们在家里学习的劲头也会更足。这对于一些习惯不好,但是上进心还是很强的同学,就存在着很大的促动。 第二关:组长评价 笔者班级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个学习组长,在预习单上我们就给组长充分评价的机会,让他们给自己的组员打上分数或者打上星星的颗数。 第三关:班级评比 班级评比的内容主要是进行每一个月的先进学习小组的评比,整个学习小组成员在预 习中所得到的分数,完全影响到学习小组的得分情况。为了公平、公正,这个分就由教师直 接打分。得分高的小组就胜出,这个比赛的机制,孩子们是很看重的,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是十分有效。 在这样重重的闯关中,孩子们对于“预习”这个词应该是深入人心,不该怠慢,态度积极性都是空前高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热情度也是毋庸置疑的。 总之,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能让学生在言语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等多方面得以提高,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使你们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想只有我们教师、学生,还携同家长一起共同奏响这个预习的三篇章,定能为孩子的自学能力提高开创一片蔚蓝的天空! 【主要参考文章】 [1]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 [2]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3]百度: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