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8页 共8页
1
一. 目的:
统一展开工艺处理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方便加工制造,提高生产速度,节省制造成本并能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
二. 适用范围:
泓福工程部.
三. 内容:
以上为常见展开工艺处理方法
1. 转角处弯曲面在展开时的工艺处理:
1.1 外转角的展开处理:
圆弧段作断开处理, 展开后k'为展开前转角内R弧长, 底部转角边界取内R投影; 当R≦2时, k'段长度作截断处理,只保留直边展开。
1.2 内转角的展开处理:
把抽形改为折弯﹕
直边处展开与折弯一致,圆角处展开采取截断方式,将转角处材料去除。
1.3 包角的展开处理:
包角类型的圆角一般都很大,其圆角部分常作截断处理。
1.4 段差转角的展开处理:
将段差段的一边转角处断开后进行展开。
2. 展开后为线段图元的工艺处理:
將線段向外偏移1.0mm﹐處理成標准工藝孔形式﹐NCT下料時﹐可根據刀具決定工藝槽寬度﹐避免易模難以對準﹐壓傷工件。
3. 抽橋兩側為線段的工藝處理:
3.1 同上圖處理方式。
3.2為防止抽橋拉裂, 割線需向兩端各延伸1.5mm.
3.3 當NCT抽橋或客不同意工藝處理時﹐保留割線處理:
4. 特殊工藝孔的處理:
在保証小折尺寸和工件形狀不受影響前提下, 將不規則工藝孔處理成規則形狀.,以方便易模製作及有效保証加工品質。
5. 小尺寸折彎工藝處理:
當折彎尺寸小於2T時﹐ 其最小折邊尺寸受V槽的限制,將不能折彎。
5.1 當折邊尺寸小於最小折邊尺寸時, 折床無法加工, 此時可將折邊補長至可折彎尺寸, 折彎后打磨至所需尺寸.
5.3 當抽形邊緣與折彎處距離小于下模避位尺寸時, 會影響折彎, 此時, 相應在折彎線中間作割線處理(長度與抽形長度相同.)或更改抽形尺寸.
5.4 當靠近折彎線的孔距折彎線小于最小折彎距離時, 折彎后會產生變形, 此時可根據產品不同的要求, 作如下方式的處理:
(1) 當不能更改時﹐在靠近折彎線的孔邊補料:﹐再二次LASER或銑掉。
(2) 沿折彎線割孔或割線:
當折彎線對工件外觀無影響或可以接受時, 以割線處理.
(3) 折床壓線處理:
在圖元數目較多時, 拉料不嚴重時﹐采用折床整條壓線處理.
(4) 對不重要孔, 可將孔擴大至折彎線.
(5) 折彎后擴孔處理
只有一個或幾個孔到折彎線的距離較小, 為了避免折彎時拉料, 此時可對圖元進行縮孔處理, 即在折彎前先割出一小同心圓 , 折彎后擴孔至原尺寸.
5.5 折床上﹐下模的最小厚度為4.0mm, 受此限制,工件內部的折床加工部分孔L尺寸不得小于4.0mm,最好大於5mm﹐否則須將孔口擴大或考慮用易模成形.
6. 折彎線工藝處理:
6.1 展開后折彎線必須有始有終,并且折彎線不得在中部相交如存在上述情形, 則需增加止裂槽, 寬度依加工方式定, 若采用LASER下料, 則寬度S最小為0.5mm, 若采NCT下料, 則寬度最小為1.28mm.(華為路由器上小段差除外)
6.2 90度折彎的邊線與本體不垂直時, 折彎時會造成拉料現象, 影響產品外觀.
需將銳角部分作2T截斷處理.(切到第二條折彎線)
6.3 死邊斜角工藝處理﹕
右圖箭頭處折死邊會翻料﹐嚴重影響工件外觀品質﹐并有安全隱患(畫傷手).
需將銳角部分作2T截斷處理.(切到第一條折彎線)﹐這樣折彎後截斷處與死邊平齊。
7. 抽形對展開工藝的要求:
當抽形面積較大, 或高度大于2倍料厚時, 在抽形后會產生嚴重變形, 此時將轉角變形區部分割去﹐
8. 成形處圓弧的處理:
此處的內R角和外R角不相等,和《產品展開計算方法》中Z折4 (兩圓弧相切)不同, 此處 的內R作0處理, 並保証成形高度尺寸, 讓外R在加工時自然形成; 段差﹑抽形等均可按此方式處理.
9. 關於對開放式壓半圓和壓形的處理:
在鐳射圖工程中按圖示割線, 長度為L+DL, 其中對於開放壓形DL=2H, 而壓半圓的DL要小一些,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10. 展開干涉處理:
展開干涉時, 須將幹涉處作割除處理, 原則上保留重要圖元部分, 處理后兩圖元的邊距為0.5mm.
11. 產品展開后外轉角未倒圓角部分, LASER一律按R0.5作圓角處理. NCT需根據料厚﹐及現有切角刀確定外轉角。
12.止裂槽工藝處理﹕
止裂槽處1.24mm會翻料
12.1 直接去除
12.2 如果不能去除﹐則把1.24mm加大到可折彎尺寸。
13. 上蓋類死邊工藝處理方法﹕
因為折彎死邊後再折90度折﹐刀具無法放入﹐使此處折彎角度不到位﹔壓線會影響外觀表面質量。
工藝處理方法﹕
13.1 把1.00尺寸加大到兩倍料厚(2T),可以直接用刀具折彎。
13.2 客戶不同意上述方案時﹐可以保留3.00mm不去掉即可。
14. 小N折工藝處理方法﹕
當小N折內尺寸小於4mm時﹐
需考慮把兩個直折改成圓弧折彎。(需保証A,B尺寸)。
15. 加強筋與模具干涉﹕
15.1 段差模避位性能較差﹐上下模前後均需避位﹐分別為10.50mm和40.00mm,需特別注意。
下圖加強筋與段差下模干涉﹐如果客戶同意﹐此加強筋可縮短到可以折彎。
(可參考2DL94)
15.2箭頭處加強筋與下模干涉﹐征得客戶同意﹐此加強筋可縮短到不與下模干涉。(一般情況加強筋長度不重要)。
16. 盒子類角部干涉﹕
在原圖側視圖上﹐以右下角折彎線為圓心﹐以下圖(A-0.50)尺寸為半徑畫圓﹐(0.5mm為避免折彎內角圓弧處干涉)﹐交叉陰影部位為干涉區域﹐需要去掉。
有類似結構的工件都需注意此類干涉問題。
17. 右圖折彎後﹐B包A,因為折彎時角度有回彈﹐也為了方便折彎尺寸調整﹐展開時向從箭頭方向縮0.3mm.
18. 右圖折彎後﹐A包B。
18.1 展開時向從箭頭方向縮0.3mm。
18.2 因為折彎內角有0.5mm的圓角﹐因此B尺寸尖角(箭頭)處需倒至少R1的圓角。
19. 死邊上對正兩孔工藝處理﹕
死邊上有兩個對正的通孔或一面是通孔一面是沙拉孔。為了方便折彎尺寸的調整﹐對不影響裝配的通孔﹐進行單邊0.3mm的放大。
注意﹕1. 以上工藝處理均需與產發確認或組長認可。
2. 做內銷﹐外銷樣品時﹐要按量產方式排工藝及做工藝處理﹐以避免轉量產後再確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