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涟钢焦化分厂炼焦车间
一号焦炉油烘炉操作规程
第一章 烘炉前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
(一)焦化的水、电、蒸汽、风、油、运输系统(公路、铁路)等项工程必须全部完成,并达到生产条件。
(二)备煤车间筛焦系统、初冷终冷系统工程全部完成,达到运转条件,鼓风机试车合格,洗煤车间上煤系统运转正常。
(三)应完成下列全部安装工程:
1、炉体维护设备安装。
2、交换开闭器安装;操作走台,拦焦车轨道。
3、四大车安装完毕,并经过单体试车合格。
(四)烟囱、烟道部份全部完工,并验收合格。
(五)炉体砌砖及清扫工程完毕,检查合格。
(六)烘炉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并验收合格。
1、炭化室封墙、烘炉小灶、抵抗墙的小烟囱砌好并刷浆完毕。
2、烘炉油主管、支管线缆安装完毕,并经过试压合格。
3、烘炉风管、加热蒸汽管,全部安装完毕。
第二章 烘炉人员编制(按三班编制)
烘炉人员编制(轮休在内)
值班工长 3人
煤气组长 3人
测温组 33人(每班11人)
铁件组 15人
热修组 12人
调火组 8人(兼废气分析)
看小灶 58人(19人)
值班电工 7人(由维修连安排)
值班钳管工 7人(由维修连安排)
油泵工 7人(由回收连安排)
送饮料 7人
机动人员 12人(包括材料工在内)
治安保卫 7人(由政工组安排)
医疗宣传 由厂统一安排(不计算在烘炉人员内)
初期用焦炭烘炉,送焦运灰厂统一安排人员。
现已编制烘炉人员共计一百七十九人。
第三章 烘炉前原始工作
(一)烟道部份
1、总、分烟道闸板安装完毕,运转灵活,并做好标记及开关记号,处于关闭状态。
2、总、分烟道的计器、测温测压系统安装完毕。
3、烟囱、分烟道、烘炉小灶砌筑完成。
4、将2#总烟道闸板关死,用石棉绳把周围缝填实防止跑风。闸板外侧砌封墙。
5、总、分烟道做好清扫,排除积水。
6、测总、分烟道原始吸力温度并做记录。
(二)小烟道及蓄热室:
1、交换开闭器的废气铊上下应灵活,全部处于落下状态。
2、废气瓣翻板灵活,并打好开关标记。
3、交换开闭器翻板开关方向一致,其高度可分如下分配:
靠近烟囱测:1—l0# 开一半;
11—20# 开一半加一孔;
21—30# 开一半加二孔;
31—40# 开一半加三孔;
41—44# 开一半加四孔。
4、交换开闭器与烟道及小烟道连接处临时密封。
5、蓄热室测温测压孔安装好,测温走台安装好。蓄热室编号打好标记。
6、蓄热室封墙应刷浆严密。两叉部测温丝堵涂油。
(三)立火道与炉顶:
1、用手提灯每个立火道检查一遍,请扫干净,用大链子每个斜道口检查一遍,保持斜道口无杂物、畅通。
2、牛舌砖就位及检查。
3、干燥孔清扫及检查,塞砖检查并做好标记。
4、装煤孔盖及看火孔盖应严密,并抹一层黄油泥密封之。
5、炉顶裂缝应勾缝。
6、上升管座的临时密封。
7、温度计已编号,并插入测温火道内,测量原始温度并做记录。
8、燃烧室和上升管编号并打好标记。桥管反板开关灵活,并打好开关方向标志。
(四)辅助段施:
1、烘炉用的油、木柴、固体等燃料已备齐。
2、烘炉用的工具、仪表、记录表格、文具等已准备好。
3、操作人员已经过烘炉安全技术学习,及消防训练。
4、消防、医务、卫生、保卫安全等准备就绪,组织健全。
5、废气分析仪器及人员作好准备。
(五)护炉设备:
1、大小弹簧按计划吨位加压完毕。规定上部大弹簧6吨,下部6.5吨。小弹簧一至四线1.5~2.0吨,蓄热室小灶1.0~1.5吨(指5、6、7线)。
2、钢柱冷态曲度测量完毕。
3、各处滑动部位检查并涂油。
4、测线架安装完毕。
5、炉门框上顶丝安装及检查。
6、炉门框磨板安装及检查。
7、横拉条螺纹涂油。
8、炉框经严密修正。
9、纵拉条拉紧器上显示压力12吨,纵拉条距炉顶面l50mm,以免影响炉高膨胀。烘炉后再调正。
第四章 各项原始数据的测量并做标记
(一)炉长测量:
由测量队校核以前埋设中心卡钉的位置,测量无误,即可测量全炉各燃烧室的炉长(上横铁、下横缺、斜道及小烟道蓖子砖处)所测炉长点的位置应标记出显明记号。
(二)炉高测量(由测量队测量):
测量标准燃烧室(1、2、6、11、16、21、26、31、36、42、43)的1、3、7、11、18、22、26、28火道的标高。测点应作出标记。
(三)测抵抗墙垂直度,测量东西两墙,每个墙上分机、中、焦三处测量,并打好标记。
(四)炉柱曲度:
测量加压前曲度,加压后曲度,并按编号做好记录。
(五)做出操作台及炉间台、炉端台牛腿滑动点的原始记录,以便烘炉中检查滑动情况。并检查操作台立柱的垂直度,做好原始标记。
(六)抵抗墙与端台牛腿处作标记,以便检查抵抗墙变化情况。
(七)冷态时纵拉条吨位的测量,并打好原始测量时的标记。
(八)测出炉框底部距其下部砌体凸出砖台的间隙,做好记录,并做标记。
(九)冷态时保护板,炉框与炉柱的间隙测量。与钢柱距离的测量。并作好标记。
(十)检查机焦两侧护炉铁框下部与砌体之间的缝隙和上部顶丝的位置。并作好标记。
(十一)横拉条上下部大弹簧,纵拉条两端弹簧,七线小弹簧吨位测量,并打好测点标记。
(十二)集气管随炉体外移情况的检查。测量冷态时吸气管,π管法兰与压力调节机操作平台的距离,并作标记。
(十三)地下室支柱与顶板做膨胀原始标记。
(十四)机焦侧操作走台板与支柱之间位移,做好膨胀原始标记。
(十五)按规定计划测量燃烧室、蓄热室、小烟道、总烟道、分烟道、抵抗墙和大气温度并做记录。测量总烟道、分烟道和看火孔压力并做好记录。
第五章 烘炉中热工管理工作
(一)烟囱及烟道管理:
烘烟囱小灶点火应在烘炉小灶点火前十天点火,目的是拼除烟囟的水份,产生足够的吸力,点火前应将总烟道闸板全部关死。烘到烟囱吸力达到20mm水柱时,将总烟道闸板全开,机焦侧分烟道翻板打开一半,开始烘两侧分烟道至两侧烟道吸力达到7~8mm水柱时,炉体小灶可点火,当炉体小炉全部点火后,且有足够的吸力时先停烟囱小灶加热,然后再停分烟道小灶。烟囱及分烟道用块烟煤烘,用木柴作引火物(无煤时则用焦炭烘)。
(二)炉体小灶点火及操作:
1、点火准备工作
(1)关闭所有油及风分配支管上的小开闭器。
(2)将已加热的油送入高位槽,并保持规定液面高度。
(3)启动空压机,使风包压力达到5 kg/cm2,送往机焦两侧,逐个打开风分配支管上小开闭器,检查各管段及喷嘴是否严密及畅通,检查完仍关上。
(4)检查机焦侧油管通入蒸气清扫,检查有无堵塞及漏的地方,如有堵漏,应修理好,然后逐个开油支管上小开闭器检查无问题时,关闭所有在检查时开启的阀门,并打开排放阀将冷凝水及蒸气放出,然后关死排放阀。
(5)临时支撑废气铊的支杆(460×20×15)全部安好,将废气铊提起。
(6)小灶内放有足够的刨花木柴。
(7)炉体小灶编号由煤塔端开始。
(8)冬季烘炉,为保持油温,向油管内套管送蒸汽保温。
2、小灶点火操作:
点火顺序由煤塔端开始,在机焦侧处炉灶上单双号交错点火,先点机侧单号,后点焦侧双号,根据升温情况决定点另一半小灶。
(1)开动空压机,保持风包压力为5 kg/cm2,机焦侧风主管处压力保征为100mm汞柱左右,各喷嘴处风压保持在30~40mm汞柱(烘炉初期)。
(2)送油:将油管未端排放阀打开,再缓慢打开机焦侧油管上的主管阀门,将油引入管中,待至排放阀出现大量油排出时关闭排放阀。烘炉初期控制油压为0.2 kg/cm2左右。
(3)用点火棒将小灶内木柴点着,后将焦炭放入,将焦炭点燃作为底火打开支管上阀门送风(风量要小),然后逐渐打开油支管的阀门,开动调节针慢慢给油,调节雾化空气压力和油配合适当,不滴油或少许滴油,使其燃烧完全。点火初期各小灶供油量以保征燃烧的最小开度为宜,可调节支管上小阀门和油针阀,必须在点火时调节好后再进行下一炉灶的点火。
(4)燃烧空气的调节,可适当调节风口断面积。
(5)发现个别小灶灭火时将油支管关闭,然后放入适量木柴用点火棒点火,试喷后达到正常燃烧。
(6)机侧单号焦侧双号小灶点火,稳定二天后,开始点四角抵抗墙小灶。
(7)当分烟道吸力低于5 mm水柱时,立即重点分烟道小灶。
3、正常油烘炉操作:
(1)按计划升温,调节燃烧油量,油量调节可用机焦侧油主管及油支管上的阀门。我厂情况是保证油主管压力不变。粗调节时利用支管上阀门进行调节,微调节时用针阀。
(2)雾化空气的调节,油的雾化是燃烧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一定油量时,必须有适量的雾化空气配合,一般在保持喷嘴不滴油的情况下,就可以满足燃烧的要求,在不同的流量下,均有一个雾化较好的风压变化区间,在油量较小时,这个区间很小,随着油量的增加,这个区间也在加大。附表做参考:
使用的雾化风压
mm汞柱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雾化油量
公斤/喷嘴小时
2
2.8
3.4
4.2
6.3
9.0
13.5
15.0
17.0
雾化空气可用压缩空气主管的压力大小和分配支管上阀门进行调节。我厂情况是保持主管压力不变,以调节支管上阀门和喷嘴处的调节器弹簧。
(3)燃烧空气的调节,用机焦侧烟道吸力和灶口断面积来调节。
(4)加热人员与测温人虽密切配合,掌握炉温与小灶燃烧情况,以便及时稠节,达到升温计划要求。
(5)根据废气分析结果,调节小灶雾化燃烧和调节进风口。
(6)循环检查油管和喷嘴是否有堵漏现象,保征安全烘炉。
(7)烘炉过程中,风压、油温、油耗量应每小时记录一次。
(8)当炉温达到350~400℃以后(根据实际升温困难时)折除外部小炉灶转为内部小灶加热。
(9)各小灶由看小灶人员专人负责。防止他人乱动。
(10)在干燥期若用焦炭作底火时,其调节主要是投放焦炭量多少和勤通炉灶蓖子灰。
4、换内部小灶操作:
当用外部炉灶升温有困难,或考虑热损耗过大的情况下,可转为用内部炉灶加热。可根据升温计划及当时实际情况决定。
(1)更换前应检查未用的喷嘴及支管有无堵漏现象。
(2)先打开四角炭化室上加热口,放入适量的木柴,然后用点火棒点燃,正旺时途风给油试喷,调到正常燃烧。
(3)四角试验没有问题,可将机侧所有单数炭化室的内部炉灶上加热口打开,逐个点燃后,试喷调节至正常燃烧。
(4)更换内部炉灶的炭化室稳定后,立即停止所有机侧外部炉灶喷嘴的加热;并将灶口、侧烟道口全部堵死,从两端逐个迅速将外部炉灶拆除,每拆完一个,应将内都炉灶二次进风口用砖砌死,随时调节风主管压力,防止风压过低中断燃烧。
(5)机侧外部小灶拆除完毕,改为内部炉灶加热正常后,按上述方法更换焦侧双数。
(6)更换炉灶时加强温度测量,作好全部温度记录,根据测温结果及时调节喷嘴风、油量,尽量防止温度波动范圉过大。
(7)根据温度上升情况再决定点机侧双号焦侧单号小灶,在此期同加强铁件管理,以适应温度波劲。
5、特殊操怍及事故处理:
(1)停风停油(事故保温)时:
①先关闭机、焦侧油支管阀门及油主管阀门。
②关闭机焦侧雾化空气支管阀门及风主管阀门。
③炉膛内加大块煤或用焦炭、木柴来保温,以防炉温下降。
④停风后油管内套管仍通蒸汽进行保温,防止油堵塞管路。
(2)不来油及来油不畅(喷嘴堵塞和更换)时:
①在风压正常情况下而雾化断断续续,先关闭调油针,再将油针调到原来位置,若雾化情况还好,就是喷嘴堵塞,立即更换。
②将备用喷嘴换上后,换下的立即清洗,再做备用。
③所有喷嘴突然不来油,先检查高位槽油位,如有油,再检查油管段是否堵塞,若堵塞立即用蒸汽清扫。
④小油支管堵塞,可用蒸汽加热,使油不凝和提高油温。
(3)喷油不见火,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其原因可能是:
①风油配比不当,雾化不好。
②空气量过大或过小。
③炉膛温度过低(初期)。
④油中水过多。
(4)炉膛或炉灶向外喷火、冒烟,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其原因有:
①点火时先给油后给风的结果。
②油量过大。
③风管内灌入了油。
④风压突然增加或减小。
⑤烘炉干燥孔堵塞。
⑥分烟道吸力太小,炭化室压力大。
根据各种原因分别处理。
第六章 烘炉期间温度、吸力管理
(一)温度测量项目及顺序表:
项 目
测 量 部 位
涸4 量 次 数
1.燃烧室温度
1#.2#.11#.16#.21#.
26#.31#.36#.42#.43#
每个标准燃烧室的下列火道:1#.3#.7#.11#.18#.23#.26#.28#
每班测2次,接班后1小时测第1次,相隔4小时测第2次
2.直行温度
全炉的第7#.23#立火道
每班2次,接班时1次,4小时后测第2次
3.横墙温度
第2l#.22#燃烧室的全部立火道
每隔50℃测1次
4.蓄热室顶部温度
机焦侧与标准燃烧室同号所有的空气蓄热室
每班测2次,与燃烧室温度同时测
5.箅子砖上部温度
与蓄热室同号箅子砖处
每班2次,与燃烧室温度同时测
6.小烟道温度
与蓄热室同号小烟道处
每班2次,测完蓄热室接着测
7.烟道温度
总、分烟道测温孔
每班2次
8.大气温度
在焦炉烟囱周围
每班2次
9.抵抗墙温度
抵抗墙测温处
每班测1次
10.炭化室温度
在标准炭化室的小灶上部测温孔
每班2次,接班后1h测1次,4h后测第2次,500℃后停止测量
(二)吸力测量项目顺序表:
项 目
测 量 部 位
测 量 次 数
1.炉顶直行吸力
标准燃烧室:7#.22#立火道
每天白班测1次
2.蓄热室吸力
22#.23#蓄热室的上、下都测
每班一次,在整个烘炉期间全部测一次
3.总分烟道吸力
总分烟道测吸力处
每2小时记录一次
(三)温度和吸力的管理:
1、升温管理和上下温差的管理,用耗油量和过剩空气系数的大小进行调节,在每次测完温后应与上次测温比较并参照外界条件(大气温度、风向等)确定加热制度。
2、抵抗墙温度管理:抵抗墙温度不应高于靠抵抗墙燃烧室温度,但又不得过低,要注意加热初期其火道温度最易升高,使局部过热而造成龟裂,甚至倒塌现象。
3、炭化室温度管理:焦炉砌体反应较慢,而炭化室的温度较为敏感,所以用测炭化室温度作为指导升温的参考数据。一般在测温孔插入深度1.5m进行测量。
4、个别燃烧室温度调正:每次测出的数据应与上次所测数据相比较,偏差大的应及时检查原因;有可能是仪表损坏,温度计破裂,水银断线,热电偶导线接触不良等其他外界影响,检查时可将仪表调换测量,对照检查。从测温中,如果发现过高或过低,及时查明原因,是否温度计有误差,雾化燃烧情况,砌体严密情况、干燥孔有否堵塞现象等。
5、吸力调节:烟道吸力应保持稳定,看火孔压力在不影响上下温度均匀的情况下尽早转为正压,以免从炉体裂缝处漏入冷空气。
6、空气过剩系数的控制和计算:烘炉初期为保持炉温缓慢上升,力求减小上下温度差,砌体内水分顺利排出,就必须有较大的空气过剩系数,影响空气过剩系数是烟道吸力,进风口开度,油耗量,但烟囱吸力影响最大,对升温影响也是很大,所以要保持稳定的吸力。
随着炉温增高燃料增加,炉温上下比值下降,空气过剩系数也下降。空气过剩系数控制原则(立火道取样)附表如下:
炉 温
20~100℃
100~200℃
200~300
α
40~20
26~18
18~8
炉 温
300~400℃
400~600℃
600~800℃
α
8~5
5~4
4~1.5
计算公式α=1/[1-3.76*(0.2-0.5G5)/N2]
(四)烘炉温度调节与控制的几个主要问题:
1、温度测量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200℃ 应采用0~300℃水银温度计。
200~400℃ 应采用0~500℃水银温度计。
第二阶段 400~800℃ 应采用0~1200℃C热电偶。
第三阶段 800℃以上 用光学高温计划。
在不同阶段交接处应同时用两种测温工具,如升温到400℃,温度计与热电偶同时测,同时记录算出差值;升温到800℃时热电偶与光学高温计同时测量,计算校正值。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一般在机焦两侧各放三支0~100℃温度计,取其平均值。
2、焦炉烘炉必须保证炉体各部位的温度均匀上升,使炉体各部位均匀膨胀,尽量避免炉墙造成裂纹。
3、根据硅砖在各个温度阶段的不同膨胀情况,对计划升温允扦的波动误差有不同的要求如下:
温度范围℃
允许波动温度℃
0~300
±5
>300
±8~10
4、烘炉操作要特别注意,既不要使洪炉温度有下降的情况,但也不要炉温突然猛升。否则炉砖会因此膨胀收缩不均造成裂纹,上班升温速度已达到或超过本班规定的升温指标,则本班应采取保温,不要继续升温。更不能随便降温。
第七章 烘炉期间热修工作
烘炉期间的热修工作,主要是维护炉体各部位及小炉灶严密不漏,其具体的工作项目如下:
1、炭化室封墙,烘炉小灶外部(包括小灶与炭化室封墙连接处)定期刷浆。
2、装煤口、看火孔、蓄热室封墙测温孔、小烟道测温孔、废气瓣两叉与小烟道连接口及烟道联接管上升管底座等处的严密。
3、随时检查炭化室封墙,烘炉小灶等有无倒塌的跻象,并及时修理之。
4、根据升温需要拨动稠节砖。
5、经常检查炉顶等各处裂逢,并及时用泥浆封好,700℃以后要灌浆,灌浆时要由看火孔处检查有否泥浆掉入火道内。
6、在700℃以后煤气管(砖煤气道)内喷浆。
第八章 烘炉铁件管理
附表如下
序号
项 目
测量时间及次数
测量位置及要求
1
炉柱曲度
测 量
100~400℃区间内每天测量1次,400~700℃区间内每天测量2次,700℃以上根据情况定
每个炉柱的横拉条下1500mm。
炭化室底部往上7000mm蓖子砖处,用三线法计算曲度
2
大弹簧负荷
测 量
100~400℃区间内每天测量1次,400~700℃区间内每天测量2次,700℃以上根据情况定
测量后按吨位要求调节
3
小弹簧负荷
测 量
100~400℃区间内每隔25℃测量1次,由400~900℃每隔50℃测量1次,900℃以上每隔100℃测量1次
测量后按吨位要求调节
4
上下拉条
螺帽松放
每天进行
按规定吨位进行
5
炉门框上移
情况检查
100~400℃区间内每隔25℃测量1次,由400~900℃每隔50℃测量1次,900℃以上每隔100℃测量1次
保护板底部间隙
6
纵拉条松放
100~400℃区间内每隔25℃测量1次,由400~900℃每隔50℃测量1次,900℃以上每隔100℃测量1次
7
操作台支柱垂直度测量并检查滑动情况
每隔100℃测量1次,检查连接螺栓及滑动表面状态
8
抵抗墙垂直度测量
每隔100℃测量1次
9
抵抗墙膨胀缝测量
100~450℃每隔25℃测量1次,450~750℃每隔50℃测量1次,装煤前测最后一次
两端30mm膨胀缝机焦侧都测
10
保护板和炉柱
间隙的测量
100~400℃每隔25℃测量1次,400~900℃每隔50℃测量1次
蓄热室和燃烧室部位
11
炉长膨胀
测 量
100~400℃每隔25℃测量1次,400~900℃每隔50℃测量1次,标准燃烧每间隔l00℃测量全炉长度1次
上横铁,下横铁,斜道蓖子砖
12
炉高膨胀
测 量
每隔50℃测一次
标准燃烧室的标准立火道顶,由测量队测
13
炉门框磨板
标高检查
在筑炉后砌小炉灶前和浇灌炉门框前各测量一次
机焦侧所有的炉门框
第九章 安全注意事项
焦炉烘炉工艺复杂,而且又有许多工程在供炉过程中安装施工,交叉作业多,所以安全生产十分重要。现将一些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引述如下:
(一)烘炉现场,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及防火工具(灭火器、沙子等)和煤气救护工具。
(二)确保交通畅通。将现场尽量清理干净。
(三)严防跑油、跑汽、跑水(特别注意跑油)。
(四)在危险的地方,采取安全措施。炉顶、操作台等一定要注意严防掉到地下。
(五)注意油、汽烫伤及小灶喷火烧伤人。在点小灶操作时人要站在钢柱侧面,不要正面对准小灶点火,以防喷火伤人。
(六)禁止从高处往下边扔工具及杂物等。特别是严防将金属物及杂物掉到立火道内。
(七)严防触电,手提照明要用安全灯。特别烘炉后期试四大车,各滑线都有电,注意不要触电。注意上下左右车辆的行走安全。
(八)高空作业时要挂安全带,戴安全帽。
(九)在烘炉点火前要进行一次全面安全大捡查,并对全体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教育,掌握消防器材及煤气救护的运用。
(十)高位槽油槽附近严禁动火,严禁在附近吸烟。并有专人负责看管。
焦炉烘炉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光荣的革命重担,全体革命职工,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看书学习,弄懂马克思主义,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怏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用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实际行动为解放全人类贡献我们的一切。
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焦化分厂炼焦车间
一九七二年四月
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