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郑板桥的两封家书》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070985 上传时间:2025-03-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郑板桥的两封家书》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郑板桥的两封家书》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教案 作者 廖沫沙(1907-1991) 作家。长沙人,早年就读长沙师范学校。北伐战争时期任湖南省学联干事。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1930年加入共产党,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并任出版社、报社编辑。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三次被捕入狱。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三厅工作,回长沙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任《抗战日报》总编辑。1942年任重庆《新华日报》编辑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华商报》副总编辑、中共香港工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前,与邓拓、吴晗在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发表《三家村札记》,被打成“三家村反党集团”。1977年平反,任全国政协委员。另著有《鹿马传》等。 郑板桥(1693.11.22-1765.1.22),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教学目标 1、了解郑板桥其人及其教子思想。 2、了解作者廖沫沙。 过程 1.第四段“这些想法”具体指什么? 解析:读书、中进士、做官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2.本文对“好人”是怎样解释的?这里渗透着怎样的思想? 解析:对待家里用人的儿女“当一般爱护”,渗透着民本思想。 3.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今天的话”来解释郑板桥对儿子的教育呢? 解析:含有郑板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意义的意思。 4.作者指出郑板桥教育观念中怎样的“怪”处,做出了怎样的评价?(用原文) 解析:“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道出一个真理”。 5.你怎样理解“这是他的‘怪’处,也是他看得远、看得大的地方”中“看得远、看得大”的含义。 解析:评价郑板桥的思想具有远见,具有普及人民百姓的意义。 6.作者说,郑板桥的“好人观”和教子之法是有限度的,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发表独立见解哦!有理即可。 小结 本文的语言明快,而含义深刻。文中引用的两封家书十分精要,既能深刻地反映了郑板桥的教子思想,又能鲜明地表现出郑板桥的民主与豁达的性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