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治
疗中的应用
【摘要】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目的
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 24 例患者施行全髋置换术,随访 6
个月~3 年。结果:在 2 周左右患者下地行走,基本恢复伤前功能,优
良率达 83.3%。结论: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做好充
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提
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现代人工置换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较以往
更加广泛。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也逐渐增多,人工
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可彻底解决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问
题,避免长期卧床。从而减少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护理
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本院 2006 年 7 月~2009 年 6 月间行人工全髋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24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 年 7 月一 2009 年 6 月共收集我院老年股骨颈
骨折患者 24 例,男 15 例,女 9 例,年龄 60-88 岁,平均 70.5 岁。
均为全髓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伤后至手术时间 8~24h,半均 10.5h。
骨折类型:头下型 13 例,经颈型 9 例,头颈型 2 例。致伤原因:行走
时跌伤 19 例,扭伤 5 例。伴发症:17 例有高血压,10 例伴有心肌供
血不足,5 例有糖尿病,4 例有肺气肿。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骨质疏
1
松。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患肢行皮牵引,摄片了解骨折情况,了解伤前
生活情况,特别是并发症发生的时间以及治疗情况,有无骨折前的髋
关节疼痛病史。常规检查心肺肝肾功能,伴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做
血气分析,心脏彩超和肺功能等特殊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
状况。对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及糖尿病的患者待病
情控制稳定后施行手术。患者手术全部在联合阻滞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下施行手术,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
1.2.2 手术方法:采用改良 Smith-petersen 切口,注意避免损
伤内恻坐骨神经,显露关节囊后用电刀十字切开关节囊进入关节腔,
暴露小转子,用电动摆锯处理股骨距,认准股骨距位置和长度(距小转
子上方起始部 0.5~1cm),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用髋臼锉磨除髋臼
软骨面,术中须彻底刮除臼面软骨,使臼面粗糙,适当加深髋臼,切
除关节盂唇和增生骨质。吸净髋臼血液后填充骨水泥,放置髋臼帽,
髋臼安装应保持(15°±l0°)前倾角、(40°±10°)的侧倾角。用磨
钻修整股骨颈,截面与股骨颈纵轴线垂直,用髓腔锉逐级扩髓,吸净
血液后用水泥枪放置骨水泥填充,然后放置假体柄,保持似体头前倾
角约 10°-15°将假体头复位,缝合关节囊,深部放置引流胶管接负
压袋。
1.2.3 术后处理: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 5~10d,低分子肝素抗凝
5~7d,负压引流保留 48~72h,术后部分应用止痛泵及药物止痛,导
2
尿管手术后 3-5d 拔除,患肢行外展位 2 周,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肌肉收
缩、咳痰,加强主动活动,鼓励进食,保持大便通畅,12d 左右拆线,
2W 左右在扶持下逐渐下地活动。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肺炎、
泌尿系感染、血栓及心脏疾病。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无切口感染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
访 6 个月~3 年,平均 1.5a,1 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半年因髋臼
松动行髋臼翻修,其余病例均无明显髋部不适,髋关节活动良好,患
者恢复术前的生活状态。 按照 1980 年第一届全国骨科学术会拟定的关
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按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和活动三方面评定疗设,
其中:优 17 例,良 3 例,尚可 4 例,差 0 例,优良率 83.3%。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尤其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一直
较高,达 20%~30%,部分肌颈骨折患者经治疗后有跛行,髋痛等后
遗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只有 50%恢复独
立生活,恢复到伤前水平仅为 25%。加之老年人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
老化,导致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低下。骨折后长期卧床又会导致褥疮、
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牛,
重者可致死亡。凶此治疗上应所以首选创伤轻、见效快、可早期活动、
利于功能恢复的方法。做到尽快恢复伤前的活动能力,减少各种并发
症的发生,减轻家人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多采用手术疗法。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骨折局部的骨不连接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