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画山绣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辨析了解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并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2.能用“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赏析课文优美的语段。
3.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我们已经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之中。陶醉在那交响乐一般的鼎湖山泉水声,那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的林中小溪,那飞红滴翠的黄山美景。如果这些还不够,那么还有一处风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称。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是哪儿吗?(学生回答)对,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先生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课件显示教学目标
教学板块之一:题目解读
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文题“画山绣水”,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呢?请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题目。
老师记得在《木兰诗》中有这么一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哪位同学还记得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这是用了互文的修辞,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里,解释的时候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充,联系在一起。)
【课件显示】
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都是用来形容山水的美丽的。
教学板块之二:吟哦讽诵
作者将桂林山水称之为“画山绣水”,想必这如诗如画的美丽山水,必定让人流连忘返。那么,作者是如何用这画笔和绣针来摹画钩绣山水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赏析一番。(读、找、赏)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赏析实践和以前的经验,说一说我们在赏析时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
【课件显示】
温馨指津:
1、从修辞手法入手
2、从联想、想象入手
3、从优美的词语入手
4、从文章的主题入手
【学生活动】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作批注。交流评价。
探究归纳:
画水的绿: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运用叠词和比喻 )
画水的静清:假使你的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画水的动态: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了。(动作细节)
绣山的奇: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绣山的巧: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这再能巧的手都绣画不出桂林旖旎的风光吧,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心里去描摹桂林山水吧,女生读写水的句子男生读写山的句子。
我们比比看谁读得好。
教学板块之三:小试牛刀
多美的山水风光啊,让我们再次带着美美的心情去美美的欣赏这“甲天下”之景。
老师这里有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两句,请同学们仿照其中的一句描写另一处景物。
【课件显示】
1、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2、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神奇的物件。
这么美的句子,我也技痒难耐,想抛砖引玉,我就拿第一句做一个仿写的尝试吧。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以后同学们在写这类的风景类文章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诗情画意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
好,本课的学习暂时就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将课文再反复读上几遍,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