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011261 上传时间:2025-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①、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通“佚”,美。 ③、朝:早晨。服:动词,穿戴。 ④、窥镜:照镜子。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美。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 ⑥、君美甚:你美得很。 ⑦、及:赶上,比上。 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⑨、复:又。 ⑩、旦日:明日。 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徐公。 ⒀、弗如远甚:远远的不如徐公美。 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5)之:助词。美我:赞美我。美,用作动词。 (16)私:动词,偏爱。 (17)诚:确实。 (1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 “以”“我”。 (19)方千里:方圆千里。 (20)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以及左右侍从的人。莫:没有。 (21)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2)王之蔽:大王受蒙蔽很厉害。甚:厉害。 (2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4)能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讥,讽刺。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25)闻寡人之耳者:被我耳朵听见。 (26)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象集市一样。 (27)时时:隔一些时候。间:间或,偶然。进:进谏。 (28)期(jī)年:一整年。 (29)虽欲言无可进者:虽然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意指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呢?”他的妻子说:“你漂亮得多,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对我有所要求。”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非常厉害。”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职责(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热闹的集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向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学情分析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① 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 词类活用: 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 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2.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6.省略句:与坐谈 四.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又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五.课堂分析 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 生:——被蒙蔽了(写板书) 邹忌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第一段讲什么? 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 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受蔽(甚矣)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师:(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方法就叫类比推理。(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师:(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 生:——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师:(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 生:——有 师:(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又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设喻说理”。) 六.朗读前两段。 第二课时 一.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二.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学习三、四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古:指责,劝谏,中性词;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进:jiàn 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三.让同学串讲这两段,指出他们翻译得不好的地方。 四.课堂分析 师: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得后思考题) 生:“群臣史民……受下赏”。 “群臣进谏……皆朝于齐” 师:由此可见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为了帮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谏齐威王的小故事以说明齐王是勇于接受别人的意思,从谏如流的。在说明邹忌这方面的成功时,着重说明是比关关事他亲身所经历的以及生活小事这两点,综合以上得出结论:(写在幻灯片上)。 为何成功: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五.邹忌形象分析(简单提上一下)——写于幻灯片上 邹忌:①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②实事求是 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六.解决未完成的课后题。 七.体现多练原则,让学生当堂完成有关课文文段的阅读理解训练并评讲。 八.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设喻说理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妆→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受蔽(甚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