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林业).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107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8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林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林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林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林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林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61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1242019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 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Bambusa (Bambusa Retz. corr. Schreber) (发布稿) 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LY/T 31242019 I 目目 次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

2、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出笋周期 . 1 3.2 新秆 . 1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 1 4.1 测试材料 . 1 4.2 测试方法 . 1 5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 3 5.1 特异性 . 3 5.2 一致性 . 3 5.3 稳定性 . 3 6 品种分组 . 3 6.1 品种分组说明 . 3 6.2 分组特征 . 3 7 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 . 3 7.1 特征类型 . 3 7.2 表达状态及代码 . 4 7.3 表达类型 . 4 7.4 标准品种 . 4 7.5 符号说明 .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 5 附 录

3、B (资料性附录) 技术问卷 . 12 参考文献 . 15 LY/T 312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哲科,毕毓芳,马乃训,杜旭华,倪静波,翟志忠,吴志庄,白瑞华,钟浩,卞方圆。 LY/T 31242019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簕竹属 1

4、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禾本科簕竹属(Bambusa Retz. corr. Schreber)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1996年)所有簕竹属植物新品种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出笋周期 bamboo shoot emerging inte

5、rval 竹株从当年出笋到下一年出笋的时间。 3.2 新秆 young stalks 自竹笋出土开始不超过半年生的秆。 4 DUS 测试技术要求 4.1 测试材料 4.1.1 由审批机构通知送交测试品种的时间、地点及测试所需要的植物材料数量和质量。从非测试地国家或地区递交的材料,申请人应按照进出境和运输的相关规定提供海关、植物检疫等相关文件。 4.1.2 提交的测试材料应该是通过无性繁殖的 1 年生或 2 年生植株,每 1 植株连带的竹鞭着生 3 个以上健壮芽;如是通过有性繁殖的植株应待植株性状稳定时选取 1 年生或 2 年生植株。 4.1.3 提交的测试材料数量不得少于 10 株。 4.1.

6、4 待测新品种材料应为无明显病虫危害、生长正常的植株。 4.1.5 除审批机构允许或者要求对材料进行处理外,提交的植物材料不应进行任何影响性状表达的额外处理。如果已经被处理,需提供处理的详细信息。 4.2 测试方法 LY/T 31242019 2 4.2.1 测试周期和时间 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至少测试一个出笋周期。 4.2.2 测试地点 待测品种的测试地点应选在审批机构指定的测试基地和实验室中进行。 4.2.3 测试条件 测试应该在待测品种相关特征能够完整表达的条件下进行, 所选取的测试材料至少应在测试地点定植二年以上。 4.2.4 测试设计 4.2.4.1 待测新品种在测试区应栽植 1

7、0 株, 与标准品种和相似品种种植在相同地点和环境条件下。 4.2.4.2 如果测试需要提取植株某些部位作为样品时,样品采集不得影响测试植株整个出笋周期的观测。 4.2.4.3 除非特别声明, 所有的观测应针对10株植株或取自10株植株的相同部位上的材料进行。 4.2.5 同类特征的测试方法 4.2.5.1 肉眼观测的典型性秆、枝、叶、秆箨等特征 秆: 新竹高生长基本停止时, 以正常生长植株的秆基部向上第4节至第7节作为竹秆性状的测试材料;畸形秆则以畸形部位作为测试材料。 枝:以当年生植株的中盘或下盘枝条作为枝性状的测试材料,测试植株应选 3 株以上。 叶: 在新叶完全展开后的一个月内, 选取

8、当年生植株中盘或下部枝上着叶小枝的中部叶片作为叶性状的测试材料。叶性状的测试应随机选取 10 枚以上,取其平均值。 秆箨:在竹笋幼竹生长期,选取秆基部向上第 4 节至第 7 节处的秆箨作为测试材料。 4.2.6 个别特征的测试标准 4.2.6.1 叶:叶基形状(附录 A 中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14)特征 楔形、宽楔形、卵形。 4.2.6.2 箨鞘:先端形状(附录 A 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17)特征 凹下、平截、凸起。 4.2.6.3 箨耳:形状(附录 A 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23)特征 卵状、长卵状、镰刀状。 4.2.6.4 箨片:形状(附录 A 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2

9、7)特征 宽三角形、三角形、披针形。 4.2.6.5 箨片:先端形状(见附录 A 种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32)。 长尖、渐长尖、突尖。 LY/T 31242019 3 5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 5.1 特异性 如果性状的差异满足差异恒定和差异显著,视为具有特异性。 5.1.1 差异恒定 如果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非常清楚, 只需要一个出笋周期的测试。 在某些情况下因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不清楚时,则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出笋周期的测试。 5.1.2 差异显著 质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 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只要有一个性状有显著差异, 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数

10、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 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显著差异, 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代码的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假性质量性状的特异性评价: 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两个性状有差异, 或者一个性状的两个不连贯代码的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5.2 一致性 一致性判断采用异型株法。根据1群体标准和95可靠性概率,10株观测植株中异型株的最大允许值为1。 5.3 稳定性 5.3.1 待测品种在测试中符合特异性和一致性要求,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5.3.1.1 特殊情况或存在疑问时,需要通过再次测试一个出笋周期,或者由申请人提供新的测试材料,测试其是否与先前提供的测试材料表达

11、出相同的特征。 6 品种分组 6.1 品种分组说明 依据分组特征确定待测品种的分组情况,并选择相似品种,使其包含在特异性的生长测试中。 6.2 分组特征 6.2.1 竹株:枝刺(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8)。 6.2.2 箨鞘基宽/箨叶顶宽(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33)。 6.2.3 箨片:伸展状态(表 A.1 性状特征序号 28)。 7 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 7.1 特征类型 LY/T 31242019 4 7.1.1 星号特征(表 A.1 中被标注“(*)”的性状):是指新品种审查时为协调统一性状描述而采用的重要的品种特征,进行 DUS 测试时应对所有的“星号特征”进行测试。 7.

12、1.2 加号特征(表 A.1 中被标注“()”的性状):是指对表 A.1 性状特征表中进行图解说明的特征(见 A.2)。 7.2 表达状态及代码 表A.1中性状特征描述已经明确给出每个性状特征表达状态的标准定义,为便于对特征表达状态进行描述并分析比较,每个表达状态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字代码。 7.3 表达类型 GB/T 19557.1-2004提供了性状特征的表达类型: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名词解释。 7.4 标准品种 用于准确、形象地演示某一性状特征(特别是数量性状)表达状态的品种。 7.5 符号说明 附录A表A.1中出现的符号说明如下: (*):星号特征,见7.1.1; (+):加号

13、特征,见7.1.2; QL:质量性状,见7.3; QN:数量性状,见7.3; PQ:假质量性状,见7.3; M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测量得到的单个记录; M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得到多个记录; VG: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目测得到单个记录; V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别进行目测得到多个记录; (a):对应4.2.5.1; (b)、(c)、(d)、(e)、(f)、(g):分别对应4.2.6.1、4.2.6.2、4.2.6.3、4.2.6.4、4.2.6.6。 LY/T 31242019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品种性状特征 A.

14、1 性状特征表 表表A.1A.1 序号及性质 测试 方法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描述 标准品种 代 码 中文名 学名 1 QL VG (a) 新秆:节 下白粉环 无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1 弱 黄纹妈竹 B. boniopsis Yello-Stripe 3 强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5 2 (*) QL VG (a) 新秆:节间 被白粉 无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1 弱 簕竹 B. blumeana J.A.e

15、t J.H. Schult. F. 3 强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5 3 (*) PQ MS 新秆:被毛类型 绒毛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刺毛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3 4 (*) QL VG (a) 新秆:箨环被毛 无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有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2 5 (*) PQ VG

16、 (a) 新秆:颜色 绿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绿,分枝一侧黄色 花竹 B. albo-lineata L.C. Chia 3 绿和黄条纹相间 黄金间碧玉竹 B. vulgaris var. striata 5 黄,分枝一侧绿色 青丝黄竹 Beutuldoides var. viridivittata 7 6 (*) QN MS 秆: 节间长 短 大佛肚竹 B. vulgaris cv. wamin 3 中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17、. et J. H. Schult. 5 长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7 LY/T 31242019 6 表表A.1(续)(续) 序号及性质 测试 方法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描述 标准品种 代 码 中文名 学名 7 QN MS 竹株:胸径 小型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中型 簕竹 B.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2 大型 印度簕竹 B. arundinacea (Retz.) Willd. 3 8 QL VG (a) 竹株:枝刺

18、无 黄金间碧玉竹 B. vulgaris var. striata 1 有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9 9 QN MS 竹株:第一分枝高 低 锦竹 Bsubaequalis H. L. Fung et C. Y. Sia 1 中 黄金间碧玉竹 B. vulgaris var. striata 2 高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3 10 QL VG 秆:形态 正常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畸形 小佛肚竹 B. ven

19、tricosa McClure 9 11 QN VS 叶:每小枝叶片数 少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1 中 黄金间碧玉竹 B. vulgaris var. striata 2 多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3 12 QN MS 叶:长度 短 小叶琴丝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var multiplex Stripestem Fernleaf R A Young 1 中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

20、el ex J. A. et J. H. Schult. 2 长 黄金间碧玉竹 B. vulgaris var. striata 3 13 QL VS (a) 叶:背面被毛 无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1 有 撑篙竹 B. pervariabilis McClure 9 14 (+) QN VS (b) 叶:叶基形状 楔形 俯竹 B. nutans Wall. ex Munro 1 宽楔形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2 卵形 小叶琴丝竹 B.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21、 J H. Schult var multiplex Stripestem Fernleaf R A Young 3 LY/T 31242019 7 表表A.1A.1(续)(续) 序号及性质 测试 方法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描述 标准品种 代 码 中文名 学名 15 (*) QL VS (a) 箨鞘:被毛 无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疏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3 密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5 16 QN VG (a) 箨鞘:被白粉

22、无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1 弱 小叶琴丝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var multiplex Stripestem Fernleaf R A Young 2 强 单竹 B. cerosisssima McClure 3 17 (*) (+) QN MS (c) 箨鞘:先端形状 凹下 水单竹 B. papillata Q.H. Dai 1 平截 簕竹 B.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3 凸起 小叶琴丝竹 B. multiplex (Lour.)

23、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var multiplex Stripestem Fernleaf R A Young 5 18 (*) QL MS (a) 箨鞘:边缘被毛 无 俯竹 B.nutans Wall. ex Munro 1 有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9 19 QN VS (a) 箨鞘:长度 短于节间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1 等于节间 印度簕竹 B. arundinacea (Retz.) Willd. 2 长于节间

24、大佛肚竹 B. vulgaris Wamin 3 20 (*) QL VS (a) 箨鞘:杂色条纹 无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少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3 多 撑篙竹 B. pervariabilis McClure 5 21 (*) QL MS 箨耳 无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有 撑篙竹 B. pervariabilis McClure 5 LY/T 31

25、242019 8 表表A.1A.1(续)(续) 序号及性质 测试 方法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描述 标准品种 代 码 中文名 学名 22 QN VS (a) 箨耳:是否近等大 是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1 否 撑篙竹 B. pervariabilis McClure 3 23 (*) (+) QN VS (d) 箨耳:形状 卵状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1 长卵状 撑篙竹 B. pervariabilis McClure 2 镰刀状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3 2

26、4 QN MS 箨耳:繸毛发达与否 否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1 是 缅甸竹 B. burmanica McClure 3 25 QL VG 箨耳:与箨片相连与否 否 黄金间碧玉竹 B. vulgaris var. striata 1 是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9 26 (*) QL VS (a) 箨耳:下延与否 否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1 是 俯竹 B. nutans Wall. ex Munro 3 27 (*) (+) QN VG (e) 箨片:形状 宽三角形 撑篙竹

27、B. pervariabilis McClure 1 三角形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3 披针形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7 28 (*) QN VS (a) 箨片:伸展状态 直立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1 反转 粉单竹 B. chungii McClure 3 29 (*) (+) QN VS 箨片:皱褶与否 否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28、1 是 黄纹妈竹 B. boniopsis Yello-Stripe 3 30 QL VS (a) 箨片:背面被毛与否 否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1 是 缅甸竹 B. burmanica McClure 5 31 QL VS (a) 箨片:腹面被毛与否 否 妈竹 B. boniopsis McClure 1 是 印度簕竹 B .rundinacea (Retz.) Willd. 5 32 (+) QN MS (f) 箨片:先端形状 长尖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29、渐长尖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2 突尖 簕竹 B. blumeana J.A.et J.H. Schult. F. 3 LY/T 31242019 9 表表A.1A.1(续)(续) 序号及性质 测试 方法 性状特征 性状特征描述 标准品种 代 码 中文名 学名 33 QN VS 箨片基宽/箨鞘顶宽 不及 1/2 学琳石竹 B. xueliniana R.S. Lin & C.H. Zheng 1 1/22/3 小佛肚竹 B. ventricosa McClure 3 约为 1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30、 et J. H. Schult. 5 34 QN VS (a) 箨片长度/箨鞘长度 1 孝顺竹 B. multiplex (Lour.) 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 1 1 黄竹仔 B. mutabilis McClure 2 1 黄纹妈竹 B. boniopsis Yello-Stripe 3 LY/T 31242019 10 A.2 性状特征表图解 A.2.1 性状特征表序号14,叶:叶基形状 1 2 3 楔形 宽楔形 卵形 1.叶片基部至叶柄渐变狭;2.叶片基部至叶柄迅速变狭;3.叶片基部较宽,形如鸡卵。 A.2.2 性状特征表序号17,箨鞘

31、:先端形状 凹下 平截 凸起 1. 凹下 H1/15L; 3.平截 H1/15L; 5.凸起 H15L。 A.2.3 性状特征表序号23,箨耳:形状 1 2 3 卵状 长卵状 镰刀状 LY/T 31242019 11 1.箨耳的长宽比1.2;2.箨耳的长宽比在 1.32.0;3.箨耳的长宽比2.0。 A.2.4 性状特征表序号27,箨片:形状 1 3 5 宽三角形 三角形 披针形 1.H/L1.0; 3.H/L=1.03.9; 5.H/L4.0。 LY/T 31242019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技术问卷 编号(申请者不必填写) 1申请注册的品种名称(请注明中文名和学名)

32、: 2.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共同申请人: 地 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3. 品种起源: 品种发现者: 发现日期: 育种者: 育种时间: 杂交选育:(母本) (父本) 实生选育:(母本) 其他选育途径: 选育种过程摘要: 4. 主要特征(第 1 列括弧中的数字为附录 A 表 A.1 中性状特征序号,请在相符合的特征代码后的 中划“” ) 4.1(1) 地下茎:气孔道 1 无 ,9 有 4.2(2) 新秆:节下白粉环 1 无或极不明显 ,2 中度 ,3 明显 4.3(3) 新秆:箨环被毛环 1 无 ,2 细毛环 ,3 发达的毛环 4.4(4) 新秆:节间被白粉 1 无 ,

33、2 微被白粉 ,3 明显厚白粉 4.5(5) 新秆:节间被毛 1 无 ,2 疏被毛 ,3 密被毛 4.6(7) 秆:颜色 1 绿色 ,3 绿色,凹槽黄色 ,5 黄绿条纹相见 ,7 黄色,凹槽绿色 ,9 黄色,偶有绿条纹 4.7(11) 秆:节间形状 1 正常圆筒形 ,2 部分秆节间畸形 ,3 全部秆节间畸形 4.8(14) 秆:节间被斑点 1 无斑点 ,2 仅沟槽具斑点 ,3 全部具斑点或斑块 4.9(17) 秆节:节内长度 1 短 ,2 中 ,3 长 4.10 (20) 秆节:两环高比较 1 秆环低于箨环 ,2 等高 ,3 秆环高于箨环 4.11 (21) 叶(中盘) :每小枝叶片数 1 少

34、 ,2 中 ,3 多 4.12 (24) 叶:叶脉数 1 少 ,2 中 ,3 多 4.13 (30) 叶:叶耳 1 无 ,2 弱小 ,3 发达 4.14 (31) 叶:繸毛 1 无 ,2 短小 ,3 发达 4.15 (37) 箨鞘:被毛 1 无 ,3 稀疏 ,5 中等 ,7 密 ,9 极密 4.16 (39) 箨鞘:基部毛环 1 无 ,2 细毛环 ,3 明显毛环 4.17 (40) 箨鞘:被白粉 1 无 ,2 薄被白粉 ,3 明显被白粉 4.18 (41) 箨鞘:斑点数量 1 无 ,3 稀疏 ,5 中等 ,7 密 ,9 极密 4.19 (42) 箨鞘:先端形状 1 显著凹下 ,3 微凹下 ,5

35、 平截或近平截 ,7 微凸 ,9 强烈凸LY/T 31242019 13 起 4.20 (43) 箨鞘:边缘被毛 1 无 ,3 被毛2/3 ,9 整个被毛 4.21 (44) 箨鞘:与节间长度比 1 短于节间 ,2 近等于节间 ,3 长于节间 4.22 (45) 箨耳:大小 1 无或极不明显 ,3 微弱 ,5 中等 ,7 发达 ,9 极发达 4.23 (46) 箨耳:颜色 1 绿色 ,2 淡褐色 ,3 褐色或紫色 4.24 (47) 箨耳:形状 1 卵状 ,2 长卵状 ,3 镰刀状 4.25 (48) 箨耳:生长位置 1 与箨片分离 ,2 基部与箨片相连 ,3 整个和箨片连合 4.26 (50

36、) 繸毛:颜色 1 绿色 ,2 淡褐色 ,3 褐色或紫色 4.27 (51) 繸毛:形态 1 平直 ,2 微弯曲 ,3 强烈弯曲 4.28 (52) 箨片:形状 1 三角形 ,3 长三角形 ,5 披针形 ,7 长披针形 ,9 带形 4.29 (53) 箨片:基部宽 1 与箨鞘顶部近相等 ,2 为箨鞘顶部 2/3-1/2,3 不及箨鞘顶部 1/2 4.30 (54) 箨片:基部形状 1 喇叭状 ,2 直筒状 ,3 卵圆状 4.31 (55) 箨片:生长状态 1 直立或近直立 ,2 平展 ,3 反转 4.32 (56) 箨片:是否皱褶 1 平直 ,3 先端 1/3 皱褶 ,5 先端 1/3-1/2

37、 皱褶 ,7 先端 1/2-2/3皱褶 ,9 全部皱褶 4.33 (57) 箨片:被毛 1 无 ,9 被毛 4.34 (58) 箨片:颜色 1 绿色 ,2 绿色带紫色 ,3 彩色 4.35 (60) 箨舌:高度 1 低 ,2 中等 ,3 高 4.36 (61) 箨舌:边缘睫毛 1 纤毛 ,2 细毛 ,3 粗毛 4.37 (62) 箨舌:颜色 1 淡白色 ,2 淡褐色 ,3 紫色或褐色 4.38 (63) 箨舌:下延与否 1 不下延 ,2 微下延 ,3 强烈下延 4.39 (64) 箨舌:先端形状 1 显著凹下 ,3 微凹下 ,5 平截或近平截 ,7 微凸 ,9 显著凸起 5. 相似品种比较信息

38、 与该品种相似的品种名称: 与相似品种的典型差异: 6. 品种特征综述(按照附录 A 表 A.1 性状特征表的内容详细描述) 7. 附加信息(能够区分品种的性状特征等) 7.1 抗逆性和适应性(抗旱、抗寒、耐涝、抗盐碱、抗病虫害等特性) : 7.2 繁殖要点: 7.3 栽培管理要点: LY/T 31242019 14 7.4 其他信息 8. 测试要求(该品种测试所需特殊条件等) 9. 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其他信息 注:上述表格各条款预留空格不足时可另附 A4 纸补充说明。 申请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LY/T 31242019 15 参 考 文 献 1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关于测试指南

39、制定的相关文件: TGP/5 Experience and Cooperation in DUS Testing TGP/6 Arrangements for DUS Testing TGP/7 Development of Test Guidelines TGP/8 Use of Statistical Procedures in Distinctness, Unifromity and Stability Testing TGP/9 Examining Distictness TGP/10 Examining Uniformity TGP/11 Examining Stability TG

40、P/14 Glossary of Technical, Botanical and Statistical Terms Used in UPOV Documents TGP/15 New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2 耿伯介,王正平. 中国植物志(九卷一分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 朱石麟,马乃训,傅懋毅.中国竹类植物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 王正平,叶光汉,马乃训.国产竹亚科的若干新分类群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3):491496. 5 符国瑗.海南簕竹属一新种J.广西植物,1993,23(2):108109. 6 温

41、太辉.我国竹类新分类群(之一)J.竹子研究汇刊,1984,3(2):2347. 7 赵奇僧,朱政德,熊文愈.中国竹亚科一些属种的整理J.植物分类学报,1980,18(1):2035. 8 国际竹藤组织编写组编.世界竹子资源概况J.国际竹藤组织,2005,3(1):30. 9 赵奇僧,汤庚国.中国竹子分类的现状和问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7(4):18. 10 熊德礼,郑清芳.福建省竹亚科植物区系及其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1(2):186192. 11 林汝,郑朝汉.华南簕竹属一新种学琳石竹J.竹子研究汇刊,2013,32(2):15. 12 耿伯介世界竹亚科各属的考订(一) J.竹子研究汇刊,1982,1(1):119 13 易同培,史军义,马丽莎,等中国竹类图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7183 LY/T 31242019 16 14 夏念和,林汝顺簕竹属M 吴德邻,胡启明,陈忠毅广东植物志( 第九卷)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226266 15 戴启惠,黄大勇广西刺竹属一新种J植物分类学报,1998,36 (3):279280 16 夏念和,林汝顺,王润辉广东竹亚科新组合及新异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17(4):351354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林业/苗木/果业/深加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