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计 .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090348 上传时间:2025-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计 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古诗因时代长远,语言精炼,表达简约,意蕴深长,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意境、神韵的感悟,需要日后来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设计逐字逐句地进展串讲和赏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感悟对诗句的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才能。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适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提醒、通读理解、品读诗句、赏读深悟、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师生互动,交流搜集到的材料,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2、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3、交流初步感受。(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交流搜集到的材料,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导入新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更好的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忆往常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材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才能,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认识,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老师板画协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友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友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尽管“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