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天—地—人: 读懂《老子》第六十四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552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天—地—人: 读懂《老子》第六十四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天—地—人: 读懂《老子》第六十四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天—地—人: 读懂《老子》第六十四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79教学/TEACHING一、学生学习 老子第六十四章存在的困惑老子 又名道德经,高中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选编了 老子中的四章内容,课文题目为“老子四章”,其中最后一章内容来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全文共八句:“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以下困惑:一是文章结构不清晰,内容

2、不连贯;二是文章观点前后矛盾。老子内涵甚广,言约义丰,对不曾系统和深入研究过国学经典的中学生来说不宜作过深讲解。笔者认为,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单元提示”“单元研习任务”等要求,以把握整本书特点为起点,以辨析史料中公认较为权威的学术观点为据,以解答学生疑问为出发点,答疑解惑。这也是对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提问的精神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对经典进行探索。二、老子第六十四章的内容解析(一)从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出发理解老子全书的特点老子一书仅约五千言,然而自古及今对其进行的研究却经久不衰,研究者不计其数,研究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除了公开阅见的文章,还有无数未形成文字的解读,可以说每个人都

3、有一部自己的老子,这正是经典的魅力,老子的魅力。学生对第六十四章中提出的“结构不清、内容不明、观点矛盾”等问题,正是对学习经典、解读经典的一种体现。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不同于西方的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但这些思想本身内部有联系。老子一书言论简短,虽不单纯但大都是一些结论性的语体,只是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论述过程省略不显。语言不能详尽地表达,其中的深意只能通过语言的暗示和后人的解读获得。了解了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方式的特点,尤其是老子的成文特点,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老子 第六十四章的结构、内容和思想。老子的思想不但内部有联系、成体系,而且章节之间、章节内部的结构也十分明确。老子全书八十一

4、章,每一章虽然简短,但大多数章节都具备说理文的格式,譬如其中有“故”“是以”这样的字样,把得出结论的前提与论证过程简约地联结和表达出来。而有的章节虽无这类字样,其在逻辑上的论证和推理痕迹仍可显见。在解读的过程中,也可在适当位置加上这类文字进行扩充。(二)第六十四章内容的独立性及完整性鉴于诸多版本的老子中文章内容有差异,有必要确定第六十四章是独立完整的一章,在此仅选取当代学者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王恩御在 老文/董少强 道天地人:读懂老子 第六十四章实践/PRACTICE080子 六十四章“本为两章”吗 中,认为“全章可分四层:慎始;慎始终 的根据;慎终;慎始终 须恪守之原则”“第六十四章之

5、四层意义紧密连属,一气贯通,略无滞碍。可见,该章之堪为独立的一章是不成问题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该章之本为一章理应也不成问题”。诸多学者对第六十四章内容、结构的考证远不止于此,但本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却不应该建立在任何一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统编版教材中出现的课文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甚至全体民众的,会影响一代乃至多代人,其内容必然经过严格审核,严谨而正确。第六十四章的内容独立而完整地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即应以教材中的文本为准。(三)第六十四章结构及内容的几种划分方法对老子整本书章节结构的研究者甚多。如董京泉先生在透彻理解原书的基础上,将通行本81章改分为84章,打乱原来章节次序

6、,按内容重新排列,并在 老子的概念框架诠释中提出,可以用六条纵向主线和五个横向的核心“概念族”作为把握老子思想的一种理解性框架。此外,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着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注解,其中虽然隐含了结构划分,但不明确。在综合古今诸多学者的论述后,目前公认的也被大多数教师采用的划分方式是第一、二、三、四句为一个版块,前三句为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第四句提出本章观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即“无为”;第五、六、七句为一个版块,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正反对比例证,进一步支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即“无为”的观点;第八句是在总结圣人的“反常合道”,通过圣人的“不敢为”照应第一部分“为之于未有,

7、治之于未乱”,即“无为”的观点。三、老子第六十四章学习建议(一)应根据“以经注经”思路,按照“道天地人”的逻辑对第六十四章结构及内容进行分析其实,对经典的解读无须过于复杂,经典本身即具有“大道至简”的特点,其中的思想前后贯通,具有“以经注经”的特点。经典之中的每一个观点或道理都蕴含在经典本身中,或其解释本就明白无误,或前后对应。对六十四章的解读即可根据“以经注经”的思路,采用另外一种划分方法。笔者认为,可依照“道天地人”的层次划分为。老子整本书凝为一个“道”字,讲“道”与“德”,即道之体及道之用。此道所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适于一切事物。“天人合一”是老子的重要思想之一。体现在“道大,天

8、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六十四章即依照“道天地人”的顺序讲述“无为”的思想:第一句讲“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道”,即“自然”现象;第二句讲“天”,“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由自然之象而生发的天然之理,即“天理”;第三句讲“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道在“地”的表现,即“地理”;第四至八句讲“人”。老子认为人分两种,“圣人”与“民”。圣人遵道而行,民背道而行,圣人是民的榜样。继而进一步细化讲“人”,其中第四句“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综述“道”在“人”中的体现;第五

9、句“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讲圣人遵道而行,故能成功;第六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讲民背道而行,故会失败;第七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在劝导人们应该如何去做事;第八句“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是再次以圣人的遵道无为故能成功为榜样对民进行教化。其中第四部分内容较多,是以总分总并逐层递进演绎的结构,从“人道”“圣人道”“民道”“人道”“圣人道”充分展开正反对比论述了“人理”。第六十四章的论述,由简洁开始,至繁复结束。大道至简,故对“道”的论述只需要极简即可,而老子一书,最终是为了对人起到教化教导作用,故对“人”的论述081教学

10、/TEACHING需要详尽周备。这一篇章,起始于“道”,经由“天”“地”逐层展开论证,落脚于“人”。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正向演绎式论述。(二)对经典思想的领悟宜采取沉浸式学习法对经典思想的领悟尤其类似老子这样的经典,是可以诵读、可以“听讲”的。可以将读老子 文字的过程,想象为在聆听一个温厚的长者讲道的场景,讲者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听者沉浸其中,非常有画面感。以这种方式既可以理解到第六十四章的精髓,又能领略到文章的讲述采用了非常高超的技法,深藏教学之道。老子先以“起兴”的手法开篇,描述自然之象“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讲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自然

11、地引出道理,明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若听众仍未深解,则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进行例证。老子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听众跟随他的思路,进入思考状态。继而在讲述事物发展的过程阶段时,便直接抛出道理“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并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进行事实论证,进一步强化道理的正确性。在人们深感认同时,老子继续讲述事物发展的末段,感慨“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让人们反观自身,通过自照自省,自我认证,以进一步对他的道理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并激发出人们的思考和疑问“那应该如何去做呢”。至此,老子已经成功实践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讲述

12、方式,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抛出观点“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人们的恍然大悟、深受教导中,老子再次以圣人为例进行佐证,并不失时机地升华总结:“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解释圣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成为圣人,是因为能够抛开世俗之欲望,抛开众人“贵难得之货”的欲望,而关注自然之道,圣人能够从自然之中学到众人所没有学到的“无为大道”,从而弥补众人所犯的过错,圣人的“不敢为”,是不违背自然,不恣意妄为,不居功自恃,其所做的一切都是顺从自然,辅助自然,因而能够有利于万物。以上对学生在学习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存在的困惑从结构、内容和思想方面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学习建议。而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在不同人、不同事、甚至不同时空的解释中,都有道理,大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味。所以,对第六十四章的学习,亦可以不拘泥于结构、内容和思想方面,而应根据实际进行应用,文中的一句话、几个字就能包含一整套道理,因经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微言大义。(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本文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一般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编号XZEDGP220054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