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网上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18860 上传时间:2025-03-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上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网上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大学论文 网上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 摘 要 根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总结了教学过程中软件管理与实体间的关系,分析了与教学想对应的管理软件的及相关实体间的关系模型,并按照系统工作原则,用现代软件设计技术设计了高校网上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 在分析重修选课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网上学分制选课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及其具体实施方法,并对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分析,使用了一类通用型的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组建框架,也讨论了选课系统中的冲突问题和公平算法分析。 关键词: 数据库 网上选课 Web服务器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key links and entities in education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and responsible for the educational process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businesses and entities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 analyzed, then using system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odern software technologies, the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s designed. On the analysis of primary issues of class selection, the main design consideration and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class selection on Internet are presented, and the key issues are analyzed.Then a frame for setting up a simplified and general-purposed Web 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is using. Keyword: Database, Class Selection On Internet,Web Server 目录 前 言 3 第一章 综述 4 1.1 引言 4 1.2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4 1.3 学分制的产生 5 第二章 课题分析 7 2.1 系统需求及可行性 7 2.1.1目前正在使用的选课系统的情况分析 7 2.1.2针对问题提出构想 7 2.1.3网上选课系统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设计思想 8 2.1.4开发模式 10 2.2 网上选课系统的计算机框架结构 12 2.3 计算机具体应用技术 14 2.3.1 数据库存储过程 14 2.3.2 ASP网页技术 15 2.3.3其他方面考虑 16 2.4 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分析 16 2.4.1系统功能 16 2.4.2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的选择 17 第三章 课题设计 25 3.1设计过程: 25 3.1.1 脚本语言的选择 25 3.1.2 界面的开发 25 3.2 选课系统中的公平算法研究 29 3.2.1 算法分析 29 3.2.2 公平算法及其实现 30 3.3 选课系统开发中的冲突问题及研究 32 3.3.1 冲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32 3.4 结束语 32 结束语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管理方式逐渐的融入了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完成的,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重修选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教学管理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往往由于缺乏系统思想的指导,而难以深入与高效运作,重修选课系统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网络的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以保证教学管理的高效运行。 本论文结合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用的学分制的实际情况,将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用于高校网上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深刻讨论了学分制选课系统流程等问题。 本论文共分五章,其中每章的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 综述,概括介绍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学分制的产生发展。 第二章 课题分析,主要介绍网上选课系统开发的系统需求及可行性,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分析,开发工具的选择等内容。 第三章 本章是全设计的重点,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界面,表单,窗体及页面的设计过程。 第四章 设计小结,主要介绍本设计的特点,改进思想与收获体会等内容。 第五章 致谢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综述 本章概括介绍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学分制的产生与发展。 网上选课系统问题的提出 1.1 引言 英国学者帕金曾经说过:“大学对一切都是进行研究,就是不研究他们自己。”这样的表述虽然不太正确,多少抹杀了高等教育学专家长期以来所做出的贡献,但对于大学教育问题而言,却的确如此。在国内外汗牛充栋的高等教育研究论著中,大多数又是就事论事,分别研究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很少用系统高效科学先进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教学管理中的许多现实问题,由于手工操作烦琐而效率低下,难以深入与高效运作,这就迫使我们提出了研究开发网上学分制选课系统的必要性。 1.2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人才和知识为核心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大学的发展将是中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大学直接进入了国际化的大市场。WTO的运行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如何保证中国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北京大学的青年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言论发人深省:"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可见,中国大学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在制度方面做文章。总之,中国的大学既要迎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又要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出人才,出成果。其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选课考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由于中国高校面临的现状,手工操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为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高效率与最优化,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适应高校管理的网上学分制重修选课系统。 1.3 学分制的产生 随着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网上选课系统已成为教学教务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的关键部分。当前高等院校己从学年制逐步向学分制过渡。学分制重要的特点是只要学生按照选定专业的培养计划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或学历,而对学习年限没有规定。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白己需要的课程,因此在管理上具有相当分散性、时间不确定性,难于人.工调配与集中管理。并且由于目前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而只能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也就是要对课程的修课人数和学生的学习年限等加以必要的限制,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选课管理的难度和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教学教务管理模式一般是基于学年制,具有分散性,缺少系统一致性,因此在管理上出现混乱,不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南开大学为了配合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开发了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技术难度较人,富有挑战性的是选课系统的开发。选课系统,其功能类似车(船、飞机等)订票系统,但其实现的难度更大,这是因为: (1)学生之间竞争课程,由于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人数的限制,从而导致对选修该课程学生人数的限制。 (2)对同一课程,学生之间竞争课堂,实质上是竞争任课教师,而能为受欢迎的教师所开设的课堂数量是有限的。 (3)学科性质复杂,专业设置覆盖了经济,人文,理工,法律等学科。学科性质复杂导致课程性质复杂,同一门课程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必选课(即必修课),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限选课(或称优选课,按教学计划该专业的学生在该学期必须在指定的课程集合中选修一定学分数量的若千门课程),而对其他学生来说可能是任选课。 (4)各门课程普遍存在先行后续的关系,如学生选修《操作系统原理》,要检查其是否己修读了《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等课程,系统对此必须进行控制。 (5)必须满足学生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选课(即必修课)和一定学分数量的限选课(即优选课)。 (6)必须解决任何一个学生各门课程上课时间冲突问题。允许学生在一周中有一定次数的上课时间冲突是缓解算法重负的一条出路,但在目前不论教学管理部门,任课教师,或者学生,均无此承受力。 (7)五天工作制,本应该相应减少周课时量,但由于学科新领域的开拓,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边缘性学科的出现等诸多原因,课时量不仅未见减少,而且仍有增加的趋势,加重了系统对上课时间的调整。 (8)周课时与课程的学分相符,学分为3的课程为数不少,还有1学分和5学分的课程。这些学分为奇数的课程,多数须分别单双周排课,这给选课系统的算法与数据结构增加了复杂性。网上选课系统的信息传递特点是从数据库服务器上获取课程资源信息并把学生选课结果存入数据库服务器中,因此应采用具有信息交互的动态Web网页信息传递方式。以浏览器为主的多层应用方式正强有力地冲击着CIS局域网应用结构框架,并形成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新型框架结构,在Web站点上创建动态应用程序以适应信息的动态交互需要。而CGI, ISAPI, ASP等成熟的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Internet上。这些技术也使得网上选课系统计算机实现上成为现实,本节所述的选课系统正是利用了B/S结构和ASP技术与数据库存储过程相结合来实现的网上选课及选课管理,同时基于对系统实时性考虑,我们提出了相对简化的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软硬件构建框架。 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目前各大院校实行的学分制具有主体性、竞争性、动态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对人财物等条件的要求,比实行学年制的要求更高。只有具备配套完善的政策、先进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足够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才能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 课题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网上选课系统开发的系统需求及可行性,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分析,开发工具的选择等内容。 2.1 系统需求及可行性 2.1.1目前正在使用的选课系统的情况分析 (1) 目前使用的系统虽然也是一个覆盖全校的规模庞大的系统,但是各学院,各系之间却无法实现信息的时实交流,各学院之间,上下级之间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 (2) 重修选课系统存在的问题:信息重复,部分信息不全,信息间的相关性被破坏,而且有些功能尚未实现; (3) 目前,我们江苏大学虽然已在03届学生中试行网上选课制,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更加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与在校学习时间。这在教学管理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符合了学分制发展的需要。但在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下面,重修选课系统尚未开发,因此我们需要开发这个系统。 2.1.2针对问题提出构想 (1)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通过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网上选课系统信息的集中化、数字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3)根据需求将系统功能分块实现,集成后组成完整的网上选课系统; (4)根据级别的不同,控制其可使用的功能; (5)实现对用户代码、用户口令的控制,以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2.1.3网上选课系统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设计思想 学分制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对于由不同教师讲授的相同课程,学生可以按授课教师选课.而学年学分制对学生修课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这也是教学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修课要求的结果,因此需要有选课条件来限制学生选课。学生所选课程按照院系、专业的教学计划划分为必修课(校公共必修课、院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任选课)等。只要符合相应的选课条件,就可选修所需的课程。对于必修课,一般没有选课条件限制;而对于选修课,有选修人数的限制,并且面向院系或专业设置选课条件。 整个选课应用系统从业务上分为三个层次面: 图2-1 网上选课应用系统业务模型 1)总体选课进程控制管理面(面向选课系统管理员) 主要功能:学生选课系统的开放与关闭、预选、分配预选结果、正选。 (1)开放与关闭:限制学生选课时间,只有在学生选课系统开放时才允许学生选课; (2)预选:预选期间,学生无条件选课,但学生所选课程最终是否能真正选上是由分配预期结果来确定,这主要基于网上初次选课机会均等原则,避免先来后到现象; (3)预选结果处理:当预选结束后,根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相应条件进行最终是否选上的处理。对于选修课一般根据选修课条件在一定院系范围内进行某种规则(随机或按比例)抽取直到达到限选总名额或再没选修此课的学生为止; (4)正选:提供给学生退课或补选的机会,选课时核查选课条件,学生可以立即知道选课结果,并基于先来先满足的原则。 2)选课条件管理面(面向所有教务管理者) 主要实现对选课条件的动态修改与控制,不同开课院系的教务管理者根据教学资源实时控制选课条件,以此来控制相关课程的选课情况。 (3)学生选课层面(面向学生) 提供选课窗口,供学生选课。 主要功能有:身份验证、选课手册查询、选课、退课、已选课程查询、退出系统等。 选课系统作为整个教学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以课程库、教学计划库、学期课程库、学生信息库、选课条件库为基础,通过处理生成选课手册,学生参考选课手册进入系统选课退课后,将相应的信息存入选课结果库、学生成绩库等(见图3-2)。其中: (1)学期课程库存储当前学期所有开课课程的信息,诸如教学班次、教学 类型、开课院系、时间、节次、教室、任课教师、开课年级、选课序号等; (2)选课条件库包含所开课程教学班的选课条件,诸如人数、院系专业、年级限制等; (3)学生成绩库包含每个注册学生的所有成绩情况,包括学号、课程名、成绩、当前状态等信息;其中当前状态指尚未考试、及格、不及格、缺考等; (4)选课结果库则包含所有学生的选课信息,诸如学号、选课序号、当前状态等;其中当前状态指预选、正选等; 学生以教学班为单位上课:由于同一门课按教学类型(主讲、实验等)以及预计选课人数可能开设多个独立教学班级,需要用“选课序号”来关联不同时间地点上课的同一门课的多个教学班级,因此选课以“选课序号”为选课单位,即为同一门课程的配套开设的教学班级均分配相同的选课序号。这样既有利于减少选课操作也实现了对同一组配套课程同时选课退课的选课业务要求。 图2-2 相关数据库表及关系 2.1.4开发模式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利用计算机参与课程的安排与选课有利于规范工作、提高效率。传统手工操作方式的特点是重复劳动严重、效率低下、不能即使准确地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利用计算机参与教学计划的辅助设计,有利于排课选课的科学化。学生只需把条件输入系统,系统便能迅速准确地给出学生所选的信息,与以前烦琐的的手工操作相比是更快速,更精确,更科学。因此,借助于计算机参与管理,实现学生资源信息化和管理资源共享,是促进高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许多高校正在积极推广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学分制。然而,学分制教学管理操作的最大难点是如何为每个学生编制体现其自主选专业、自主选课程、自主选教师、自主选学习时间的课程表以及学分绩点的换算和取得学分的跟踪管理等,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才能实现对学分制的有效管理操作。 (1)网络应用提出的Client/Server模式 Client/Server模式是当前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主流模式,服务器端(Server)负责整个应用系统的数据组织与业务规则处理,而客户端(Client)主要负责与学生进行对话以及相应的图形界面显示。在整个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保持时实网络连接,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高性能和高效率,在局域网或者在Internet/Intranet上设置虚拟局域网即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应用管理系统面向学校的全体同学,局限于校园,因此以C/S结构为主体框架。 (2) Internet/Intranet应用技术的发展 利用局域网固然有其诸多优点,但它需要在客户端安装相应的应用软件,这对于某些业务要求来说并非是必需的。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尤其是WWW服务,使客户端不需要其他特殊配置,只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就可以浏览以及交互相应信息,学生选课一般规模不大、不容易集中控制管理,实现网上选课可以使学生在任何地方上网访问主页完成选课活动,不用集中提供选课场地,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提高选课管理效率。现在,CGI、ISAPI、ASP等等技术成熟的Web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Internet/Intranet中。 (3)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发展 随着实际问题本身复杂性的增加以及对其考虑的深入化,要求用计算机管理的数据量和信息量越来越大,并且对响应速度、性能、可靠性等也有相当的要求,这样大的数据量只有通过专门的大型数据库软件才能够很好的管理。目前,已有许多相当成熟、实用的人型关系数据库软件,如Oracle数据库、SQL Serve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平台不但提供管理数据的一般功能,而且支持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扩展功能,应用这些功能可更好地描述业务规则。因此,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这些大型关系数据库平台的支持。 2)校园网建设为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2.2 网上选课系统的计算机框架结构 在计算机实现上,一方面涉及数据库存储相应信息,一方面涉及Web服务器动态处理显示网页。我们的选课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和IIS (Web服务器)。网上选课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基于Internet网的Web数据库应用系统。其一方面涉及数据库存储相应信息,一方面涉及Web服务器动态处理显示网页。在实现时,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和微软的IIS (Web服务器)。IIS直接支持微软公司推出的新一代Web应用技术-ASP技术,它基于传统的html技术,在其中嵌入脚本语言,脚本可以在服务器端执行,并返同标准的html文本给提出请求的浏览器,从而不用担心用户浏览器端是否可以执行脚本。并且ASP可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支持ActiveX,通过ADO可以容易地访问数据库。尤其是微软对ADO实现做了很多优化,包括数据库连接复用等技术大大降低了基于网络的数据库访问的系统开销,其效率远高于其它数据库连接技术。这对于开发与数据库有关的Web应用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和高性能。 网上选课系统主体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基本结构,从Web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难易以及软件开发模式,本节具体构建了简化三层结构,并由此给出了一类简化的通用型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构建框架,即前台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包含数据库服务器)。 其中Web服务器与应用系统服务器分开,这样有利于计算机层次功能更加明显、单一,更容易实现这个系统的控制与维护。具体构建框架如下: 1、Web服务器主要负责将前台浏览器的用户请求信息传递给应用系统服务器,并将应用系统服务器的应答信息进行组织和简单处理便于前台浏览器显示; 2、应用系统服务器负责前台浏览器用户请求的处理。应用系统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分开或二者合一。当二者合一时,通过业务规则接口(主要由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调用,对数据库对象进行相应的操作完成相应的业务规则,并以数据集或输出参数的形式返回处理结果。 3、由于应用系统服务器通过业务规则接口处理前台的请求,并且由于本节采用应用系统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二者合一的形式,因此在事实上的计算机实现层上,主要由Web服务器使用ASP技术的ADO对象,并通过标准的ODBC接口来调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从而实现业务规则。 4、应用系统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可以采用Unix或Windows NT等操作系统并采用相应的Oracle, SQL Server等数据库;而在Web服务器上因为采用了ASP技术,因此系统必须建立在Windows NT操作系统之上,并需要安装至少是3.0版本以上IISC(Web服务器)。 5、当大量用户同时访问选课系统,由于毫无秩序地产生大最进程并发耗用系统资源,尤其是涉及更新操作,很容易造成进程阻塞与死锁,使得事务处理陷于经常性失败,更严重时整个系统服务器彻底瘫痪。这种情况往往由于对服务器的使用过于粗放,没有充分发挥能力,只有进一步细化模型才可能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因此我们引入排队机制并根据数据库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设置临界资源最大服务数s(如图2-3)。 图2-3 临界资源排队M/D/s模型 通过对网上选课系统数据流的分析,发现两个主要特点: (1) 同一段时间虽然有大量的用户访问Web服务器,但是并不是都是需要提交到数据库服务器处理; (2) 同一时刻虽然在数据库上有大量并发操作,但是真正进行耗费临界资源多的事务处理(例如选课操作)不多,而更多的是查询操作,其不需要占用大量临界资源。 因此合理使用数据库服务器的时间片,限制涉及对临界资源占用较大的事务性操作的瞬时并发数量,同时采用排队机制设置队长,才可避免经常性死锁,提高事务处理的成功率,并能保证更多学生有机会、同时在网上成功地进行选课活动。 按网上选课系统功能主要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登陆系统,教师输入成绩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及公告栏部分。其中学生选课系统是整个网上选课应用系统的核心。 2.3 计算机具体应用技术 2.3.1 数据库存储过程 通过存储过程实现复杂业务规则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业务规则一股都比较复杂,涉及对多表更新操作。另外由于网上多用户并发操作,必然会有争用临界资源的现象的存在,因此利用存储过程实现业务时需要采用牢务处理(Transaction)如下是选课操作的存储过程框架,通过输入学号与选课序号来完成选课操作(用SQL Server的存储过程实现): Create Proc AddOneSelseq( @StdCode varchar(20), @CourseSeISeq varchar(10))As Begin //具体事务处理业务规则略 End 2.3.2 ASP网页技术 ASP技术支持面向对象,并内嵌了许多实用的对象,这些对象大大简化了编程的难度。其中常用的对象如下: .Application对象:用来存储所有用户共享信息,诸如当前访问者数量等 .Session对象:存储各个用户的私有信息,诸如学号、选课序号等等 .Request对象:存储所有浏览器传至Web服务器的信息 .Response对象:发送到浏览器端的信息(html语言) .一组访问数据库对象集(ADO): ASP通过ADO与数据库打交道。通过ADO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表的操作、执行标准SQL语句,而本系统的实现基本是调用存储过程实现的,基本方法如下: 1)只需返回操作结果代码,例如选课操作只需要返回是否成功的标志参数,使用如下命令: <%Set cmdTemp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mmand")‘数据库命令实例 cmdTemp.CommandText = " AddOneSelseq”‘相关存储过程名 cmdTemp.execute‘执行存储过程 %) 2)返回结果数据集,例如查看己选课程,使用如下命令: <%Set DCStdCourse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创建查询结果数据集 DCStdCourses.Open cmdTemp, , 0, 1‘打开返问数据结果集 ……“通过数据集的相应字段来访问其值:例如DCStdCourses (“CCourseCode”) %> 2.3.3其他方面考虑 可靠性:网上选课系统是多用户系统,势必有多个用户争用临界资源的现象存在,多个用户争用临界资源是导致不可靠的主要因素,因此涉及插入、删除、修改操作的业务应使用事务处理。 性能:良好的性能来自多层次上的协调配合。优化数据库操作的SQL语句、利用临时表或光标;尽量采用存储过程实现业务规则;建立相关索引、触发器,井从数据库管理角度调整数据库的各项系统参数和存储策略,尤其是考虑I/O性能;根据需要在操作系统级上调节系统参数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明显改善系统性能。 安全性:安全问题在多个层次上考虑,即数据库级(数据库用户管理与权力分配)、操作系统级(操作系统用户管理与权力分配)、网络传输(安全性接口方式)、用户认证等多个链条上统一规划,某一链上山现漏洞都将使整个应用系统安全性遭到破坏! 2.4 网上选课系统的功能分析 2.4.1系统功能 1、管理员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1) 学生基本信息和基本情况的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的输入,以便学生进行注册登陆。 2) 对课程、任课教师、开课单位和学生教学分班的输入和部分信息的修改 3) 对学生权限的控制,规定学生享有的功能。 4) 教师信息的输入,教师权限的下放等。 2、选课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1) 学生根据选课手册及选课条件增加、删除课程 2) 允许学生修改选课密码 3) 各种选修课的选课情况(可选人数、已选人数等) 4) 选课手册的查询和打印 3、公告栏模块 由管理员或是教师发布选课重修情况及其他信息。 4)教师录入成绩模块 本模块使用权限在于教师,由教师进行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 对于本次设计,我们只做这其中的四大模块,包括上述的登陆系统,公告栏,教师输入信息以及学生选课与查询。启动系统之后,管理员输入维护信息。学生注册,输入学号密码即可登陆系统。登陆之后,学生可以进行权限内的相关操作,可以查看公告栏,可以选课程及教师,可以查询成绩,若有重修科目的可以进行重修相关信息的查询,查看重修时间及开课老师等。 2.4.2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的选择 1、 开发环境 1) 操作系统 服务器端:Windows NT 4.0 客户端:Windows98/2000、windows NT4.0 2) 运行环境 服务器端:SQL Server 6.0、IIS3.0 客户端:Windows98/2000、Internet 6.0浏览器 网络协议:TCP/IP 2、开发工具 服务器端:SQL Server 6.0、IIS3.0、ASP、Dreanmweaver MX 客户端:Dreamweaver MX、ASP 1) ASP简介   ASP的含义从字面上说,ASP包含三方面含义:   (1)、Active:ASP使用了Microsoft的ActiveX技术。ActiveX(COM)技术是现在Microsoft软件的重要基础。它采用封装对象,程序调用对象的技术,简化编程,加强程序间合作。ASP本身封装了一些基本组件和常用组件,有很多公司也开发了很多实用组件。只要可以在服务器上安装这些组件,通过访问组件,就可以快速、简易地建立自己的WEB应用。   (2)、Server:ASP运行在服务器端。这样就不必担心浏览器是否支持ASP所使用的编程语言。ASP的编程语言可以是VBSCRIPT和JSCRIPT。VBSCRIPT是VB的一个简集,会VB的人可以很方便的快速上手。然而Netscape浏览器不支持客户端的VBSCRIPT,所以最好不要在客户端使用VBSCRIPT。而在服务器端,则无需考虑浏览器的支持问题。Netscape浏览器也可以正常显示ASP页面。   (3)、Pages:ASP返回标准的HTML页面,可以正常地在常用的浏览器中显示。浏览者查看页面源文件时,看到的是ASP生成的HTML代码,而不是ASP程序代码。这样就可以防止别人抄袭程序。   由此可以看出,ASP是在IIS下开发WEB应用的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在了解了VBSCRIPT的基本语法后,只需要清楚各个组件的用途、属性、方法,就可以轻松编写出自己的ASP系统。 以下罗列了 Active Server Pages 所独具的一些特点:   (1)、使用 VBScript 、 JScript 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 HTML 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   (2)、无须 compile 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 Windows 的记事本,即可进行编辑设计。   (4)、与浏览器无关 (Browser Independence), 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 HTML 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 Active Server Pages 所设计的网页内容。 Active Server Pages 所使用的脚本语言 (VBScript 、 Jscript) 均在 WEB 服务器端执行,用户端的浏览器不需要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   (5)、Active Server Pages 能与任何 ActiveX scripting 语言相容。除了可使用 VBScript 或 JScript 语言来设计外,还通过 plug-in 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 REXX 、 Perl 、 Tcl 等。脚本引擎是处理脚本程序的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 物件。   (6)、Active Server Pages 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的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7)、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产生客户端的脚本。   (8)、物件导向( Object-oriented )。   (9)、ActiveX Server Components(ActiveX 服务器元件 ) 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 Visual Basic 、 Java 、 Visual C++ 、 COBOL 等编程语言来编写你所需要的 ActiveX Server Component 。 2) Dreamweaver MX中文版简介 Dreamweaver MX是Macromedia公司最新推出的新一代网页设计工具。Dreamweaver具有强大的网页编辑功能和站点管理功能,操作界面友好,可扩展性能强,逐渐成为网页设计领域的主流工具。Dreamweaver MX中文版不仅是专业人员制作网站的手选工具,而且普及到广大网页制作爱好者中,相对于其他网页制作工具和以前版本,有以下这些优势: (1)、对简体中文良好的支持,不会出现一些不兼容中文的现象。例如,在早期的Dreamweaver4.0中,制作Flash按钮时会出现乱码。 (2)、使用Dreamweaver MX中文版,可以在可视化界面制作出ASP,ASP,NET,JSP,PHP, ColdFusion站点。 (3)、Dreamweaver MX中文版自带大量模板,简化了用户的制作过程。 (4)、Dreamweaver MX中文版支持数量众多的第三方插件,大大增强了Dreamweaver MX的功能。 (5)、通过配置 Dreamweaver MX 生成符合 XHTML 的代码,确保用最新的 HTML 设计标准及时更新站点。 另外Dreamweaver MX具有十大新功能: (1)、直观的新工作区 通过标记的文档窗口、可对接的面板组、可自定义的工具条和集成的文件浏览,节省宝贵的开发时间。 (2)、更加强大的模板 为开发人员设置尖端的规则,以便在不影响站点设计的情况下输入内容。嵌套的模板支持更为自定义的布局控制,而可编辑和可选的地区则允许开发人员更加灵活地输入内容。 (3)、广泛的代码库 使用预置的代码库创建插入和更新表单、记录集导航页和用户认证页。通过用现场数据填充设计视图来测试布局。 (4)、新服务器技术支持 Dreamweaver MX 新增了对构建 ColdFusion MX、ASP.NET 和 PHP 网站的支持,以及对开发 ASP、JSP 和传统 ColdFusion 应用程序的支持。 (5)、帮您起步的示例内容 利用专业质量的、预置的布局和代码,包括站点结构、表单、可访问的模板和 javascript 客户机方交互功能。运用能够即时为动态站点、静态站点或 ISP 托管的站点配置站点信息的站点设置向导,快速创建新站点。 (6)、XML和Web标准支持 通过 XML 支持保持前沿领先优势,包括编辑、确认和导入纲要。轻易地自省ColdFusion、.NET 和 Java 中基于 XML 的 web 服务。通过 XHTML 输出的默认创建及标准 HTML 到 XHTML 的简单转换,确保标准一致性。 (7)、改进的级联样式表 2 (CSS2) 支持 使用 Dreamweaver MX 中改进的 CSS 渲染和设计工具,构建符合最新 CSS 标准的站点。Dreamweaver MX CSS 面板经过增强,可显示内外部定义的样式,并支持仅设计时间样式表。 (8)、高性能的新编码功能 利用高性能的编码功能(如代码提示、标记编辑器、可扩展的颜色编码、标记选择器、代码片段和代码确认,更快地编写自己的代码。 (9)、辅助功能 利用页面和站点的符合性检查功能、产品内含的参考内容及辅助功能有源创作模式,随时了解最新的美国法律和国际标准。 (10)、为ColdFusion MX 开发而优化 ColdFusion 的初学者会发现站点向导、代码示例和参考材料很有帮助意义。 而高级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最新的 ColdFusion MX 功能,包括 ColdFusion 组件、web 服务以及集成的调试和跟踪。 3) Access数据库 Access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操作的灵活性。首先,从数据来源看。Access可以使用已有的多种数据,使用户在使用Access进行工作时,无需考虑已有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机时,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了“废物利用”。其次,从数据定义看,Access允许用户在数据表中灵活的定义数据类型,如文本(Text)、数值(Number)、日期(Data)、时间(Time)、货币(Currency)、图象、图表等。还可以灵活定义存储数据的方式,如字符串长度、数值精确度等。而在有些数据库软件工具使用中,定义过程长,类别单一,个别命令较为复杂。Access省却了这些繁琐的操作过程。再次,从操作过程看。Access实现用户意图的操作方式简捷、明确,无需死记硬背各种命令。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