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届生物中考知识点汇总
姓名 班级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一、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1、识别显微镜的结构
①目镜:观察
②转换器:转换镜头
③物镜:观察
④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⑤反光镜:反射光线
⑥镜座:支持
⑦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
⑧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
⑨镜臂:连接
(1)显微镜结构中,能够使镜筒升降幅度较大的是粗准焦螺旋。
(2)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当需要较强光线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4)在转换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
(5)观察到的物像“bP”与实际图像相反“qd”(倒像)。
(6)移动玻片时,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的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7)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薄而透明的 。(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二、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方法
1、选择目镜和物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对光:应该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白亮的视野(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
3、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4、移动载玻片,使观察对象位于通光孔中央;
5、调节粗准焦螺旋,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眼注视低倍物镜)
6、通过目镜观察(左眼),向上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找到物像; (右眼睁开)
7、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可将物像调得更清晰。
三、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基本操作:擦 滴 取 浸 展 盖 染
(1)植物材料(洋葱鳞片叶)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① 在擦拭干净的载波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 用镊子撕取一小块(0.5cm)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③ 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
④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波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
⑤ 吸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目的是染色均匀)。
⑥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①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用牙签钝端轻刮口腔内侧壁,获取口腔上皮细胞,并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
③盖上盖玻片,用稀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四、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根据探究要求,合理提出探究的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时,应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要求控制单一变量、(①探究的问题就是变量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之处是变量)等量,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组与_对照组_结果的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会进行“种子萌发的条件” 、“光合作用”、“食品保存”、“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等方面的探究实验的设计。
如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盐分对食品保存的影响;溶液的浓度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5、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
6、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
7、液泡: (内含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二、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4、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
三、识图、填图、辨别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了解细胞核和叶绿体的功能
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1、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是染色体存在的主要场所。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四、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植物体的主要组织:保护组织(根、茎、叶的表皮)、输导组织(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叶肉、果肉)、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芽的生长点、茎的形成层、竹的节)、机械组织。
人体的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皮肤的表皮)、肌肉组织(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结缔组织(血液)和神经组织。(脑和脊髓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做__组织__。
五、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绿色开花植物由_根_、_茎_、_叶(营养器官)、_花_、_果实和_种子_(生殖器官)组成。
六、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胃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如__上皮组织_、__肌肉组织__、_结缔组织_和神经组织等。
七、单细胞生物
1、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也是一个生命。因为这个细胞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草履虫每天吃4.3万个细菌,能净化污水;草履虫靠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2、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一侧滴加牛肉汤,草履虫全都集中到牛肉汤中,因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植物种子的结构:
种皮:保护作用
大豆 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消失,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玉米、小麦、水稻等植物的种子,除了种皮和胚外,还有贮藏营养的胚乳。
1.上图是大豆种子的结构图。它的主要结构是: 胚 和 种皮 。种子的 胚 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是由[②] 子叶 [③] 胚根 [④] 胚轴 和[⑤] 胚芽 四部分组成。
大豆种子的营养主要贮藏在[②] 子叶 里。但是玉米、小麦种子的营养贮藏在 胚乳 中。
二、植物种子萌发需要
1、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2、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三、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从下向上)和功能
①根冠:保护作用;
1、结构和功能 ②分生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是根生长的关键部位;
③伸长区:细胞伸长,使根尖长度增加;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④成熟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和原因(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烧苗”等)
(1)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2)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图2根细胞吸水条件: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图1根细胞失水条件: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1 2
四、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2、小树能吸水,是因为小树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吸水;施肥过多,植物会烧苗,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根毛失水。
3、糖拌番茄、盐拌青菜,因为糖水浓度大于番茄细胞液浓度,盐水浓度大于青菜细胞液浓度,所以盘子里会出现许多水;发蔫的青菜泡进水里,因为青菜细胞液浓度大于青水浓度,青菜吸水,青菜会变硬。
4、植物的根不仅吸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氮:枝繁叶茂;磷:硕果累累;钾:茎杆健壮。植物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
五、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1、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有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 育成枝和叶)。
2、木本植物茎:(1)、树皮外侧有保护作用,内侧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2)、形成层很薄,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3、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
4、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能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把茎插入红墨水中,只有木质部染成了红色;因为树皮的韧皮部的筛管,能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将木本植物茎剥去一层树皮,筛管运输有机物受阻,会长出节瘤。
六、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花柄
花托
花的基本结构 花萼 花药(内生有花粉)
花瓣 雄蕊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
雌蕊 花柱 子房壁
子房 胚珠
注: 雄蕊 和 雌蕊 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有关。
柱头
七、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花柱
花的主要结构 果实主要的结构
花粉管
花萼
子房壁
花瓣 柱头
受精卵
果皮
种子
子房壁
胚珠
胚珠
雌蕊 花柱
花的结构 子房 果实
雄蕊 花药
花托 花丝 子房结构图
八、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 光能 ,把 二氧化碳 和 水 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 氧气 的过程。
光
叶绿体
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贮存能量)
原料 条件 产物
2、光合作用的发现
(1)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
注意事项:(1)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2)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实验结论:(1)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农业生产韮黄、蒜黄)
九、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如淀粉和葡萄糖等)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区别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部位
含叶绿体的细胞(叶肉、果肉)
活细胞
②与光的关系
在 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③气体变化
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 氧气
吸入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④物质变化
制造 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⑤能量变化
贮藏 能量
释放能量
联系
⑥呼吸作用所分解的 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制造的有机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 所释放的能量。
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 0.5%~0.6% 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2、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降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在贮藏农作物产品时,常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
3、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这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的 叶绿体 。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在做“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时,可将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 二氧化碳 。
4、人们通过调节温室中的_温度_、_光照_、湿度和_氧气_的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如增施_有机肥_,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_二氧化碳_,或直接施放贮藏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等。
5、右图是“温度对豌豆幼苗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坐标曲线图:
(1)呼吸作用最强、最弱时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呼吸作用最弱时温度:10℃以下
呼吸作用最强时温度:40℃
(2)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
会加强,但是,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又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
当温度超过40℃时,呼吸作用不再增强。
(3)根据图表,你建议在储存水果、蔬菜时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温度?( 10℃以下)
十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2、氧循环: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3、水循环:靠蒸腾作用完成。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4、蒸腾作用的意义:
(1)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
(2)同时,促进了溶解 线粒体 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一、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因为它能够产生精子(没有周期性)、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因为它能够产生卵子(具有周期性)、分泌雌性激素。
3.第一性征指男子的睾丸、阴茎和女子的卵巢、阴道等;第二性征指男子的胡须生长、声音变粗等和女子的乳房增大、声音变细等。
4.卵子肉眼可见,呈球形,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精子肉眼不可见,呈蝌蚪状,具有一长长的尾;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新生命诞生的起点)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受精部位:输卵管。
5.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最初的胚胎,子宫是胚胎继续发育的场所,所以说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二、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2)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3)第二性征的发育(4)器官功能发育显著,肌肉力量突增,心脏收缩能力大大提高,肺活量显著增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发展,其调节能力大大增强。
1.由图8-1可以看出,男生身高增加最快的年龄
段大约是11-17岁,女生身高增加最快的年龄段
大约是10-14岁;由图8-2可以看出,男生体重
增加最快的年龄段大约是12-16岁,女生体重增加最快的年龄段大约是11-14岁。
三、青春期卫生行为和习惯
男性:穿 宽松干净 的内裤,每天用温水清洗 阴部 、 早睡早起 等。
女性:女性月经来潮时身体抵抗力 较差 ,容易感染病菌,应更加注意 清洁卫生 、 饮食营养和休息 。例如,每天用温水擦洗外阴部,注意保暖,吃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等。
注意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用科学态度看待问题的习惯。
四、人体概述
1.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2.骨的煅烧实验现象:鱼肋骨由白变黑,直至变成灰白色;煅烧后的鱼肋骨轻敲即碎。
结论:骨中含有无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显得脆硬)
3.骨的脱钙实验现象:10%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鱼肋骨变软,可以打结。
结论:骨中含有有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显得柔韧)
五、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和 纤维素 等七类营养物质。
2、糖类(主要供能物质)、脂肪(主要贮能物质)、蛋白质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六、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消化道:(口腔 、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系统 唾液腺:分泌唾液
肝:分泌胆汁 (胆汁不含消化酶)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胃腺:分泌胃液
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 肝脏 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 胆汁 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3.食物中的 蛋白质 、 淀粉 、 脂肪 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 消化 ,由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转变成易溶于水的 小分子 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4.观察图9-1,在图中注出口腔、胃、小肠的位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在人体消化道的口腔、 小肠 部位被逐步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
(2)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的 胃、小肠 部位被逐步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3)脂肪在人体消化道的 小肠 部位被逐步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唾液淀粉酶、适宜的温度)
七、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食用足够的 糖类 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食用适量的 蛋白质 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应食用一定量的 无机盐 、 维生素 和 纤维素 ,以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八、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1、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细胞运送 氧气和养料 ,并运走 二氧化碳 等废物。
2、学会读血液化验单
3、当血液里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就会出现贫血,应多吃含 铁 和 蛋白质 丰富的食物。
4、人体患急性炎症时,表现出 白细胞 增多的现象。
5、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九、输血与血型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少量输血可以考虑异型血(万能输血者:O型;万能受血者:AB型);大量输血只能考虑同型血。
十、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结构
只有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心房、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
左心室
心脏
左心房
右心室
右心房
(1)图中①②③④的结构名
称依次是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
(2)在心脏的各结构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2] 左心室 。
(3)与①和③连通的血管分别是[6] 肺静脉 和[8] 上、下腔静脉 ;与
②和④连通的血管分别是[7] 主动脉 和[5] 肺动脉 。
2.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是75次/分。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它们是同时进行、不分先后的。
体循环:左心室(动脉血)→主动脉→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全身的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静脉血)→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动脉血)
4.观察实验: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用低倍镜观察、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5.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斜线前表示收缩压、斜线后表示舒张压。
十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1、呼吸系统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外缠绕很多毛细血管,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 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咽
3、识图题(根据图10-2,完成图中各部分名称的填写。)
① 鼻腔
② 咽
③ 喉
④ 气管
⑤ 支气管
⑥ 肺
4、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有关。
5、 肺活量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并非肺容纳气体的最大量(肺总容量)。测量时应遵循重复性原则,取几次测量所得的最大值。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
十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探究实验: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使用75%酒精的目的:消毒杀菌、防止感染)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经过肺泡与血液里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经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十三、人体能量的供给
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2、体温是指人体内部温度。
3、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4、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身体的抵抗力增强,有利于病人消除致病因素,恢复健康。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生理功能会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当体温达43℃,人会有生命危险。
十四、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学会读尿液成分表)
1、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排出代谢产物的主要器官。
(1)泌尿系统 输尿管是输送尿液的器官,
膀胱是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
尿道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2、泌尿系统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
肾小球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血细胞、蛋白质不能滤过 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3、尿的形成:血液 原尿 尿液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有蛋白质有葡萄糖) (基本没有蛋白质有葡萄糖) (没有蛋白质没有葡萄糖)
3、 肾小球病变尿中会出现红细胞和蛋白质;肾小管病变尿中会出现葡萄糖。
十五、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1、人体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1)排泄时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
①肾 :主要成分是尿素、水、无机盐等(尿液)
排泄方式 ②肺 :主要是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呼吸作用)
③皮肤: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汗液)
(2)排遗时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排便)。
十六、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
垂体(生长激素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少:侏儒症)、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睾丸或卵巢)等。
十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1、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胎儿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引起呆小症。
3、成年不足: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舯大(地方性甲状腺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
十八、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2.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糖尿(糖尿病)
十九、反射和条件反射:
1.反射是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接收的信息发生的反应。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
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眨眼、缩手、膝跳反射、吮吸、排便)
条件反射:出生以后形成的
(望梅止渴、惊弓之鸟)
2.条件反射是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一种后天性的反射。
二十、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从而建立特有的条件反射。
二十一、人体感知信息
1.眼球的结构:外层(角膜、巩膜)、中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晶状体、视网膜)。角膜具有聚光作用;虹膜会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而且和眼珠的颜色有关;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
2.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倒立的。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真性近视)或者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假性近视),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矫正。
3.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听小骨)、内耳(耳蜗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结构:耳廓和外耳道;传导和放大声波的结构:鼓膜和听小骨。
4.保护眼、耳的根本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吃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眼的适应能力。在噪声大的场所不应捂耳,而应张嘴使得咽鼓管开放,外界空气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的平衡,防止震伤鼓膜。
5.皮肤引起的感觉主要有四种: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盲人主要依靠手指引起的触压觉“阅读”盲文。皮肤里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感受外界物体的多种信息。
二十二、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一)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1.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据测算,地球上的人口承载能力大约是
80亿。
2.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之为酸雨。酸雨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种子的萌发率随着酸雨的pH的升高而增大;当pH很小时,种子不萌发。
3.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癌变。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有关,“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
(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菜叶、剩饭菜)、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14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一、生物分类的依据: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 形态结构 、 生理功能)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2.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 差异程度来区分。分类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 界、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种 。 种 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种是指 形态结构 和 生理功能上 表现相似、 生态分布 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4、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 生殖 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 有性生殖 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5、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 大 ,亲缘关系越 近 。
二.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 多细胞的,结构比较 简单 ,大都生活在 水 中。如 海带 。
2、苔藓植物: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 叶 ,没有 根,茎、叶中没有 输导 组织。如 葫芦藓、地钱 。
3、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 根 、 茎 、 叶 ,而且在体内具有 输导 组织,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叶片背面有 孢子囊 ,能产生生殖细胞 孢子 。
4、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的生殖 离不开水 ,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5、种子植物包括 裸子植物和 被子 植物。它们的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6、裸子植物:种子 裸露,没有 果皮包被,根、茎、叶很 发达 。如 银杏、苏铁
7、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有 根、 茎 、 叶 、 花 、 果实 和 种子 ,种子外有 果皮 包被形成 果实。
8、陆地生活的被子植物一般 根系 发达,以吸收更多的 水 和 无机盐 。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常有 气道 ,以输送 氧气 。
9.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它们生产有机养料,为人类提供 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 。(2)苔藓植物成片生长对水土保持具有一定作用,还可以成为监测空气污染 的指示植物。(3)现在我们利用的能源——煤和石油,也主要是由埋藏在地下的 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的。
10.我国的珍稀一级保护植物有:蕨类植物如 桫椤 、裸子植物如 水杉 ,被子植物如 金花茶 和 珙桐 。
三.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1、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脊柱 。
① 腔肠动物: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水螅、海葵、珊瑚
② 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如涡虫、吸虫、绦虫
③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如蛔虫、丝虫、轮虫
④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 体节 组成。如 蚯蚓 。
⑤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腹面有块状 肌肉足 ,体外被覆坚硬的 贝壳 。如 河蚌、蜗牛 。
⑥ 节肢动物:身体 分节 ,体表有坚硬的 外骨骼 和分节的 附肢。包括甲壳纲 如 蟹 ;蛛形纲 如 蜘蛛 ;多足纲如 蜈蚣 ;昆虫纲如 蝴蝶,特征是两对翅三对足 。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2、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脊柱 。
① 鱼类:身体多呈 流线型;体表被覆 鳞片 ;用 鳃 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大多有 侧线,能感知 水流 的方向。
② 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 水生 向 陆生 的过渡类型;生殖过程不能完全离开 水 ;幼体生活在水 中,用 鳃 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 陆地 ,用 肺 呼吸。两栖类的皮肤 裸露 ,具有 辅助呼吸 的作用。
③ 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体表一般覆盖着 鳞片 或 甲 ,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 卵壳 。
④ 鸟类:身体大多呈 流线 型,前肢变成 翼 ,体表被覆 羽毛 。卵一般较大,胚胎发育过程在 卵 内完成。
⑤ 哺乳类:体表一般有 体毛 ,胚胎发育在母体 子宫 内进行,幼体将 母乳 作为营养物质。 大脑 发达,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型。
3、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药用;捕食害虫害兽,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机理研制出雷达.
4.我国的珍稀一级保护动物:爬行纲有 扬子鳄 、鸟纲有 丹顶鹤、朱鹮 ;哺乳纲有“活化石” 大熊猫 以及 蒙古野驴 、 金丝猴 和 白鳍豚 。
四.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病毒:形态结构:病毒通过 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具有 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核酸。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寄生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2、细菌:(1)形态结构:细菌要在 高倍显微镜 才能看到,根据形态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 球 菌、 杆菌和 螺旋 菌。它虽有细胞结构但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称为原核生物。细胞一般由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核质等组成。有些细胞还有 荚膜 和 鞭毛 。
(2)营养方式:①寄生(从 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例如 大肠杆菌、疟疾杆菌②腐生(依靠 分解 动植物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例如 枯草杆菌、甲烷菌
3.真菌的主要特征(1)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 。真菌有 单细胞的(如 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 霉菌 和 蘑菇 );
(2)细胞内没有 叶绿体,一般营 寄生 和 腐生生活。
(3)细胞都由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细胞核组成。称为真核生物。
五.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 利 有 弊 。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细菌在自然界的 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3、真菌与人类关系:吃的面包、酒类与 酵母菌的发酵有关。青霉菌还能生产 青霉素 ;许多大型真菌 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有些真菌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的病害,如人的 脚癣 就是由真菌引起的, 鬼笔鹅膏 是有毒真菌。
第15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 物种 多样性、 遗传 多样性、 生态系统 多样性。
2、 物种 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生物多样性最 直观 最 基本 的认识。我国是世界上 裸子植物 最多的国家。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直接 价值(食物、木材、油料、橡胶等)
间接 价值(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
潜在 价值(野生生物的价值,如提取新药物、改良生物品种)
第二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1、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威胁。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加剧 ,此外环境污染 、自然灾害频发也是造成生物多样丧失的重要原因。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 就地 保护和 迁地 保护。 就地保护 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主要场所是建立
自然保护 区。 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主要手段是建立 植物 园 、动物 园 、水族馆 。还应重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16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
第一步: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 原始大气 中的各种成分转变为 有机小分子。
第二步:由 有机小分子 合成蛋白质、核酸等 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