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及其发展.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010727 上传时间:2025-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及其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及其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及其发展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完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的运营能力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充分的发挥地面公共交通的优势,就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交通的现状。文章主要对北京目前公交线路的一些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先详细的介绍了公交的发展目标,后对北京目前公交线路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措施,最后揭示了北京公交线路的发展方向,以此加强对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提高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 【关键词】北京公交线路;优化措施;发展方向 0.引言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方面的建设在我国都是属于领先的水平,公共交通也不例外。但是,公共交通体系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北京市民的出行需求。在北京的公共交通方式中,主要有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两种方式,它们共同的构成了北京公共交通的运行体系。相对于轨道交通而言,地面公共交通具有建设投资少,覆盖面广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做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而公交线路的优化设置,对于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对公交线路的设置,有利于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 1.公交的发展目标 (1)地面公交的功能定位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公共交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地面公交明确自身在城市中的功能对于公交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功能上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轨道公交系统尚未形成之前,公共汽车交通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在这种环境下,公共汽车交通要建立公交快速干线、直线和专用道等三方面的系统,并结合已经通车的地铁线路一起形成快速的公共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城市结构战略的转移,引导城市的交通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1]。这种地面公交系统的定位主要表现在:北京的二环线内,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要按照比较严格的公共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以此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产品;北京的四环内城区,地面公共交通应当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以形成可以和私人交通工具相抗衡的运营模式;北京城市的边缘地区,地面公共交通要做好保持与城市中心便捷的交通关系;在卫星城镇,其内部运行的交通仍然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并相应的结合城市公交快速干线和私人交通工具的共同发展。 其次,轨道公交系统逐渐形成时,公共交通系统依然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生力军。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应当与轨道交通共同发展,同时为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做出贡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完善,以更好的成为轨道交通系统的支持力量,并朝着人性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2]。 (2)战略发展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年交通需求和供要实现目标规划上的平衡,并相应的构建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方便人们的出行,并提供安全、经济、快捷的公共交通;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地面公交的服务水平,并相应的采取科学、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3]。这种战略目标的实施是在充分的考虑了北京目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能够有效的指导北京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3)实施策略 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中,要以全面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为目标,不断的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这就要求提高北京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都可以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同时,在中短距离的范围内,将自行车方式的客流吸引进来,而在稍微较长的距离就将小汽车方式的客流吸引进来。 2.北京公交线路目前存在的问题 (1)公交缺乏速度的问题 公交由于其自身的运营性能,存在一定的速度受限的问题,而出行的总时间也相对较长,没有速度上的优势。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北京城区公交车的平均出行速度不高于11km/h,距离在5km的地方出现的时间就要花费30-60分钟,出行距离超过10km的地方就要将近1个半小时[4]。 (2)乘车两端步行时间过长。2000年询问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乘客中,选择步行方式到达公交车站的占87%,从公交车站到达出行终点的占96%。而到达和离开公交车站所花的时间,分别为平均7.95分钟和8.41分钟(按一般步行速度3.6公里/小时计算,则公交出行两端平均步行距离为约480米)。 (2)等车的时间过长 在北京公交交通的相关问题上,等车的时间过长一直是北京市民所关注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表现在准点率低和间隔太大两方面。但是,从公交线路车辆的计划发车率来看,一般情况下主干线的发车时间间隔都在3到5分钟之内。所以,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是公交车的准点率太低,导致乘客等车的时间过长[5]。 (3)线网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交线网结构对公交线路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合理的线网可以大大的提高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保证城市公交的正常运行。相反,线网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相应的问题。 首先,线网功能的层次不明显,无法满足不同客流等级的出行要求。在目前的线路中,大多数都属于普通的干线,相应的等级也较为单一。虽然线路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的扩大和增多,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线路的建设没有有效的满足不同客流等级的出行要求,并且也没有对城市用地发展特点、公交客流汇集特点以及公交客流离散特点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比如,北京市区的发展正在由单核模式逐渐的转向多核模式,大方格的路网系统和大规模的居住开发需要与之相配合,而单一的线路等级是无法满足其模式的转型的。 其次,公交线网在车站密度、站点功能和覆盖率上不合理,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公交的发展。这些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车站的密度低、站点功能等级不明显,相应的线网覆盖率也较低。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城市道路格局的影响,同时城市中大院用地过多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再次,集散分级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公交客流。在现今的公交集散点设施方面,存在与其相应承担功能不匹配的现象。同时,又由于聚散点的环境管理较差,服务水平也没有满足人们的要求,这样就必然导致乘客对集散地的选择。比如,北京的较大型的公交换乘站一般分布在二、三环沿线和西环大街的二、三环联系线上,除此之外的线路相对比较的少。而这些地方主要是中关村、清河等地,这些地方主要是在普通的道路上完成换乘,路外没有设置专门的换乘站。 3.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措施 (1)做好地面公交与轨道衔接的工作 要实现地面公交和轨道的衔接,就应当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工作的开展。这些步骤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保证地面公交和轨道建设的同步发展,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在进行轨道线网的建设过程中,线网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几条主要走廊上。要实现与轨道建设的共同发展,公交快线就应当弥补轨道在这个区域的空白,并相应的保证普通线和支线的共同发展[6]。 其次,轨道交通覆盖重要的客运走廊时,地面公交应当有效的配合其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地面公交应当以发展普线和直线为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快线的调整。在合理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地面公交有效的配合轨道交通在重要客运走廊上的发展,从而促进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和谐发展。 再次,在轨道线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时,地面公交线网的功能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是要求公交快线降低客流的比重,逐渐的将重心发到长距离的出行上,保证公交的发展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7]。 (2)设计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车道是保证公交优先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公交交通的重要地位。设置公交专用道,特别有利于快速公交线路的有效运行。那么,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就应当布设在快速车道、主次干道和有条件的支路上,但是必须在明确公交车优先权的原则下进行。除此之外,不同道路上的专用公交线路必须拥有不同的功能,快速路上就应当服务于快速公交干线,对其行驶的速度和近处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对于主、次干道上的公交专用车道则应当对停靠站点的设置条件进行仔细的考虑。 (3)加强对公共交通发展的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主要是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运输服务,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保证线网规划的合理实施。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强对公共交通的管理,并吸取国外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 (4)政策保障措施 在公共交通线路的有效运行中,政策的保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能够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政策保障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首先,采用公交服务标准保障措施,提高公交服务的水平。这种措施主要体现在公交服务标准的制定、保障的机制以及监督的机制等三方面的措施,这几种措施是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要有效的实现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监督约束措施,从而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处理。 其次,对公交专业车道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专用车道的正常运行。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加强对公交专用车道系统的管理,显得非常的重要,能够有效的体现公交的服务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从客流的比重来进行相应道路资源的分配,保证道路资源的科学、合理的使用,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4.公交线路的发展方向 (1)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地区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公交线路运行的支持 我国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两个转移”的战略目标,这种目标的要求需要强有力的公交交通系统的支持。而公交线路作为公共交通系统运行的一部分,也自然需要为“两个转移”服务。因此,北京市区应当坚持“分散式”的布局原则,并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逐渐的促进中关村、北京商务中心以及金融街等重点地区的公交线路的发展和规划,保证这些地区出行的方便。 (2)公共交通线路应当重点的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发挥公共交通的关键作用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其相应的历史遗迹比较的多。这些地方能够有效的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但是这些地方却有相对严格的交通规定,很难用轨道交通进行覆盖。同时,又由于这些地区易受到机动车的影响,地面的交通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这些区域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要不断的完善这些区域的地面公共交通的建设,制定合理的公交线路,确保历史文化遗迹影响减小的情况下,实现公共交通的延伸[8]。 (3)公交线路应当逐渐的合理化,为建设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小汽车逐渐的进入到每家每户。但是,小汽车的增多给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大大额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降低小汽车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公共交通的发展正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要努力的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就必须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对公交线路的优化,使公交线路更加的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9]。 5.结语 总之,要做好北京市公交线路的优化工作,就必须对目前所存在的公共交通运行的问题进行一个统一的分析,并相应通过做好地面公交与轨道衔接的工作、设计公交专用道、加强对公共交通发展的管理和政策保障措施等四方面的工作,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合理化建设。同时,为了实现地面公交线路的优化,还应当遵循公交线路网设线的基本原则和各种的约束条件,采用GIS技术,有效的完成对北京市公交线路的可达性评价,从而针对某个线路或总体上的线路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优化方案,并相应的做出效果分析图。这样的话,北京市的公交线路一定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并带动整个地面公交系统的建设,最终方便市民的生活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霜南,赵佳慧,刘罗涵,万俟艾.发展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方案的研究探讨[J].安防科技[J].2008,(11). [2]刘潇,张莉,李默涵,蔡若松,罗国金.城市公交OD预测的平均增长系数法.鞍山师范学院学报[J].2008,(02). [3]陈艳艳,安志强,荣建.2008年奥运观众交通需求预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J].2009,(05). [4]李林波,吴兵,卢晓冉.出行者心理因素对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J].2008,(03). [5]汤可夫,吴大为,赵子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交线网整体优化方法.重庆交通学院学报[J].2009,(06). [6]王波,李橘云,邓兴栋.提高中心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新思路——以天河地区环形小巴方案为例.重庆交通学院学报[J].2010,(04). [7]黄婷,焦海贤,李秀丽,曾小林.基于乘客观点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05). [8]于勇,邓天民,肖裕民.一种新的公交乘客上车站点确定方法.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9,(01). [9]陈必壮,杨立峰,赵家辉,蔡敏国.“中国绿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之路——南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2-2020)的探思.城市规划[J].2008,(1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