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酸碱食品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13、用一句话概括:告诉了我们酸碱食品与健康有什么关系?(2分)
14、阅读文章②③段,给“碱性食品”或“酸性食品”下一个定义。(2分)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选一词作答即可)(2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给现代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提一些良好的建议。(注意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2分)
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吃很多的鱼肉海鲜。
13. 酸碱平衡失调易使人形成酸性体质,抵抗力降低,发生多种疾病。14. 酸性食品是一种富含磷、硫等成酸元素,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的食品。15. 不能。因为“正常”二字排除了人体可能因外在因素维持酸碱平衡的特殊情况或“一定”说明蛋白质等分子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6. 建议:①少喝碳酸饮料,避免过多消耗钙库存,引发钙的加速流失。②多吃杂粮、蔬菜、水果等,可避免或酸元素过多,而形成酸性体质。
三聚氰胺身世调查
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突然掀起轩然大波。
从营养学上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而从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看,它一条都不沾边。三聚氰胺_____________能增味、保鲜、防腐,_____________是天然色素、食用香精,_____________能强化营养——它没有任何理由出现在食品中,它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如今,三聚氰胺赫然出现在多种奶粉甚至液态奶里。
摇身变作“蛋白精”
在生活中,三聚氰胺是个多面手。仔细看看家里,墙壁上的装饰板材,平板电视的外壳涂层,厨房里艳丽的塑料碗碟,再到卫生间里的衣物清洗剂,甚至你口袋里的钞票,都有它的身影。此外,它还被用来制作胶水和阻燃剂,甚至制造化肥。
做父母的常抱怨养不起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婴儿奶粉价格高昂。不同于一般奶粉,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更为繁琐复杂,不但要将全牛乳的蛋白质降低到接近母乳,以减少渗透压和肾脏排泄负荷,还需用植物蛋白代替牛乳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提供必需的脂肪酸。此外,还需要添加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
可眼下的现实是,一些奶粉中出现了三聚氰胺。它不是身体发育的必需物质,又不是食品添加剂,为何会出现在其中呢?一切还要从检测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国标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说起。
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其中,氮元素极为特别:氮在绝大多数蛋白质中含量相当接近,一般恒定为15%~17%,平均值为16%左右。因此,丹麦化学家约翰·基耶达很巧妙地想到,既然氮元素含量稳定,只要准确测量了氮的含量,便能推算出蛋白量。例如,每测得1克氮便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所以,测定出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6.25,就可大略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发表于1883年的此方法,无疑为蛋白质的检测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凯氏定氮法亦有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方法只能检测氮含量,并不能鉴定蛋白质真伪。不难想象,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轻松获得“高蛋白含量”的称号。
以三聚氰胺为例。其分子式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组成,氮含量高达66.7%。而牛乳氮含量只有15.7%,大豆蛋白也仅有16%。毋庸置疑,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胜出。难怪,有人把三聚氰胺称作“蛋白精”。
肾结石“肇事者”
三聚氰胺具有轻微的生物学毒性。早在1945年,美国纽约里德勒实验室两位毒理学专家便发表论文指出,长期给大鼠、兔和狗喂养大剂量三聚氰胺后,会造成其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以及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据推测,三聚氰胺由于在体内不能被代谢,会经过肾脏排出。富集在肾脏肾小管中的三聚氰胺浓度升高,便引起自身或其他易致结晶物质析出,从而刺激肾小管及尿路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婴儿尿液颜色改变,出现尿液混浊甚至白色沉淀。
婴儿的肾脏极为娇嫩。结石会像“拦路虎”一样部分阻挡尿液的顺畅排出,因此肾脏可能会被“憋大”——肾盂肾盏病理性扩张,出现肾盂积水。如果不能清除结晶或结石这一梗阻因素,会引起肾小管堵塞、尿液淤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置宝宝于危险境地。
(摘自《读者》2008.22)
阅读训练
1.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第二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不仅而且更 B.不而 而且
C.既又但不 D.不也不更不
2.根据全文,将下面的三聚氰胺资料卡片填写完整。
3.第七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在生活中,三聚氰胺是个多面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聚氰胺挑战了社会道德这条底线。从奶农、奶站,到奶粉生产企业,直到地方政府,所有环节上的人,就这么因为各种各样不同的现实利益而轻松地逾越了它,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这个话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请你围绕“食品安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别名:蛋白精;理化性质:含氮量高,具有轻微的生物学毒性;主要用途:装饰板材,作涂料、清洗剂,用来制作胶水和阻燃剂,甚至制造化肥。毒性危害:微毒,容易引起结晶尿,形成结石。3.列数据、作比较,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在氮含量比较上,三聚氰胺胜出”。4.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三聚氰胺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5.示例:建立诚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安全食品联万家,食品安全靠大家;食品安全牢记心,健康幸福伴你行。
热点九:药品食品安全
命题猜想:近几年来,药品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那么这一热点可能出现的机率比较大,而且命题的角度又很多,既可以在基础题中命题,如图表解读或转换、选择题等;又可以出现在综合活动探究题和口语交际题中;还可能会选择具体的实例进行信息提炼或语段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8—23题。(16分)
食品添加剂值得我们信任吗
①民以食为天,当奶粉被添加不该有的三聚氰胺时,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食品中添加的各种成分。
②这些成分主要是指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家族种类繁多。目前,中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513种;而美国则有2.5万种以上的不同添加剂,应用于2万种以上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老三样——香精、色素、防腐剂,人们已耳熟能详,而很多默默无闻的添加剂,也在为食物“增光添彩”。
③食品添加剂的出现,令食品生产商喜出望外。添加剂犹如神奇魔术手,“点石成金”般地改变了食品生产的面貌。它对人类的“口腹之欲”贡献太多,难怪有人说,没有食品添加剂,生活虽能继续,但会暗淡乏味。
④可人们现在犯难了,既然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那它究竟安全吗?
⑤首先是天然与合成之争。
⑥现代人崇尚自然,认为天然的总比人工合成的安全、健康。没错,有些天然产物的确比人工合成的好。然而更多时候,食品添加剂都需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化学合成的物质,分子结构清楚,纯正度高,更容易被调配添加。而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其组合大多较为复杂,或含有杂质,不同批次间稳定性不尽相同,因此评估天然产物的安全性会更加困难,添加剂的纯度和一致性也难以保证。
⑦其次是有害与无害之争。
⑧一种物质被添加入食品,首先,要考虑是否对人体有害。很多化学物质都能增稠、染色、添香、乳化、消泡,但只有通过食品安全性检验和毒理学测试后,方被允许加入食品。番茄酱的红色要靠番茄红素获得,而苏丹红——能让动物致癌的工业用染色剂,则必须禁用。其次,食品添加剂还必须符合食品等级生产流程,盐酸、醋酸、烧碱既是工业原料,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应用于工业时其产品可能含有害成分,或纯度不够,这种等级的产品不能用于食品生产。此外,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也有限制。例如,在美国广泛使用的乳化剂SSL使用浓度便不得超过0.15%。
⑨最后是食品生产商可信与否之争。
⑩综观各种报道,导致食品添加剂安全危机的症结在于,某些食品制造商并不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生产法规,导致添加剂超标或违规添加工业用原料,进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小作坊或厂家,对色素、乳化剂的使用“跟着感觉走”,没有标准量化;为节省成本,有些厂家会添加大量功能相似的工业用化学物质,代替合格的食品添加剂。
11上述种种,无疑让人们忧虑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从食品工业角度看,食品添加剂既然进入食品生产,必然是经过严格的试验,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更多的研究和发现,终将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合理。
(选文有改动)
18.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19.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20.选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21.选文第⑧段画“ ”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⑩段,分析其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为节省成本,有些厂家会添加大量功能相似的工业用化学物质,代替合格的食品添加剂。
23.针对食品添加剂出现的安全问题,请你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遭遇核辐射
2011年3月1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福岛县政府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19名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撤离的人员遭到核辐射,已确认遭核辐射的人数由此上升至22人。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核物质已经飘至东京,东京地区的放射线量已经超过了往常的20倍,而且继续处于上升的趋势。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病;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1986 年4月26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团直抵西欧,造成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死亡率很高。
如果核电站发生泄漏,附近居民首先应该撤离,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指人员呼吸道和体表的防护。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用简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减少约90%;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对人员体表进行防护。应对已受到或怀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在涉及放射性碘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浓集于颈前部的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是减少甲状腺对吸入或食入的放射性碘吸收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性措施。这项措施的有效性随实施时间的拖延而降低,但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
15.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原创
16.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原创
①核辐射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凡是被核辐射照到,即使只是一刹那,人都将得放射病。
②在遭遇核辐射后,服用稳定性碘是减少甲状腺对吸入或食入的放射性碘吸收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17. 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原创
18.本文围绕“核辐射”这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4分)
—— 原创
15. 举例说明日本核辐射现状和危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3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16. ①文中没有说被核辐射照射到,只要一刹那就会得放射病,而是“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
②文中表明必须要有前提,是“在涉及放射性碘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并且“这项措施的有效性随实施时间的拖延而降低”,并不是随时都有效。
(4分,各2分。指出错误1分,简述理由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 举例子,列数字,具体生动的说明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 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的危害;受核辐射者症状;避免核辐射措施。
(4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