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
有趣的重复现象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韩愈小学 钱 晶
教学内容:
《有趣的重复现象》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会运用集合圈表示一些简单的事物。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集合圈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学法:
教法:激趣导入法、直观演示法、比较归纳法。
学法:观察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游戏导入:
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念错。这是什么字?
哪一个月有二十八天?
把冰变成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买帽子,每人买了一顶,却为什么只买了三顶?
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重复”一词,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及时板书——有趣的重复现象。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先出示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表格,让学生观察这个表格。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表格
语文
陈东
李芳
刘红
杨明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赵军
数学
杨明
周晓
卢强
王志明
于丽
李芳
陶伟
刘红
朱小东
提问:
(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3)谁愿意来解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把问题逐一解决。重点解决“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这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用8+9=17(人),还有的会说因为重复了3个人,所以应该用8+9-3=14(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先不给予肯定,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与反思的机会。
2、积极引导,运用体验。
学生发表完见解后,教师说:“大家认为用表格表示的方法怎么样?能一眼就看出哪几个同学重复了吗?”
生:“不能。”
师:“那你能创造出一种使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几个同学重复的表示方法吗?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请把讨论出的表示方法画在纸上,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方法最有创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
全班集体交流、回报,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从而引出表示交集的集合圈,让学生在圈中填写名单。在学生填的过程中,提问:“重复的3个名字应该写在哪个位置?”
语文小组 数学小组
引导学生填好后,动态演示两个集合圈相交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圈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意义。
接着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
总结出集合圈的优点:直观性强
3、数形结合,列式计算。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图案列出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的算式吗?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想到更多的方法。”
(1)学生分小组讨论算法。
(2)集体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板书。
(3)教师:“你能分别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
(4)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自己容易理解的算法给同桌讲一讲。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算式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对用两个椭圆形来表示两个小组的人员情况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到底掌握得怎么样。
(三)拓展练习,巩固深化。
1、处理练习二十四中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圈中填入合适的序号,接着学生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两个椭圆相交的部分表示什么,接着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处理练习二十四第2题。
学生同桌合作,再集体汇报。
3、老师的一个文具盒里有4种文具,另一个文具盒里也有4种文具,请同学们猜猜,两个文具盒中一共可能有几种文具?
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言。
4、三(2)班参加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其中参加乒乓球小组的有20人,参加跳绳小组的有25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乒乓球小组的有多少人?只参加跳绳小组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两个活动小组?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教师再做以下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个椭圆相交来表示事物的方法是由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发明的,这种表示方法被命名为“韦恩图”。相信通过今天的共同学习,大家对这种表示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还会更深入的学习这种表示方法。其实在数学的王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只要大家认真观察,永于探索,就能领略到数学中穷无尽的乐趣!
板书设计:
有趣的重复现象
语文小组 数学小组
语文小组 数学小组
8+9-3=14(人)
5+9=14(人)
8+6=14(人)
5+3+6=14(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